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如何对待功臣?看范蠡、文种下场便知(勾践为什么要杀范蠡和文种)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4 04:26

越王勾践是春秋五霸之一。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关于他的故事。那勾践成功复辟国家后是如何对待他的英雄们的呢?勾践获释回国后,重用了范蠡和文子两位英雄,他们在此后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实勾践对待英雄的方式,从他们的命运就可以看出来。当吴国被越国所灭后,

文子大获成功,最后被勾践处死。另一方面,范蠡知道如何迅速而勇敢地撤退。之后在生意上成了有钱人,两人结局大相径庭,令人尴尬。

勾践最终消灭吴国后,开始清算身边的英雄。首先,范蠡逃跑了,然后文子被杀了...曾经携手共进的君主和大臣们最终演变成了悲剧。后人把这一原因归结为勾践是一个"你可以同甘共苦,但你不能分享快乐"人们。但是真的有那么简单吗?

首先,勾践确实属于"你可以同甘共苦,但你不能分享快乐"那种人。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勾践信任他的英雄,但不代表他们没有引起勾践的恐惧和不满。

在进入吴服苦役之前,勾践在为他送行的官员面前表达了对等人的不满。原因是勾践想在他即位三年后攻打吴,而试图说服他,当时时机还不成熟。然而,勾践的反应是"王福听",结果真的输了。因此,勾践对范蠡怀恨在心。

在吴国服役期间,吴王夫差想拉拢范蠡,这也让勾践非常不安。他害怕范蠡会真的抛弃他,尤其是当范蠡提出让他尝尝吴王的污秽来取悦他的时候。勾践更加生气,但迫于形势,勾践最终听从了范蠡的建议。

而且,十几年来,勾践和大臣们的和睦,是建立在共同的目标——兴吴灭吴的基础上的。为了达到目的,勾践一直在压抑自己的人格。他曾经是一个"出来的是家禽的短缺,进来的是葡萄酒的短缺"喜欢四处游历的奢靡贵族形象,连白居易都用诗讽刺他"越南国政之初,旱情越来越严重"。当他的目的达到后,他的本性就会暴露出来,他对别人的怀疑和不满就会逐渐显现出来。所以,这真的和他的性格有关。

其次,英雄的巨大贡献也让勾践有了杀人的心。据记载,勾践笔下的英雄都是有才能的忠臣,但也暴露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高震的功劳。

在灭吴后的庆功宴上,向勾践敬酒,极力突出英雄们在灭吴过程中的贡献,让勾践听后很不高兴,脸立刻拉了下来。可见勾践对作品的成功是非常嫉妒的,这也是他下定决心杀死主人公的重要原因。

最后,在国家未来的发展目标上,君臣之间也有分歧。吴国灭亡后,勾践认为越国应该接过吴国未竟的事业,继续在北方中原争霸。然而,文子和范蠡都主张休养生息。毕竟灭吴战争出国近十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更何况,范蠡和文子都是楚国人,他们投奔越国只是因为在楚国得不到重用。如果勾践执意为中原而战,将来会与楚国发生冲突,这自然是范蠡和文子所不愿意看到的。然而,勾践的心是固定的,不能改变,所以它是不可避免的杀死不服从范蠡和文子。只有范蠡认为自己无法再与勾践相处,及时离开了。文子仍然对勾践抱有幻想,所以他被迫杀了他。

可见勾践杀了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你们不能在一起找乐子"这个原因,但结合当时君臣权力的矛盾等更现实的原因,最终决定逼迫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英雄,并不全是勾践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