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将领卢象升是一个怎样的人?卢象升性格特点解析(明朝卢象升简介)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7 11:13

卢象升是明末一位著名的将军。早年,卢象升积极镇压叛军,被提升为右副都。后来,他率兵打败张,也是抗击清军的主力。因为卢象升的捷报,他被宦官陷害,所以被带走当了大臣。1639年,卢象升率军抵抗清军,最后被困在巨鹿家庄,没有援军,最后战死沙场。一

代名将就这样死去了,可能还有很多朋友不太了解卢象升。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卢象升是明末最伟大的军事将领之一。据明史记载,卢象升死后,"三县百姓一听,哭哑了嗓子"。可见百姓对他的死是惋惜的。同时,天下总督卢象升之死,也是明朝的一大损失。李自成、农民军屡遭张镇压,与明军失去的指挥权,不无关系。

当然,如果卢象升只是战死沙场,虽然他的死是明末的一个重要损失,但是将军战死沙场就没什么可说的了。问题是卢象升其实不应该死。他的死主要不是被敌人杀死的,而是被自己人杀死的。这也是"三县百姓一听,哭哑了嗓子"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你为什么说卢象升的死是由我们自己人造成的呢?杀他的人是谁?

卢象升能够成为明末最重要的军事将领之一,也正是他在战场上取得了成功。卢象升具有优秀将军的许多重要品质。

一是率先垂范。

卢象升是一名军事指挥官,但每次参加战斗,他总是不畏死亡,冲锋在前。即使后来成为高级将领,他依然在战场上披挂上阵,以身作则,为士兵们树立了榜样。有一次,他的仆人死在一匹马下面,他的马被射死了。与此同时,他的前额中弹。然而,卢象升仍然毫不畏惧,他仍然下马作战。吓得敌人不得不逃,又叫卢象升"王"。

正是因为卢象升勇敢,不怕死,士兵们才如此忠于他,服从他的指挥。他的军队因此拥有强大的战斗力。

第二个充满了正义感。

卢象升每次上战场,都对军队进行正面宣传,用忠君爱国保家卫国的思想激励士兵。在战场上,他也会充满激情地向士兵们说教。所以他的军队总是激情四射,百折不挠。有一次,他和他的军队被困三天,断粮断水。但是卢象升仍然坚持鼓励大家。卢象升和战士们同甘共苦,三天没喝一口水。有了一股子,他们终于活了下来,实现了突破。

第三,道德高尚。

尽管卢象升是朝廷的高官,拥有无限的权力,但他从不贪恋权势。父亲去世,他坚持要回家去操心。这在当时的明朝很多人看来是不可能的。包括杨嗣昌等人都忙于工作,皇帝离不开他,需要"从现状中恢复"理由是我不想回丁你那里去。其实他们是贪恋权贵,不想在政治斗争中落败。卢象升一再要求回去。皇帝拒绝了他的请求后,还是穿上了丧服。后来觉得上战场穿不体面,就在里面穿了丧服。直到他去世,丧服还在他身上。

四是顾全大局。

卢象升知道,明军之所以经常打败仗,是因为党争太激烈,大家互相扯皮,不能互相配合。因此,他多次呼吁官员们捐弃前嫌,互相协调。同时也多次打给皇帝,防患于未然,在粮、草、兵等方面提前做好计划。,从而避免暂时的敌情和混乱。

崇祯皇帝高度赞扬了卢象升的勇敢、战斗技巧、浩然正气和顾全大局的精神。所以崇祯皇帝多次提拔他,最后把他提拔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在战场上一直领导着天下兵马。同时,他还连续三次送给卢象升·方上剑(有一种说法是四次)。

崇祯皇帝对他的信任也引起了和宦官高的嫉妒和不满。因此,他们在许多方面都受到卢象升的制约,无论是在战场调度上还是在粮草分配上。导致卢象升虽然名义上一直领导着兵马,实际上他能调动的兵力,还不到两万人。

崇祯皇帝也明白这一点,但出于他多疑的性格,他害怕卢象升的权力变得更大,威胁到他的统治。因此,他一方面奖励了卢象升,另一方面又默许了杨嗣昌克制自己的行为。

最终,卢象升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战死沙场。

卢象升之死也是晚明政治生态和战场形势的一个密集缩影。明朝灭亡是必然的,因为这样优秀的将军不能被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