汉中王有什么寓意刘备为何不称蜀王(汉中王是刘邦还是刘备)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7 13:39

汉中之战,刘备击败曹操,士气大振,称王。很多网友很好奇刘备为什么自称"王汉忠"都说汉中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刘备占领蜀国,为什么不封"蜀王"然后呢。其实汉中王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含义。与蜀王相比,前者其实显示了刘备的决心。蜀地不是刘备集团

的真正目标。他们以帮助韩家为己任,不仅仅是为了安全。下面简单说一下这两个称呼的区别。有不同看法的朋友可以留言讨论。

刘备为什么不自称"蜀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你争我夺。最后,魏蜀吴把世界分成三部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中国北方,是优势地位。公元216年,曹操在官员之上,称王维,离皇位仅一步之遥。作为曹操的头号敌人,刘备自然也不甘示弱。公元219年,他被大臣们说服自立为汉中王。此时孙权尚未称王,所以只有曹操的王维和刘备的汉中王。

既然刘备已经是京畿的强大诸侯,何不顺势而为"蜀王"并自称汉中王?其实如果是你就不叫蜀王了。刘备说汉中王是最好的选择。

首先,刘备从起兵开始就一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虽然前期颠沛流离,几乎无处安身。但始终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信念,以仁义赢得世人的心。所以刘备一直视曹操为头号敌人。三访茅庐,邀诸葛亮,几经周折终于有了与曹操抗衡的实力。

但是汉中之战才是决定刘备争霸能否成功的战役。因为汉中之战之前,刘备集团就已经被曹操追杀了。刘备先投刘表,后与孙权联手,几乎没有单独打败过曹操。但汉中之战是刘备拼老本,首战告捷的一战。他打败了刘备,取得了霸权,甚至出奇制胜。

《三国志》:先主争汉中,急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问洪,洪曰:"汉中是益州的咽喉,有生存的机会。如果没有汉中,就没有蜀国,这一家也是灾难。男人打仗,女人走运,出兵有什么疑点?"

公元218年,刘备攻占西川后,开始入侵汉中。命乌兰、相似等人先后进占,但都被曹军击败..直到公元219年,刘备接受了法正的建议,主动放弃阳平关,渡过绵水,驻扎在定军山。最后,黄忠在定军山之战中击败夏,魏军被迫撤退。曹操得知夏被杀,汉中战局不稳,勃然大怒。他开始全力进军汉中。可是刘备准备等着干活,刘备说:"左宗棠虽然来了,我也无能为力。我要汉川。"赵云在汉水之战中击败曹操,曹操也称汉中"鸡肋"于是只好退出汉中。

"蜀王"的含义

汉中之战,刘备虽已山穷水尽,兵临城下"男人应该战斗,女人应该被运送"但是汉中之战对刘备集团意义重大。汉中之战极大地鼓舞了刘备集团,这是鼓舞人心的,因为如果我们得到了汉中,我们就可以坚守要点,保存益州,进军梁勇,甚至复兴汉朝。也就是说,可攻可退,可守可守。一直以汉朝正统自居的刘备,势必要向世人表明他锐意进取,复兴汉朝的决心。这时,刘备带着"王汉忠"也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进位是"蜀王",意思就不一样了。蜀代表成都,和平之地,会让人觉得刘备不过是自守之辈,打汉中不过是为了保成都。没有主动性的高手是没有前途的。

其次,刘备见人就说自己是汉家后代。中山王静后,他是皇族。再加上汉献帝认可的皇叔,天下人都认为就是这个人会复兴汉朝。刘备效仿汉高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和汉中。刘备既然得了汉中,就一定会向刘邦学习,以汉中为跳板,在中原奋进。

当然,刘备攻陷汉中时献帝还在许昌,所以刘备不能叫刘邦"汉王"那样的话,哪里还有皇帝向汉朝献殷勤?汉中两者兼而有之"韩"话,并能证明自己在世界上锐意进取的决心,所以为"王汉忠"太完美了,我不仅可以向世人展示我的正统,还可以告诉世人甚至曹操,我刘备会像高祖一样统一中国,复兴汉朝。

最后,刘备以前只是一个二流军阀,只有在张松、法正等人的领导下才能发展壮大。坐镇荆州、益州。刘备攻汉中时,除了张飞、赵云、诸葛亮,其余都是益州本地人,也就是蜀人。

蜀中人自然不希望刘备只统治自己,偏安一隅。所以提拔汉中王可以极大的赢得蜀人的心,认为他扶持的主公是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的好老大,而不是只想着统治蜀国。蜀国的人听说刘备是汉中王,会大力支持刘备集团,而不是自忧自艾,远离刘备。

综上所述,为了纪念汉中之战的伟大胜利,为了赢得天下士人的心,为了稳定蜀人,刘备只能背汉中王,而不能背西川蜀王。当然,这也显示了刘备非凡的眼光:得蜀之地,呼汉中,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