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括是怎样被围的赵括为何不突围(长平之战赵括是怎么败的)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3 09:13

长平之战,赵与秦相差15万左右,结果却是赵的45万大军全军覆没,而的伤亡只有20万。在那个只有冷兵器的时代,很多人仍然不相信秦军能够完成这场歼灭战。从战争的整个过程来看,最关键的环节是赵括踏入了田雷的圈套,最后被前后夹击,被一点点蚕食。当时

赵括手里有很多军队。他为什么不集中全部力量突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前270年,范雎谒见秦王赵浩棋,帮助秦王赵浩棋正式建立"外向而进攻"外交和军事战略。根据"外向而进攻"秦国的原则在三晋开始以扩张为目标,连年夺取朝鲜、赵、魏的领土。

长平之战的由来

前262年,白起攻打朝鲜,攻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导致上党郡(今山西长治)脱离内地,准备以后吞并上党。上党人知道韩国无力救援,又不愿归顺秦国,于是主动投降赵国,并要求上党十七城加入赵国。

赵王和大臣讨论是否接受宴会。平阳国君赵保主张拒绝。他认为抢了秦嘴里的肥肉,必然会招来秦的报复。平原君和赵声主张接受。他以为发动百万大军,几年都吃不下这么大的地盘。现在主动送上党是好事。你怎么能拒绝呢?赵最终决定出兵接管上党,秦煮的鸭子又飞了。

长平战役第一阶段是军事相持。

秦国对赵夺取上党非常生气。做好充分计划后,前260年,派王弼(hé)攻上党。上党战败后,军民都逃到了赵国。赵派廉颇在长平(今陕西高平)驻军,迎击上党人,防备对赵的进攻。攻克上党后,没有停止进攻赵。进攻猛烈,赵多次被打败,廉颇调整战略,坚守阵地,不再与秦军对抗,秦军的进攻被迫停止。虽然占据优势,但他也采取了廉颇的措施,被迫与赵陷入僵局。

两国军事进入胶着状态,综合国力和外交手段开始起决定性作用。赵军首先暴露了问题。庞大的军队需要大量的食物、草和后勤补给,这给王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赵王力劝廉颇出征,趁早击败秦,但廉颇依然立场坚定。秦军在外国打不起仗,希望尽快打一场决战。范雎试图离间赵王和廉颇,使赵王相信"秦军怕赵括当将军,赵胜算大"。最后,赵王决定让赵括代替廉颇,主动挑战秦国。

长平之战第二阶段,赵括被围。

赵括是赵国名将、马谡大师赵奢的儿子。前270年,赵奢在秦与赵奎之战中大放异彩,一战成名..赵括成为名将后,军事理论非常扎实,非常自信。包括王召在内的许多人都对赵括寄予厚望,所以赵括最终被选中取代廉颇。与赵大张旗鼓地换主不同,秦暗中把"战神"田雷被调到前线担任总指挥,并要求所有知情的秦军保守秘密。这样,就知道了赵统帅的情况,但赵却误以为的统帅是王弼。

毫无疑问,赵括上任之前一定对王弼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为王弼的战斗风格准备了对策。可惜,他不知道,秦已经默默为他换了对手。赵括赶到后,迅速调整了赵的安排,更换了主战的军官,然后主动向秦军发起进攻,佯作落荒而逃,赵追赶,到了营前,却攻不下。田雷预先埋伏两万五千人,将赵军切成两截,并派出五千骑兵切断赵军后路,使赵军无法回营。赵军被一分为二,头尾不分彼此。他进退两难,运粮之路被切断。

于是出兵攻打赵,赵大败,不得不重新扎营,但这次的形势远不如廉颇。秦王听说赵国军队的粮道被切断了。为了保证赵国军队没有粮食,他到了河内郡(今河南沁阳一带),把15岁以上的男人全部送到昌平,以阻止赵国的援军和补给。赵缺粮,向齐国借粮,被齐国拒绝。

在长平之战的第三阶段,赵大败。

赵军被困46天,军队早已开始互相残杀吞噬。赵括无奈之下,只好尝试突围。他把军队分成四队,连续五次进攻秦军,都失败了。最终赵括亲自上阵肉搏,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赵40万大军全部投降。白起认为赵国士兵不愿意加入秦国,留下来会是灾难,于是设计活埋40万人,只留下240个年轻人向赵国回报。

赵战死的长平之战,加上投降后阵亡的将士,共计45万人,是中国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规模歼灭战。一战之后,赵国元气大伤,以燕国之力成为弱国诸侯,已无力抵抗秦国。秦国吞并六国的步伐骤然加快。仅仅38年后,秦国就彻底吞并了诸侯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