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想当皇帝吗?隆众已经给出了答案。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3 19:39

虽然说刘备一直以复辟汉朝为目标,最终建立了汉朝,但是对于刘备要不要当皇帝,还是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刘备只是想帮助汉朝。如果世界可以统一,他最后还是会放弃皇位。但也有人认为刘备当然想当皇帝,他自己的皇位主张已经说明了一切。但事实是什么呢?也

许我们可以在隆中找到答案。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忠厚仁厚的刘备形象。与曹操、袁绍、袁术等乱世英雄不同,刘备的职责不是图谋天下,而是消灭汉贼,复兴汉室,造福天下。正因为刘备自称是汉朝的中山王静,属于汉朝的后裔,有皇室血统,所以,维护汉朝的稳定就成了刘备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实际上,刘别是一个有着不可告人的野心的人,虽然他家道中落,做了织女小贩。而刘备,却不愿意长命百岁,不愿意一生落魄。乱世之中,刘备急于建功立业,重整河山,一心要得天下。这一点其实在《隆中对》一书中刘备与诸葛亮谈话时就有所暗示。

通过强调《三国演义》中精彩的隆中对对话,不难发现刘备的政治野心和阴谋诡计已经开始显露。面对世界大势,诸葛亮提出"天下三分"这种观点看似出自诸葛亮之口,实则是刘备为了使自己能正当地夺取天下而导演和表演的一场政治阴谋。

为什么"天下三分"是刘备的意见吗?起初,刘备征求诸葛亮的意见,诸葛亮开始在侃侃谈论世界局势。第一个提到的就是北方的曹操,他大军压境,人又壮,再加上他的"捧皇使诸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试图对抗曹操无异于向石头扔鸡蛋。

其次,生活在长江以东的孙权继承了父兄留下的基业。文学上有张昭,武器上有周郎。这支部队只能作为刘备夺取天下的外援,而不能用来进攻他。最后提出刘备的出路是立足巴蜀,安抚民心,收买人心,等待中原变局,与孙权结盟,一举收复中原。

不难看出,诸葛亮说"天下三分"只是对世界形式的简单分析,并没有提出非常具体的大政方针。但这种简单的分析迎合了刘备的心理,让刘备感到很满意,原因很简单,诸葛亮说"天下三分"是刘备自己想的,但是刘备想在世人面前摆出一副君子的样子,自己又不好意思说出来。

刘备本来就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三国演义》里刚刚明确写了刘备是一个在大街上卖草席的小贩。他的生活很坎坷,经常吃了最后一顿饭没有下一顿饭。

刘备参观草堂,与诸葛亮谈天说地时,刘备已经快50岁了。他早年的人生经历已经告诉他,仅凭自己的本事是不可能消灭曹操和孙权的,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曹操和孙权、诸葛亮并存"天下三分"刘备的观点很有说服力。

当时的刘备已经经历了黄巾起义,仕途跌宕起伏,甚至多次面临生死关头。刘备在政治上越来越成熟,他熟悉战术和皇帝的战术。因此,有必要借助诸葛亮说出自己的想法。天下三分"保持自我的策略"仁义"的形象。

刘备不是没有野心,只是他把这些东西藏得很深,在世人面前不停地喊口号"复兴汉朝"只是个幌子。毕竟那个时候汉朝还没亡,汉献帝还是刘备所说的天下共主"复兴汉朝"说白了就是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像曹操一样"捧皇使诸侯"仅此而已。

然而,当时的刘备连立足之地都没有。面对荆州和益州这两个容易到手的地盘,刘备作为汉家的亲戚,又不能武力夺取,所以刘备很纠结。

恰在此时,诸葛亮的《隆中对》给了刘备一个很好的借口:驻守荆州的刘表和驻守益州的刘璋虽然也是汉室宗亲,但都是软弱无能之辈,各地百姓都希望能遇到一个像刘备这样仁厚的主。就这样,刘备跨越了自己的心理障碍,认为自己占领荆州、益州是民心所向,顺应天时。

于是,诸葛亮就成了刘备的政策代言人,成了刘备与外界沟通的喉舌。通过诸葛亮向外界传达自己的想法,他不仅赢得了舆论的支持,而且避免了一"室友操"永远的耻辱。

诸葛亮为刘备做事,出于礼貌,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话自然信任。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甚至一度超过了张飞和关羽。但是,刘备不傻。在信任诸葛亮的同时,也会时刻警惕诸葛亮。比如刘备在将一个孤儿托付给白蒂城时与诸葛亮的对话,就足以说明刘备对诸葛亮有着深深的戒心。否则,他不会假装让诸葛亮废掉刘禅,自己当皇帝。

所以对于刘备来说,当皇帝一直是他最大的梦想。否则他绝不会知道曹丕称帝,也不会派人偷偷到曹魏等地打探汉献帝是死是活,所以他会选择马不停蹄地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