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除了文学还在哪些方面有着卓越贡献?被贬后又成为了教育家(苏轼被贬到哪成就了他)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5 15:39

众所周知,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造诣达到了一个高峰。苏轼在文学、书画方面的成就,我们听得太多了。他在其他领域有哪些贡献?其实苏轼被贬谪后,似乎所有的才能都被彻底释放了。我们也知道苏轼是个美食家,据说东坡肉就是以苏东坡命名的。除了这些,苏

轼其实还是一个教育家,这发生在他被贬之后。我们来看看他在教育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

"古城外,据说东坡在酒厅前驮野鸟。过去是春梦,过去的名字还没有磨掉。"这是明朝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时任儋州巡抚的罗杰在修酒堂时写的一首诗。“在九堂”是苏轼贬谪儋州期间得知真相、摆脱疑惑的地方。

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一,他的诗气势磅礴,潇洒倜傥,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实苏东坡的贡献不仅在于诗歌,还在于他在海南的教育。他在“酒厅”的陋室讲学,开导了海南这个蛮荒之地,使"书声震天,弦歌遍地"他的学生中,一个是进士,一个是秀才,结束了海南不做官的历史,导致后世特别是明清历史上人才辈出。

海南被称为"在历史上。野蛮人之地"远离文明和文化,在苏轼定居海南之前,没有人考上举人或进士。苏轼贬谪儋州,是海南之福。

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四月,苏东坡因一首自嘲的诗触怒了当朝宰相张盾,以莫须有的罪名授予苏东坡琼州驾的虚名,并被从徽州流放到儋州,不得签书、经商。昌化军让张忠佩服苏轼的诗词,热情款待苏轼父子,并在张忠大宅旁翻修了一处官邸,让苏轼父子居住。所以苏轼在后来赠给张忠的一首诗中说:"海国奇人,官住我东邻。"然而好景不长。湖南提拔董必武到广西考察,听说后,派使者渡海,革除张忠官职,将苏轼父子逐出官邸。无家可归的苏轼用仅有的一点钱,在城南的一片椰林中买了一块地,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建起了五间简易房屋作栖身之所,取名“槟榔寺”。海南当地的学者和学生经常来这里拜神聊天。苏轼为了有个地方可以见人,就把其中一个地方命名为“酒厅”。从此,“在九堂”成为东坡以文会友,传播文化的地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苏轼的画室,传授孔孟,传承中原文明。有了这个地方,儒家文化和中华文明就像温暖的春风一样传遍了儋州。

琼山郡有一个学生,名叫姜堂佐,他为了出名而专心致志地学习。但是因为没有名师指点,也是反复。他得知苏轼正在酒厅讲学。宋二年(公元1099年)九月,他带着母亲拜师学艺,侍奉苏轼约八个月。江塘佐为人清正廉明,勤奋好学,受到苏轼的高度评价。苏轼称赞他的文章"文风雄壮,正气凛然,突变";言行"和谐方面,有中州人之风"。

蒋堂佐要去广州考试。临走前,苏轼在他的扇子上题了两句诗:沧海何曾断,白袍第一次合?"还说,等你赢了,再完事。蒋堂佐国不负老师厚望,在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的乡试中一举成名,成为海南第一举人,祭祖衣锦还乡。

蒋堂佐不忘老师的栽培,专程到儋州感谢老师。此时苏轼已被赦免回北,蒋堂佐只好愤然离去。

第二年,蒋堂佐北上北京参加考试,途经河南汝州(今河南临池县),拜会苏轼的弟弟苏辙。直到那时他才知道他的导师在回到北方后不久就去了西方。蒋堂佐对此深感痛心,于是拿出了老师的题扇,送给了苏辙。苏辙看到亡兄的遗作,一瞬间深感悲痛,于是挥了挥扇子,继续为亡兄作诗:"长草间有奇香,古姜在风下;改编自琼观玉龙洞,展现阳城翰墨场;沧海破,白袍空前;直到千人千面见锦绣衣,我才相信东坡有眼光。"

蒋堂佐,手里拿着扇子,泪流满面,毅然转身回到家乡,不再追求功名利禄,继承了老师的遗愿,隐居在家乡,开坛讲学,收徒弟教书。苏轼的另一个学生,准确,聪明,文静,好学,博古通今,才知道这个群体。宋三年(公元1109年)进士,北京,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个进士。

《琼台纪事本末》载:"宋、龚的谏、教之道,启蒙思想的日益增长,琼州人文的繁荣,其实都是受到大众的启发。"据《古代海南岛简史》记载,从宋代到清代,海南共有767名举人,96名进士。这不能不归功于苏轼对海南教育的巨大贡献。

苏轼在海南生活了三年,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离开海南时,他含泪告别了当地人民,深情地写下了《人民再会海南》:"我是海南人,住在西蜀州。突然飘洋过海,如远游。生死是梦,三者之间没有自卑。知道不再见了,就想走,想少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