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崛起只是依靠商鞅变法吗?强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没有商鞅变法秦国会强大吗)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3 20:13

战国时期,秦国的崛起直到最后全国统一,可以说很多人都知道这一切都是从商鞅变法开始的。正是商鞅变法的成功,把秦国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有实力才能和其他强大的六国争夺天下。但是商鞅变法很重要,但不是秦国崛起所依赖的唯一力量。秦国发展的真正原因是

什么?除了商鞅变法还有哪些因素?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1.为什么只有商鞅变法能成功?

说到商鞅,首先想到的是法家。说到商鞅变法,我想到了法家强兵。秦国之所以能在关中一地一统六国,是因为法家强兵带来的好处。

但是,如果我们更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问题就来了。作为法家的沈步海为什么变法失败?换句话说,它不如秦成功。毕竟韩国最后灭亡了。

如果把韩国的失败归咎于申不害早逝,他的主张没有被继承,商鞅却没有活多久。如果你指责韩国君主愚蠢,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商鞅在后期几乎成了秦国的公敌。被秦惠文王处死,恨得咬牙切齿,尸身崩裂。沈步海死得不明不白,终身受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申不害的变法都比商鞅的变法更有继承的理由。

且不说沈不海,就连后世提到的法家代表,也是韩非子更为推崇。但是为什么商鞅成功了,而且是在空之前?即使在他死后,他所实行的这些措施仍然被他的敌人(秦、等)所继承。)毫无保留。

对他恨之入骨的秦惠文王,并没有废除他的遗志,而是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这真是不可思议。原因当然不是秦慧文和王献明。如果他真的聪明,他一开始就不该杀商鞅。

2.法家和儒家的区别

法家和儒家有什么区别?或者说叙述者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尊重法律?酷刑和残酷的法律?错了,这些只是外在形式,儒家也可以设置法制。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独尊儒术"汉武帝是出了名的苛刻,汉朝一半以上的酷吏都在他的统治之下。甚至,汉唐元明清哪个不是儒家?但那没有法律体系?哪个朝代哪一代酷吏少?为了统治和压制底层人民,他们从不手软。即使是那些以仁著称的皇帝,每年死于刑罚的人也是不计其数。

法家和儒家,或者说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区别就是君主集权。儒家不排斥分封制,认为只要实行仁政,君主有仁,就可以统治天下;而法家则认为,国家要强大,君主必须调动一切资源,掌握在手中,才能实现更有效的配置。

君主集权和独裁也使得行政命令更有效率,所以战国时期的法家,比如李悝、吴起,甚至上面的沈不海,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君主集权制度只是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当你遇到一个糊涂的君主,一个倒霉的皇帝,在他手里不一定是好是坏。如果君主集权代表了最先进的制度,那么历代王朝都不会灭亡,因为他们都忠实地奉行了君主集权。

所以君主集权仍然只是表面的,法家改革的成败在于土地私有制。

3.集权的形成

是李悝打破了井田制,开创了土地私有制。他在魏国的政治改革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魏武祖的成功始于李悝,而魏武祖的力量来自土地私有制。

虽然周朝是封建制度,但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奴隶社会,因为它的国家基础是建立在景甜制度之上的。井田制就是把土地分成井字形,分给农奴耕种。矿场虽然也有公场和私场,但只是责任划分。公共领域大家一起种,私人领域有人单独负责。土地所有权的拥有者只有一个,那就是周。

诗云:"是天下之王的土地,还是王的大臣领导土地?"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周代的生产关系。土地全部属于天子,其他人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没有土地的农民被迫耕种土地。这是一个农奴。这就是为什么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行不通,处处受挫的根本原因,因为儒家思想支持景甜制度,所谓的改革儒家思想是对原有社会制度的改进而不是改变。奴隶还是奴隶,贵族还是贵族,只要贵族对奴隶仁慈善良,世界就会和平。

这怎么可能呢?所以代表更先进文化的法家,从一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就被碾压,无论是对于儒家还是其他哲学家。

奴隶的形式有很多种,不是农奴,不仅奴隶社会有奴隶,封建社会也有。比如宦官、婢女都是奴隶,因为人身自由有限,工作性质所迫。你不能今天做了,明天不想走就走。

农奴和农民有什么区别?有没有土地不重要,有失去土地靠打工为生的农民,但他们还是农民而不是农奴。关键在于合同。农民与地主签订合同,按照约定的内容支付劳动报酬。契约关系纯粹是自愿的。同样,这也是地主和奴隶主的区别。

对了,秦汉时期,上门的女婿也是女婿,实际上是奴隶身份。

奴隶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买卖。在此期间,如果你是几岁,你将无法获得温饱。"注意:"淮南俗卖儿女与人作奴婢,其名为女婿,三年不能赎,故为奴婢。"

婆媳不仅没有人身自由,还是政府服务和边防的对象。秦始皇史记:"三十三年,死者、夫婿、贾家略取吕梁之地,为桂林、、南海,以适驻军。"

所以,做女婿不是那么容易的,还是老老实实靠双手致富吧。

李悝是第一个意识到井田制弊端的人。这种以“王图”为名的公有制,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土地属于君主,农民被迫劳动,当然是不情愿的。因此,李悝认为解放农民劳动力势在必行。

汉书:"李悝尽了最大努力教魏文侯土壤肥力...勤于农田管理,三斗受益。不勤快,必输无疑。"如果农民勤勤恳恳地管理他们的田地,他们每亩地可以多收三斗,但他们会少收三斗。内外合起来就是六个桶。而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做到最好呢?方法是把土地分给农民,保持私有。

是真正意义上实行土地私有制的第一人(虽然鲁更早提出了赋税制度,但并没有明确允许土地私有制)。土地属于他自己,而不是为奴隶主工作,于是农民们立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在生成(我相信他们经历过"承包责任制"是的,很容易理解)。

这就是吴起和申不害变法失败的原因。他们只学到了表面知识,没有开始土改。所以楚汉变法轰轰烈烈,但领袖一死,马上烟消云散,重复旧观念。

但李悝的变法并不彻底,因为他只规定土地私有,不允许土地买卖,这一点直到商鞅变法才被打破。

4.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源。

允许买卖土地的意义在于出现了一个新的阶级——地主阶级,从而出现了一个封建社会。在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道路上,李悝打开了一条门缝,商鞅彻底推开了它。

许多人认为封建主义是"分包制度"国王把土地分给王子是封建社会。其实社会形态取决于生产关系,就像周朝,周天子只有很小范围的直接行政,其余都是诸侯国,但周朝的主体还是奴隶社会;比如17世纪的欧洲,到处都是大公国,但显然是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

周朝制度的核心是国王和农奴的土地,没有地主阶级,更没有农民。马克思说:"封建社会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基础的社会形态。"

在工业文明出现之前,只有土地决定社会财富和社会地位。奴隶制限制了土地的流动,不允许土地买卖,也限制了底层的向上通道,导致了阶层的固化。只要一个人出生在不好的家庭,不是贵族,那么你就永远成不了贵族。你再努力再勤奋,赚再多的钱也没用,因为买不到土地和身份。

没有土地意味着你只能依靠别人生存,而允许土地买卖意味着为所有人开辟一个等级通道。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工作赚更多的钱,买更多的土地。土地不仅是财富,更是身份和权力。

有了土地,我们可以租给别人种植,成为食利阶层。这也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土地观念的来源,因为我们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的财富地位是由土地的多少决定的。

在李悝奠定基石之后,商鞅终于给了奴隶制致命的一击。商鞅虽然以李悝为榜样,但在改革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彻底。商鞅所谓的法制其实只有两个核心:一是保证贵族等旧势力不阻碍地主阶级的诞生;第二,保证地主阶级获利后反哺秦。

随着新法的实施,新兴的地主阶级迅速成为秦国的中坚力量。虽然商鞅本人得罪了贵族,被处死,但是没有人能够动摇已经形成的新的社会制度。从此,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活跃了几千年。

与六国相比,秦国代表了更先进的文明体系。它之所以征服六国,并不是因为有很多的士兵和足够的粮食,也不是因为它在田雷王建。这只是先进文明淘汰落后文明的历史客观规律。如果没有商鞅,秦国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粮食,如果没有王建,秦国也会异军突起。

商鞅变法把秦国带入封建社会,这是秦国崛起的最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