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皇后为什么不想和丈夫合葬?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3 07:39

孝庄皇后死后,没有和丈夫皇太极合葬。为什么?事实上,这是孝庄皇后自己的要求。她觉得唐太宗山陵已经太平多时,不能轻举妄动,于是请求康熙皇帝就近择地安葬。但中间选择的过程比较漫长,导致孝庄皇后迟迟不能下葬。当然,也正是因为康熙帝重视孝庄皇后的遗

愿,才迟迟下不了决心。毕竟这样的选择对他来说一定是谨慎的,不应该随意决定。让我们来看看这段历史。

孝庄皇后是谁?

孝庄皇后,清朝第一位皇太后。她的身份不仅是皇太极的侧福晋,深宫内院的女子,也不仅仅是康熙的祖母。孝庄皇后在皇太极死前地位并不高。她13岁嫁给皇太极,后来被封为庄妃,在后宫中排名最后,但这并不影响庄妃闪闪发光的政治才华。

清军刚入关时,清军就面临着入关难的问题。皇室内部各种势力倒戈,维护皇室内部团结稳定的是孝庄皇后。皇太极生前没有设立后备军,所以他死后,作为新政权的清朝就陷入了动荡。最后,在多方势力的斡旋和孝庄皇后的刚毅果断下,她6岁的儿子顺治帝登基,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从此,孝庄皇后的人生轨迹逐渐改变。然后她辅佐年轻的康熙皇帝。不得不说,孝庄皇后为清朝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孝庄皇后与康熙皇帝

孝庄皇后死后,康熙皇帝为什么不立即下葬?要了解这件事,首先要知道孝庄皇后在康熙心中的地位。

康熙皇帝和他的父亲顺治皇帝一样,早年即位。康熙皇帝八岁即位,但他有一个比顺治皇帝更特殊的情况——八岁丧父,十岁丧母。康熙帝年轻时,为了避免感染天花,把他送到紫禁城外北长街路东的一座宅邸里抚养。当他终于回到皇宫时,迎接他的是他父母不断去世的悲惨消息。然而,在祖母孝庄皇后的关怀下,康熙皇帝感受到了久违的爱和温暖。孝庄皇后不仅弥补了空在他心目中的缺失,也成为康熙生命中不可替代的存在。

在孝庄皇后这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下,她在照顾康熙皇帝的时候,潜移默化的教给了他很多政治理念,并且在一位领导的要求下,从小就教康熙。

她会严格要求康熙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把"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古老的格言被严格执行。孝庄皇后更注重康熙性格和情趣的培养。年轻的康熙曾说,长大后一定要效法父亲,勤政治国。康熙从小就有这样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这和他奶奶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由于孝庄皇后的榜样作用,康熙从小对读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康熙年轻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和修养,用他的生命治理国家61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康熙皇帝14岁就能领导朝政,离不开孝庄皇后的帮助。当时,四辅大臣共同辅佐政府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多久,官员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公开化和激烈化,鳌拜甚至出现了专权现象。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鳌拜的跋扈和政治野心逐渐暴露,威胁着皇权。孝庄皇后凭借自己多年的政治经验和超人的智慧,同舟共济,全力支持康熙。最后,他摆脱了鳌拜和其他急于行动的部长,完全恢复了政治权力,并开始领导国家。

政权收回后,康熙平定三藩叛乱,收复台湾省,驱逐俄国侵略者等等。谈到这些贡献,康熙总会想到他的祖母,孝庄皇后。他说,没有她的养育和悉心教导,就不可能有他现在的成就。

所以孝庄皇后死后,一方面他实在舍不得放弃他的祖母,另一方面按照孝庄皇后对他葬礼的安排,康熙皇帝一直没有找到符合孝庄皇后要求的地方,一直拖着。

孝庄皇后对来世的要求。

孝庄皇太后是最后一位死后下葬的皇太后。孝庄皇后死于1687年,葬于1725年,也就是说康熙皇帝死后,孝庄皇后一直没有下葬。按照儒家伦理和古代社会的要求,孝庄皇后死后应该把棺材抬回盛京,与皇太极合葬。但是那时候盛京离北京太远了,路上真的很费钱。孝庄皇后死后不想浪费太多钱财。重要的是她不想离儿孙太远,要求在北京找个地方安葬,不去盛京。

"唐太宗山陵久安,不可对我掉以轻心。况且我心里舍不得你们父子,所以就葬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康熙帝不想让孝庄皇后陵园太随意,但按照当时清朝的规章制度,很难找到符合要求的边界,于是改变了做法,将孝庄皇后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五殿拆掉,然后按原样重新修建,地点选在顺治帝陵红墙外。但这件事一拖再拖,直到康熙去世。

后来雍正即位,遵照曾祖母和父亲的嘱托,直接将慈宁宫改为陵墓。这很符合孝庄皇后的生活要求,后人可以经常去看望和祭奠她。

正是因为这段历史,我们现在看到的赵茜陵墓才得以形成。孝庄皇后虽然没有及时下葬,但最终选址却是一场梦。这个为清朝统治奉献了一生的女人,终于在玄孙的安排下得到了最后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