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起义不断是因为可以招安吗(宋朝对待农民起义是招安吗)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5 17:26

就财富、文化和生活水平而言,宋朝比唐朝更加繁荣。在人们的印象中,宋朝有富裕的一面,但也有不好的一面,那就是宋朝多次起义。为什么繁荣的宋朝到处可见频繁的起义?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个是朝廷的角度,一个是起义军的角度。宋朝有特殊的

拉拢制度,一些起义军最终被朝廷拉拢。这种身份的改变对起义军非常有利。

1.宋朝繁荣的一面

到了宋代,尤其是北宋,国民生产总值占当时世界的50%以上是史学界公认的,最高可达80%。

唐朝鼎盛时期,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只有17个,而北宋末年,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有52个。此时,欧洲最大的城市伦敦、巴黎和威尼斯的人口都没有超过1万。到13世纪(南宋末年),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人口只有10万。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西京(今河南洛阳)、南京(今河南商丘)、北京(今河北大名)人口都在百万以上。

宋朝的人很富有,过着悠闲的生活。根据《宋史》对官员的记载,宋代宰相、唐使等高官的月薪是300元,在今天至少是30万元。基层公务员一个月也有一万多。大量的手工业者、商人和业主形成了宋代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裕,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丰富的休闲生活、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趣促成了高度的文化繁荣。但南宋初期对南方的大规模全面深入开发,使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完全取代了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

宋代农业逐渐走向专业化和商品化。北宋初期,大面积开荒,土地不兼并,扩大农田规模,重视水利,改进农具和品种,农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和品种增加,大量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可以从事制造业、手工业、商业等行业。另外,宋代城市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流入,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北宋大臣司马光曾抱怨人间奢靡,说:现在农民的小卒居然穿上了丝绸鞋袜。

既然全世界都说宋朝那么有钱漂亮,为什么会出现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会出现王小波、李顺、宋江、方腊那样的农民起义吗?

2、为什么起义?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谈到北宋皇帝宋徽宗·赵霁。在位二十六年(1100-1126年初),是宋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杰出的艺术家,但他是最后一个当皇帝的。宋徽宗生活奢靡,军事旺盛,政治上重用奸臣,短短20多年就毁了北宋的大好河山。

宋徽宗以前的皇帝非常节俭。比如当了42年皇帝的宋仁宗,有一次看报纸看到很晚,饿了就想吃烤羊肉。他表白后很后悔,说没必要准备。为什么?他说因为烤羊肉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御厨知道皇帝晚上可能会吃烤羊肉,所以每天都会杀一只羊来烤。不管皇帝吃不吃,都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所以就不吃了。宋仁宗是如此节俭和自律。

在宋徽宗统治的最初几年,他勤政爱民。那时,世界和平繁荣。

然而,在以蔡京为首的六大盗的吹捧和蛊惑下,宋徽宗的生活越来越奢侈,大兴"花石类",竟要搜天下,导致民怨沸腾,国力耗尽,成为方腊谋反的重要原因,包括水浒中梁山好汉的谋反,也发生在这个时期。但比方腊造反小。

在宋太祖看来,"如果人民富裕,那么士兵就不会反抗人民。如果人民贫穷,那么人民就不会反抗。"也就是说,从宋朝开国皇帝开始,农民造反的原因就很明确了,那就是如果人民富裕了,他们就不会造反,造反的原因就是生活过不下去了。

宋代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民兵招募制度。宋朝人民没有服兵役的义务,政府军都是雇佣兵。每个士兵都领了薪水,减轻了农民服兵役的负担。当某地发生灾荒时,宋朝会在该地加大征兵力度,将饥民招入军队,并带上家人,这样就解决了饥民的吃饭问题,也就不需要造反了。

虽然这也造成了宋朝军队人多而不精,也就是所谓的"多余的士兵",并且需要花费巨资来支持军队,但另一方面,它确实很快解决了饥民的生活问题。

基于同样的理念,宋朝政府往往采取诉诸民众的方法来解决叛乱。把叛军直接变成忠臣,给首领官职,给部队发俸禄,朝廷发了好几份官职和俸禄,挺划算的。也可以派这些人去镇压土匪,消除社会不稳定,稳定统治。通过拉拢安,一部分没有成气候的民众暴动会在短时间内平息。

3、"做一个高官,被人接受"

以上是站在朝廷的角度,站在造反派的角度,对宋朝人来说,造反难度更小,更有利。因为北宋在军事上实行的是"强干部弱支部"强大的帝国军驻扎在首都附近,导致地方势力薄弱。所以农民起义很容易爆发。爆发之后,也有一步要走,造反的首领变成了"军官"对于一个没有什么追求的流氓来说,也是一条很好的人生捷径。就像宋江的这支造反队,就是招的。

宋代甚至有一句名言:"为官一任,受人拥戴;如果你想变得富有,你必须愚蠢地去做。"(“鸡肋”)

当然,有些造反队伍是不能被拥抱的,比如方腊的造反。

浙江清溪漆主方腊,因当时宋徽宗奢靡,官员苛求,宣和二年(1120)起事。他为人豪爽,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短时间内组织了很多人追随他。方腊起义用摩尼教,他给自己取名"龚升",和宋朝分庭抗礼。方腊之乱虽然只持续了半年左右,但《资治通鉴》中记载"六个州和五十二个县被攻破,两百万平民被杀。被掠夺的妇女逃出了贼洞,那些在森林里赤身裸体的人在几百里外面面相觑。"

所以方腊起义虽然是宋徽宗和一帮奸臣的责任,让百姓苦不堪言,但方腊杀害了两百万平民,强奸了妇女,危害极大。至少,完全是一个祸害百姓的土匪,不值得同情。

起义没有知识分子的参与,向来难以成气候。宋代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可谓仁至义尽,重文轻武,不杀大臣,高薪厚禄,科举取士。既然如此,知识分子还有什么理由参加造反呢?没有知识分子的造反,就是土匪强盗,成不了气候。梁山好汉的总头目宋江不过是个在县衙写文书的白领。比起才华横溢的大宋朝廷里的文人,水平是最低的。

徭役一直是起义的导火索之一。对于农民来说,徭役真的很痛苦,而且是完全免费的劳动。针对这种情况,宋朝采取了独特的"向君"减少成年工人需要提供的徭役。所谓"向君"虽然是军队编的,但是从来不打仗,所有的战斗都交给"帝国军"向君通常负责制造和运输杂货。当然,它的士兵素质也很差,大多是俘虏或被帝国军淘汰的人。水浒传里林冲被发配的战俘营是湘军。

其实宋朝对土地的控制还是比较宽松的,并不反对合并。农民有很大的流动性和许多选择,所以他们不需要被束缚在一个地方。此外,土地商品化间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科技的进步大大减少了饥荒的数量。此外,宋朝整体上非常富裕,惠民的福利制度也涵盖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虽然《宋史》记载的农民起义数量相当多,为历代之最,但由于《宋史》是二十四史中卷帙浩繁的史书,史料的编纂质量最多也就差一点,所以可以说统计起点低于其他朝代,有些起义规模之小,只有一"混沌"我数了数单词。如果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宋朝的内乱数量可能不会那么突出。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宋朝没有发生全国性的大规模农民起义。造反基本出一省,稍微有点气候就会被破坏或者被拥抱;并没有对宋朝构成真正的威胁。

在其他朝代,无论是明朝、唐朝还是汉朝,国家灭亡的时候,农民起义都参加,轮流攻击这个垂死的王朝。但无论是北宋末年还是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不仅没有参与对朝廷的进攻,反而积极行动起来,抵御和蒙古外族的入侵,保卫赵氏家族,保卫大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