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都穿飞鱼服吗?为什么衣服上没有鱼而是龙?(锦衣卫都是飞鱼服吗)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5 04:52

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近年来在多部影视剧中出现,让人们对明朝的这支特勤部队越来越熟悉。很多人大概还觉得飞鱼服和绣春刀是锦衣卫的标配吧?其实这些都是锦衣卫的装备,但不是唯一的装备。除了飞鱼服,锦衣卫还有什么衣服?既然飞鱼服叫飞鱼,为什么上面的

图案不是鱼,而是龙?

1.飞鱼是什么?

这是怎么回事?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飞鱼"。

"飞鱼"这个词出自《山海经》:"它的形状像海豚,而且是红色的。拿了就能抗兵。"《临沂国的故事》记载:"飞鱼身体圆,腿长,羽毛重,翅膀像蝉。"飞鱼是一种神话动物,有着龙的头、翅膀和鱼尾的形状,它的形象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飞鱼"但是和蟒蛇一样,很多人对蟒蛇不熟悉,误以为是龙。

飞鱼套装是补色"飞鱼"长袍。是朝日、西岳、犁、祭、祭等明代锦衣卫所穿的服饰。用云锦的妆花、薄纱、丝绸制成,绣以弹簧刀。而且,只有皇帝的礼物才能穿。是明代的二等礼品,仅次于蟒蛇。据《明史·虞赋记》,"嘉靖十六年,群臣驻戍,兵部尚书张赞奉蟒。皇帝生气了,说:‘尚书是二流的,凭什么自己拿蟒蛇’。对他说:‘他身上穿的是秦给的飞鱼服,分明是蟒,不是蟒’";。

飞鱼服是个大牌,凡是有飞鱼图案装饰的衣服都叫飞鱼服,图案包括这种过肩、打补丁的衣服等。,各种衣服款式都可以。

飞鱼的形象和蟒蛇差不多,也有两只角。所谓飞鱼纹,就是鱼鳍和鱼尾略有不同的蟒蛇形,并不是真正的飞鱼形。飞鱼图案,山海经海外西经:"龙鱼陵居其北,形似貉。"因为飞鱼会飞,所以它有一个像龙一样的头和鱼身体的一角。服装款式是衣服上下相连,下分,两边对折。

飞鱼服是一种仅次于绣袍的华丽服饰。在郑德时期,武艺参加游泳(打击)或以下项目都必须穿飞行服。嘉靖、隆庆年间,这种服饰还褒扬了六部大臣和外出看镇的主教练等。、以及那些得到奖赏和服务的人。

官员必须有一定的等级才允许穿飞鱼服参加宴会。逐渐发展为官服,主要由锦衣卫穿着。

2.绣花弹簧刀和飞衣

现在说到"锦衣卫"三个字,很多人的脑海里马上会反映出流行影视作品中塑造的一个安全官员的标准形象:身穿飞行服,腰间别着绣花弹簧刀,飞檐走壁,武功高强。

"飞鱼"它是一条长着鱼尾的四爪龙。它以红色为主,以缎、亮缎、丝、纱、绢为基料,采用织金、编花等复杂工艺。龙胸前有龙头和利爪,龙身绕过肩膀,龙尾甩在身后。当然不是每个锦衣卫都有资格穿飞行服,但是一定要有一定的档次。一般锦衣卫头目才允许穿飞行服。

"绣春刀"如今已无真品传世,但据历史学家考证,认为绣春刀的刀鞘上有鞘裙,裙底织有一排排尖刺。刀身比一般腰刀短,刀身整体有弧度,便于拔出和护刀。

锦衣卫从事的是保卫皇帝、暗中保忠、刺探敌情、保家卫国等神圣而高端的工作,堪比古代的007。锦衣卫有自己的御用监狱——皇家监狱。一旦被捕者走进监狱大门,十个人中有九个没有活下去的理由。执行侦察和抓捕任务的锦衣卫部队称为提气。捻度从最少1000到最多60000不等。

《明代刑法志》:"胡、、蓝玉两案,株连四万。"可见有多残酷。俑的开始是皇帝险恶用心的产物,所以它的后遗症特别严重。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烧锦衣卫的刑具,关押的犯人交由刑部审判。同时下令所有内外狱均由三律司审判,并废除锦衣卫。

然而,明朝皇帝朱迪登基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恢复了锦衣卫。明初两帝用锦衣卫,后有东厂、西厂、业余厂。直到明朝末年,四大恐怖组织被解散,彻底消失。

3.锦衣卫还有什么装备?

绣春刀是一个概念性的名称,的确是明朝锦衣卫佩戴的武器。其形制全面借鉴日本刀。中后期则偏爱明代地方工部专门定制的腰刀。其实和明清时期流行的腰刀没太大区别。当然也可能做工更好,款式更漂亮。

至于飞鱼服,确实有锦衣卫穿飞鱼服,但能穿的人不多,很多"平明人"你不能穿皇家自然卫士。

飞鱼套装是一件非常隆重的礼服。在郑德期间,如果吴仪游到(撞到)自己下面,他必须穿上飞行服。在嘉靖和隆庆年间,这种服装还被称赞为六部大臣和外出看镇的主教练。

按照明朝的规定,飞鱼服只有皇帝特别馈赠才能穿。锦衣卫自然不可能人人有份。一般来说,只有锦衣卫"上官"(衙役)只有在一些重要场合(比如给帝王庙祭祀)才能穿飞鱼服。其他锦衣卫只能穿"即使他们有礼仪上的职责。红丝线罗艺"、"绿色华丽的衣服"一级衣服不允许穿飞鱼服。

除了飞鱼服,锦衣卫高官还穿着另外两种衣服,分别是斗牛服和绣花袍。

如上所述,锦衣卫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组织,等级森严。既有军长、指挥、镇官等高层人物,也有千户、副千户等中层官员,更有总旗、小旗等基层员工。只有少数权力大的人才可以穿飞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