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为什么帮助朱元璋平定天下?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6 23:39

元朝末年,各地战乱不断,最后朱元璋能够一统天下,多亏了身边足智多谋的刘伯温。刘伯温这个人物是民间的魔人,但毕竟只是传说,没有任何证据。那么刘伯温为什么要帮助朱元璋平定天下呢?

话说当年刘伯温在官场上三起三落之后,便隐退到了浙江老家。不久,朱元

璋率领红巾军打遍全州。注重有识之士的朱元璋,到处拜访当地的名人,把他们请出来。占领郡县后,听说浙东名士刘基隐居在青田老家,于是朱元璋派人用一大笔钱雇佣了刘基。

隐居在家乡的刘基早已听说了朱元璋的伟大才能,对朱元璋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在官场三起三落后,他又警惕权贵割据的乱世,拒绝了朱元璋的邀请。朱元璋不愿意,于是他派国家总经理孙艳再次到青田邀请他。此时的刘基清楚地看到了元朝不可救药,体会到了朱元璋的诚意,也只有朱元璋能在群雄中成就气候的现实。刘基决定再赌一把,把前途押在协助朱元璋建立大业上。随即,我收拾行囊,于郑铮二十年(1360年)三月从青田抵达金陵。

传闻刘基是个奇人,通晓阴阳八卦,擅长风水占卜。他有像神一样发号施令和预测事情的魔力。当然,这不是真的。但在现实中,他确实是一个智慧很强,思维很快的人。他不仅精通历史诗词,还精通军事谋略、兵法,甚至天文、地理甚至阴阳五行。刘基冷静、机警、勇敢,有成为优秀谋士的天赋。辅佐朱元璋没多久,刘基过人的才能使他成为朱元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

随着刘基的到来,处于军政发展重要阶段的朱元璋在金陵站稳了脚跟,并占领了浙江其他地区,朱元璋的实力在这一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东边的张士诚和西边的陈友谅根本不是老鼠。他们看到朱元璋发展迅速后,试图联合攻击朱元璋以摆脱后患,这对朱元璋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此外,朱元璋虽然长期有效地模仿刘邦的意愿,但从未真正坚持自己的旗帜,而是隶属于王小明韩林儿,在刘福通的控制下,并接受了他的骑士身份,称号为龙凤。如果能解决内忧外患同时被压制的尴尬局面,朱元璋的实力会大大提高。

在刘基看来,在群雄纷争的当下,受制于人并不会有所作为,每个人都会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因此,郑智二十一年(1361年)农历正月,朱元璋在金陵中书省登基时,率军民举家远道祭拜王小明,举行庆典仪式。只有刘基一个人站着,没有拜。当朱元璋问他为什么不拜的时候,刘基不屑地回答说:"他只是一个牧羊人。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他?"然后,他向朱元璋解释说,他应该摆脱王小明,独自为世界而战。朱元璋听了这话,非但没有义愤填膺,反而觉得很有道理。

郑铮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将军吕振在安庆(今安徽寿县)攻打韩林儿,刘福通命令朱元璋尽快派兵救援。刘基听后,劝说朱元璋不要去救援。他说:"现在陈友谅和张士诚联合起来,伺机攻击我们。这时候他们哪有精力去管其他人?此外,如果王小明获救,我们如何安置他?"劝说朱元璋放弃韩林儿。朱元璋不听,一意孤行,亲自率军去救。

果然不出刘基所料,陈友谅乘虚而入,率领数十万精锐部队攻打朱军管辖的江西重镇洪都(今江西南昌),得到消息的朱元璋只得连夜一路赶回,四处逃窜。此时的韩林儿,正如刘基所说,成了朱元璋的累赞。事态平息后,朱元璋感到内疚,感慨地对刘基说:"如果我听了你的老教导,我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幸好陈友谅没有攻打金陵,否则后果真的不堪设想。"不久之后,朱元璋毅然抛弃了韩林儿,摆脱了他人的束缚。

刘基对朱元璋军事的贡献是巨大的。刘基去金陵辅佐朱元璋不到两个月,自称皇帝的陈友谅趁魏国余孽,调兵遣将,试图联合张士诚攻打朱。金陵的情况很严重。这时候,朱元璋的手下不禁慌了。他们有的投降,有的逃跑,有的主张与之决一死战。有不同的意见。此时的朱元璋心中也没有了解决的办法,于是赶紧问一旁静静的刘基。刘基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只有把投降的和逃跑的都杀掉,才能打败敌人,赢得胜利。他又说,陈友谅有主在背后撑腰,骄横跋扈,念念不忘金陵。

现在,怒气冲冲地,派遣军队顺流而下,却向我示威,迫使我让步。绝不能让它得逞,只有奋力抵抗才是上策。他补充说,常言道,最后一步棋赢了。陈友谅之兵虽骄横凶悍,但行军千里来侵我部,既是疲军,也是不义之举。我们从背后攻击他们,以充足的兵力回应他们疲惫的军队。敌人深入后,我们用埋伏攻击他们,毫无疑问我们会赢。而且,这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战斗,我们必须以极其充沛的精力来对付来犯之敌。这些话不仅坚定了朱元璋的必胜决心,也稳定了朱元璋军队的士气。朱元璋采纳了刘基的计划,巧妙地挫败了陈友谅的进攻,巩固了金陵这个根据地。

陈友谅虽然战败退守江西湖北,但他和张士诚仍然是朱元璋最大的威胁。为了消除后患,朱元璋决定出兵讨伐陈、张,以破围困,争取战略主动。然而,在讨论谁先采取行动时,大家的意见出现了分歧。有人提出先攻张士诚,因为张近,兵力相对较弱,胜率较高。此外,张士诚所在的苏湖资源丰富,可以为攻占后部队的后勤和军需提供保障。但刘基的说法恰恰相反。在他看来,张士诚安于现状,没有野心,只求自保,不太可能趁人之危,不必太当真。

占据江中上游的陈友谅,自称帝以来就表现出了极大的野心,而且兵力相当强大,对我们的威胁远比张大。若先打张,陈友谅必乘调兵之危,若先打陈,张士诚必保守不出兵。从这个角度来说,先攻陈为上策,等陈灭了,张孤立无助,实力已经很弱了,那他们的生死就是我们的话了。陈、张尽灭,我部可北击中原,天下归我。刘基高瞻远瞩的形势分析,为朱元璋扫平四海,建立大业指明了最佳途径。朱元璋采纳了刘继智的计划,先东征陈友谅,再彻底消灭张士诚,为他的丰功伟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