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自己儿子也很优秀为什么要这样说(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什么意思)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5 02:52

江东主将孙权在继承父兄大业的基础上建立了吴国。孙权虽然没有孙策那么狠毒,但也不是无能之辈。和他的兄弟姐妹相比,孙权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连曹操都后悔,生个儿子就得像孙权一样。但是曹操自己的儿子其实很好,儿子也不差,那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说这话

有什么意思吗?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进攻吴栋濡须,一个多月拒绝与孙权军会师。最终因为孙权军的军队阵容整齐严重,不得不撤退。针对这场战役,曹操曾经发出"孩子应该像孙仲谋"唉!南宋的后人辛弃疾写了一首诗《南乡子登京口顾北亭怀》,也是用这句话来表达一种别样的感叹,使得这句话更是名扬千古。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吕布进攻刘备,占领刘备的徐州,再次打败刘备。刘备不得不委身于曹操。曹操有一段话讲天下英雄,说只有他和刘备。此时江东的主人虽然是孙权的哥哥孙策,但并没有入曹操的法眼。那么,曹操为什么说"孩子应该像孙仲谋",而不是"孩子应该像刘玄德"然后呢。

这就是一代和二代的区别。

曹操有这句话的后半句:"刘京生的儿子像海豚像狗。"那就是说生儿子要像孙权,而刘表的儿子像猪狗。这句话是感性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征刘表南下,恰好刘表去世,其子刘聪继承荆州刺史。当曹操到达荆州北部的新野时,刘聪率全州向曹操投降。刘表还有一个长子刘启,不被刘表夫妇喜欢,被任命为江夏太守。

刘备失败,准备南下江陵。结果曹操在当阳追到了他。这个刘启曾经帮助过刘备,从此杳无音信。刘表的这两个儿子和孙权比起来,真的差远了。要知道,荆州刺史刘表,千里之地,十万甲胄。如果刘表的两个儿子像孙权那样有点本事,曹操拿下荆州就没那么容易了。

不仅仅是刘表,恐怕在三国未分之前,像孙权这样的儿子更少,但刘表的儿子一样多。比如陶谦,据说他死时已经六十三岁了,他的儿子应该也很老了。陶谦死后,他把国务秘书的职位交给了刘备,而不是他的儿子。看来他儿子真没用。尤其是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都有点互相厮杀的本事,但是一旦到了国外,就会被打败。

虽然官渡之战袁绍失败了,但是冀州幽州之地还在,也有不少忠臣。如果他们兄弟能像孙策、孙权那样,曹操想统一北方,也需要很大的困难。可惜袁氏兄弟中没有孙权那样的人,能力上可能比刘氏兄弟更胜一筹。除此之外,也可能是"海豚狗"一种。再延伸一下,刘备的儿子也一样。

曹操感叹,有孙权这样的儿子,对他的事业如此重要。一个有基础的男人,谁不想有这样一个能把事业发扬光大的儿子?

2.孙权是传承者而非企业家。

按孙权的说法,有江东,大家都说他是"继承父兄的遗产",也就是说,孙权的这个基业,是他父亲孙坚和弟弟孙策共同建立的,他首先是一个实践者,然后才是一个功臣。这并不是否定孙权的功绩,而是孙权的这些东西都是在父兄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的,是功绩而不是独立创业。

孙坚留下的所谓江东基业,主要是以英雄的名义,加上一些官员和少数军队。至于江南之地,主要是孙策开的。孙坚曾被袁术控制。孙策起兵后,开始听命于袁术。说"有了孩子我应该是谁"这句话最早可以追溯到袁术。孙策追随袁术之后,袁术感叹:"如果有儿子,死后也不能恨!"

陆游占据江东,与袁术为敌,袁术派孙本、吴京攻打陆游部张英,几年都没打下来。孙策说服袁术帮助吴京平定江东,得到了袁术的同意。袁术给了一千多名士兵和几十匹战马,还封他为代将军。孙策不愧为孙坚之子,也是真正的英雄。在别人眼里,这点小力实在是太少了,但是在孙策眼里,这就是资本,就看谁来做这笔生意了!离开袁术前往溧阳后,孙坚的军队已经扩充到五六千人。

过河后,他攻击自行车,没有人能阻止他的锋利。就这样,他一路杀到浙江,拿下会稽后,自己当了太守。袁术篡夺帝位,孙策趁机离开袁术。曹操开始让孙策牵制袁术,后来被袁绍牵制,无力顾及江东,只好承认孙策的地位,赐他谋反将军的称号,并封他为武侯。这就是吴栋国家的雏形!建安五年,孙策试图趁曹操、袁绍拒绝官渡之际攻打许都,不幸被刺客杀死。

孙策不仅给弟弟留下了江东大片土地,还给他留下了一批精锐的文臣和武将,其中最著名的是文臣张昭和武将周瑜。当然,有了这样的基础,想保住也不容易。在这样一个纷争的时代,政权可能一夜之间易主,孙权能够发扬光大,证明他也是精英中的精英。孙权接掌吴主后,不仅能够放开普通旧臣的任用,还大力广纳贤才。鲁肃和诸葛瑾在孙权时期做官。军事上,孙权也是一路西进,平破杨、黄祖,兵锋直指荆州。孙权最辉煌的功绩就不用说了,赤壁大败曹操,从此这江东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坐龙盘虎,坚如磐石了。正因为曹只看的江南而叹息,所以他才会发出"孩子应该像孙仲谋"叹气。

3.曹操心里有这个愿望。

袁术感叹,如果自己有个孙策那样的儿子,死而无憾,曹操也是。

曹操卒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享年66岁,说这话的时候是59岁。考虑到古人的寿命,是时候考虑未来了。曹丕生于公元187年,时年二十六岁。孙权出生于公元182年。他三十一岁,比曹丕大五岁,也是曹操儿子的后代。面对孙权的大好形势,一个正在思考未来的人,心里怎么可能没有一点感觉?

葬礼是什么?在曹操征讨孙权发表这些言论的前一年,也就是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董昭等人已经提出让曹操称王。虽然征服孙权还没有实施,一切准备都已就绪,但这只是一个可怜的程序。汉献帝一旦称王,就成了彻头彻尾的摆设,有些用武之地,但只是对刘备、孙权等外部诸侯,对内完全可以对王维发号施令。他成为王维称帝只是时间问题。但是曹操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位置留给了儿子。然而,世界并没有完全统一。这个儿子以后能不能成为统一的儿子,对于一个政权来说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曹操说出这句感叹的一种心境。

曹操的长子在与张绣的战斗中牺牲了。曹丕说,如果他活着,皇帝就没有自己的一份了。也有说曹操喜欢曹冲,但是死的早。还有三个有本事的,分别是曹丕,三子曹彰,四子曹植,后来当了皇帝。曹彰是个勇者,可以当将军,但不是当皇帝的料。曹植文采斐然,但文人的通病是缺乏决断力。显然,曹植不会把希望寄托在这样一个文人身上。

相比较而言,曹丕的行政能力强于两人,又是活着的长子,这个未来的希望也只有他了。也就是说,他的几个儿子可能在某个方面比孙权强,但是整体来说,尤其是对一个皇帝的基本要求,哪一个能比得上孙权?或许这才是触动曹操内心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