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一生中从未赢过一次战役。为什么他还是东吴将军?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6 21:39

对于古代的将领来说,做官有多大本事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样的。然而,三国时期吴栋的将军诸葛瑾可以说是一个经常失败的将军。他一生从未打过胜仗,每次出战最终都会失败,但为什么即便如此,诸葛瑾仍能得到孙权的重用?既然诸葛亮总是被打败,他还能成为东吴的大

将。诸葛亮到底有什么地方让孙权如此看重他?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1.诸葛瑾的记录令人尴尬。

诸葛瑾早期主要在孙权幕府工作。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吴攻荆州后,诸葛瑾出任绥南将军兼南郡太守,离开孙权幕府,做了一名独挡一面的将军。此后一段时间,诸葛瑾参加了几次重大战役,主要包括:

(1)南郡与江陵之战

黄武元年(222年)九月,魏军南下,曹丕到宛城督战,派曹真、夏侯尚、张合、黄旭围攻南郡、江陵。朱然为江陵都督,孙权遣、潘璋救朱然。

陆吾在《三国志·诸葛瑾传》中记载了诸葛瑾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诸葛)金慷慨缓之,推之以理,谋之以策。他该死的时候却没有一技之长可以依靠,战士们困惑了很久。(孙)全寄希望于此。"

诸葛瑾是个反应迟钝的人。他是援军的总司令,领导"士兵们把它救了出来",本应积极进攻魏军以解朱然之围。但他天天开会讨论,制定作战计划,进行沙盘推演,却不认真出兵与魏军作战。那"兵不解良久"就连孙权也有很多怨言。

这个时候,如果让诸葛瑾拖下去,问题就大了。于是潘璋趁春水上涨之机,用燃烧的竹筏烧毁了下游魏郡的浮桥,迫使曹真退兵。

朱然在江陵城内沉着应战,坚守城池。正在围攻江陵的夏侯尚见自己的老师久攻不下,只好退兵。

在这场战斗中,诸葛瑾完全束手无策,进退两难,虽然有"整个部门都在保护环境"多亏了朱然和潘璋,诸葛瑾才捡了个大便宜。

诸葛瑾参加了四个战场。

(二)江夏襄阳之战

黄武五年(226)五月,曹丕死,曹操即位。八月,孙权亲自领兵攻打江夏,同时命令诸葛瑾、张霸攻打襄阳。魏辅军大将司马懿,先败孙权,后败诸葛瑾,斩张霸。

孙权本打算趁人之危赚点钱,结果被司马懿打得很惨。诸葛瑾这次就没那么幸运了。不仅被司马懿打败,还丢了张霸的性命。

(3)第四次合肥战役

嘉禾三年(234年)五月,王朝为配合诸葛亮北伐,孙权起兵攻魏,三路北进,鲁迅、攻襄阳,、向广陵、淮阴进军,孙权率众围合淝新城,称为"第四次合肥之战"。曹睿亲驾龙舟讨伐,还没等寿春到,孙权就回来了,孙绍和张承也退了。

三军皆退,只剩鲁迅与诸葛瑾。他们会怎么处理?

《三国志·鲁迅传》记载了他们的表演。孙权退兵后,鲁迅派去联络孙权的心腹韩扁也被魏军俘虏,上书鲁迅,建议尽快退兵,否则旱季难走。鲁迅担心再泄密,所以没有回书。他反而督促百姓种菜种豆,和将军们下棋射箭娱乐,摆出要打持久战的架势。诸葛瑾急中生智,亲自赶到鲁迅的营地。鲁迅告诉诸葛瑾,如果他急于撤退,魏军也会跟着撤退,这可能会变成一场大溃败,所以我们应该首先稳定士兵的心。荀彧也将自己的计划告知了诸葛瑾,由荀彧带领水军主力佯攻襄阳城,让魏军在城内集中兵力,而诸葛瑾则指挥水军准备船只,准备好了就和荀彧一起登船。诸葛瑾按计划行事,魏军真的怕陆逊真的攻城,全都聚集在襄阳城,追击也来不及了。鲁迅和诸葛瑾顺利地回到了东吴。

这场战斗对吴栋来说是失败的,唯一的问题是吴军是否能安全撤退。诸葛瑾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他只想快点跑。最终鲁迅会有计划有秩序的撤退。否则,在魏军的追击下,急着回家的吴军很可能落荒而逃,变成溃败。多亏了鲁迅,诸葛瑾避免了一场溃败,挽回了一点面子。

(4)樊城、漳州之战。

红吴四年(241)四月,曹芳即位,政局不稳。吴军再次兵分三路攻魏,权从将军攻邵邳,朱然将军攻樊城,将军攻钟(襄阳县地名)。

据《三国志》引用甘宝《晋纪》记载,樊城被围后,司马懿视察南方,认为南方湿热,积极备战。"就是让军队休息洗澡,简单精锐,先筹款,申请命令,表明要进攻。(朱)不过,听说的时候是夜逃。追到三周口被杀。"

司马懿可以"大杀器",意味着吴军损失惨重。朱然这次救不了诸葛瑾,诸葛瑾又一次失败了。

2.诸葛瑾的仕途蒸蒸日上,越来越大。

诸葛瑾参加了四次主要战役,没有一次获胜,其中两次是勉强安全撤退,还有两次是彻底失败。

按理说,有这样的记录,不被追究犯罪责任是非常好的,但诸葛瑾不同。他不仅安然无恙,而且屡被提拔,直到进入吴栋军队的最高层,担任将军和左后卫。当时傅已死,军中只有上将军和右后卫鲁迅与地位相当。在吴栋政权中,诸葛瑾是除孙权之外最优秀的人物之一。

孙权为什么重用诸葛瑾?是因为孙权不知道诸葛瑾是一个可怜的战士吗?

不,恰恰相反,有迹象表明孙权非常了解诸葛瑾的军事水平。江陵之战后,孙权知道诸葛瑾不是打仗的料。所以在随后的战斗中,孙权不再让诸葛瑾单独担任统帅一职,而是安排了鲁迅、朱然等名将与他一起行动,为的就是让诸葛瑾有机会打胜仗,甚至在战败的情况下也能全身而退,保住自己的名声。

3.为什么诸葛瑾会受到孙权的特别青睐?

孙权为什么要刻意帮助诸葛瑾上位,为他创造提升和增加阅历的机会?

综合来看,孙权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诸葛瑾是"怀斯集团"基准数字

东吴孙集团的文武百官来源很杂。孙坚是吴军富春县人,但他出生在一个孤独的家庭。他在江东没有多少社会基础。孙坚从武陟开始,转战南北,在全国范围内广纳贤才,如程普(土阴县、幽州右北平县)、韩当(灵智县、幽州尤溪县)、黄盖(荆州零陵县泉陵县)、徐盛(徐州琅琊县莒县)。

孙坚死后,孙策在淮南依附于袁术。这一时期,孙策从淮水、泗水流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和皖北、河南、鲁南)招募了一批人,如张昭(徐州彭城县人)、张红(徐州广陵县人)、周瑜(扬州庐江县淑贤人)、吕范(禹州汝南县昔阳人)

这些人出生在槐泗一带,所以被称为"怀斯集团"。孙策渡江东渡,靠的是淮泗集团的力量。孙策死后,辅佐年轻的孙权继续在江东经商的仍然是淮泗集团。此后,孙吴政权逐渐吸收江东本地士子进入统治阶级,但一直以淮泗集团为主。孙权生前任命辅佐孙良的三位大臣,诸葛恪(徐州琅琊县杨度人)、滕胤(青州北海县莒县人)、吕岱(徐州广陵县海陵县人),都是怀思集团的人。

可见,在孙吴统治者眼中,江东士大夫并不完全可靠,淮泗集团才是真正的"我们自己人"。

然而,怀斯集团有一个弱点。这些人虽然大多是本地富豪出身,但家庭背景并不高。张昭虽然被称为名人,但主要得益于自己的努力。彭城的张家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中,没有名门望族参与的政治团体必然会被人看不起,没有吸引力。

在槐泗集团中,只有出生于诸葛瑾的琅琊诸葛家族有较高的家世背景。西汉名臣诸葛丰之后,也算是名门望族了。诸葛瑾的叔叔诸葛玄做官时,是张羽的两千石知府,这是只有名门子弟才能享受的特殊政治待遇。由此也可以看出诸葛家族在当代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诸葛瑾是怀思集团中孙权唯一倚重的贵族世家和世家大族。他是一个标杆人物。孙权不断支持诸葛瑾的立场,目的是提高孙吴政治集团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吸引更多的学者和人才。

(2)诸葛瑾是谨慎的。

《诸葛瑾的倒影》赞扬了诸葛瑾"以德审视当下"。"Dedu "指社会道德,"监管检查"它意味着严格遵守,这意味着诸葛瑾在工作中一丝不苟,恪守道德。

引用兀术评价《三国志·诸葛瑾传》中的诸葛瑾:"金虽然没有弟弟那么有才华,但是德行特别纯正。妻死不换婚,爱妾不生,慎之又慎。"诸葛瑾的妻子死后不会再嫁,她心爱的妃子所生的孩子也不会被抚养(意思是杀死或丢弃)。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不合理的,但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恰恰是诸葛瑾谨慎和恪守道德的表现。

《诸葛瑾三国志》也记载了诸葛瑾给孙权的一些建议,这些建议都很温和委婉,使孙权很容易接受。正是诸葛瑾的谨慎作风,让孙权觉得这个人很可靠,所以可以放心使用。

(三)诸葛瑾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孙权很有才华,但他像他的父亲和哥哥一样暴力,经常拿别人出气。这就需要一个情商高,人际交往能力好的人来替他协调和缓和与下属的关系。

这个高情商的人就是诸葛瑾。据记载,朱治、羽凡、卜志、殷默等人几乎都是因为孙权一时之怒而受到严惩。所有这些都被诸葛瑾巧妙地处理了,悄悄地化解了孙权的情绪,从而大事化小,避免了不必要的政治风波。

诸葛瑾与孙氏宗室交往密切,经常受孙权委托处理宗室事务。比如孙权的表哥孙娇,"以诸葛瑾地厚"。孙教与甘宁相争,孙权赐书谏曰"现在我劳烦诸葛玉子再次表明我的意图",也就是让诸葛瑾去处理孙娇和甘宁之间的纠纷。

孙权的侄子孙松也和诸葛瑾交了朋友。孙松去世时,诸葛亮专门给诸葛瑾写了一封信表示哀悼。由此可见,诸葛瑾曾经把孙松介绍给诸葛亮,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

孙权是个多疑的人。诸葛瑾可以和宗室交朋友而不引起孙权的怀疑,还可以受命协调敏感的宗室关系。可以看出,诸葛瑾情商很高,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多疑的孙权急需这样的人才。

(四)诸葛瑾是孙权讲真话的对象。

古代的皇帝都是孤独的,他们的内心往往是极度孤独的,所以他们难得有一个人可以倾吐心声。而诸葛瑾因为情商高,说话办事都小心翼翼,稳稳当当,正好可以成为孙权推心置腹的对象。

曹丕死后,鲁迅上孙权的桌,说曹睿是个治国有方的国家,不要轻易与魏作战。孙权把《鲁迅表》拿给诸葛瑾看,批评鲁迅的观点。当时,诸葛瑾和鲁迅分别为左派和右派辩护,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孙权可以在诸葛瑾面前批评鲁迅,但决不能在鲁迅面前批评诸葛瑾。可以看出,在孙权心中,他信任诸葛瑾远远超过信任鲁迅。

(5)诸葛瑾在对蜀外交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诸葛瑾和诸葛亮是兄弟,这种关系使诸葛瑾在蜀汉外交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事实上,诸葛瑾曾多次充当使者与蜀汉谈判,尤其是在吴、蜀关系紧张时期。当诸葛瑾揭竿而起攻打吴国时,为东吴讨要荆州并说服刘备撤退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诸葛瑾只是肩负了这些任务,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这也是他能让孙权另眼相看的重要原因之一。

(6)诸葛瑾之子诸葛恪被指定为未来的助理政府的候选人。

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从小才华横溢,引起了孙权的注意。"(孙)权力很不一样,他想尝试的东西"。这意味着孙权有意培养诸葛恪,让他在各个岗位上锻炼,增长见识和才干,以便在孙权死后辅佐新皇帝。

诸葛恪没有辜负很高的期望。先是平定丹阳郡的山月,后又驻守柴桑,防备司马懿从南方入侵。他屡建功勋。历任骑马校尉、左夫校尉、傅岳将军、丹阳太守、渭北将军。鲁迅死后,诸葛恪被任命为将军,代替鲁迅,驻守武昌,掌管荆州,负责长江上游的防务。

孙权对诸葛恪的刚愎自用有些意见,但诸葛恪的整体表现孙权基本满意。临终之际,孙权召见诸葛恪入宫,命诸葛恪辅佐少爷。

诸葛恪之所以被孙权委以重任,除了足智多谋之外,他还是孙权最信任的之子、淮泗集团第二代领导人。所以他早就被孙权定为诸葛瑾、鲁迅的接班人,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另一方面,诸葛恪作为未来接班人的特殊地位也提升了诸葛瑾的地位。孙权对诸葛瑾的安排肯定有助于诸葛恪更加忠于吴栋。

不幸的是,诸葛恪的个性与他的父亲诸葛瑾完全不同。也许是诸葛瑾平时过于谨慎,引起了诸葛恪的抵触和厌恶。诸葛恪下定决心不做父亲那样低调的好好先生,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形成了强势的个性和独断专行的风格,最终因多年不战而被孙俊谋杀。

诸葛恪受罚后,其弟诸葛容自杀,其子诸葛亮、诸葛健先被杀,诸葛氏在琅琊的诸葛瑾分支不复存在。这也是吴栋怀斯集团衰落的标志性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