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战役曹操有多少兵力?如果潼关落到曹操手里会怎么样?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3 07:00

赤壁之战的失利削弱了曹操,此后曹操又失去了江陵,所以南下的计划只能从长计议。如果强行南下,很可能会加剧困局,所以曹操把首要进攻目标放在了关中和凉州。当时据守关中的军队主要是马超、韩遂等人。虽然名义上对曹操言听计从,但这股力量还是让曹操不安。

而且,他要想安心进入汉中和巴蜀,就必须管好自己的后院。曹操和关中联军各有十万兵力的潼关之战,以曹操胜利告终。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八章,故事发生在潼关之战。相关人物有马超、庞德、马岱、钟繇。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曹操打算再次出兵江南,但他很担心盘踞凉州的马腾。谋士荀攸认为,只要把马腾骗到许昌,设法除掉他,征服江南的后顾之忧就消除了。曹操按照计划,以皇帝的名义招募了马腾。

得知马腾被招入京,儿子马超和侄子马岱不同意。马超认为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在许昌做内应,马岱则认为曹操别有用心,担心马腾有危险。最后,马腾认为曹操不敢加害自己,于是带着马休、马铁、马岱等人来到许昌。

马腾来到许昌城外,曹操派侍郎黄葵去见马腾,以查明真相。谁知黄葵早就对曹操的专制不满,把曹操害马腾的阴谋说了出来。两人决定在曹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与他相遇,杀死马腾。然而,当黄葵回到家,她告诉妃子李春香,因为她喝醉了。

李春香告诉了与他有染的苗泽,而苗泽又向曹操通风报信,曹操事先做了准备,最后杀了马腾、马休和马铁。只有马岱杀出重围,回到西凉,告诉马超马腾等人被杀的消息。马超立即出发攻打长安。

长安郡守钟繇得知马超率领二十万兵马杀来,急忙出城迎战。在双方的较量中,马岱仅一回合就击败了钟繇,钟繇不得不守住城池。庞德假装撤军的策略让钟繇措手不及。马超等人趁机入城,最终攻占长安。曹操当即派曹洪、黄旭镇守潼关,命令他们至少镇守潼关十天。没想到,曹洪在第九天攻下潼关。

对比历史真相,小说中马超的谋反确实是真的,但起因完全不同。根据小说,马腾来到许昌后被曹操所害,马超因此起义。但据《三国志》相关列传记载,马腾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赴许昌,马超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起兵,马腾于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被杀。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做一个更完整的介绍。

马腾集团在关中地区独立了几十年,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发展并不顺利。尤其是在与凉州地区另一股割据势力韩遂集团的斗争中,马腾集团始终处于下风,这让马腾十分恼火,一直想找个靠山巩固自己的地位。此时此刻,曹操为了免除后顾之忧,竭力应付赤壁之战,并派人与关中地区的马腾联系,希望马腾能入朝服役。

这件事在当时对曹操和马腾都是双赢的。至于曹操,马腾赴朝实际上是拿他做人质,以保证马腾集团对曹操的支持。对于马腾来说,去许昌为自己效力,就相当于得到了曹操的认可。有了曹操的支持,韩遂就不敢公然与自己作对了。基于这种考虑,双方很快达成协议,马腾来许昌担任卫后,马超留在关中,继续控制马腾集团。这种情况也持续了三年多。

打破平衡的标志性事件出现在狄咸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以征伐汉中张鲁为名,派钟繇、夏等人进入关中,立即引发了西北各大割据势力的抵抗,潼关之战爆发,包括马超集团在内。曹操事先没有预料到这样的情况。你怎么能看到它?从潼关的陷落,我们可以窥见关中的位置。

据《三国志·马超传》,"于是与韩遂会师,与杨秋、李侃、程颐会师,直捣潼关。"这本传记引用《典略》的话说:"建安十六年,他超过了所有的关中将领,如侯选人、殷诚、李侃、张衡、梁兴、程颐、马万、杨秋、韩遂等。于是,他们十人全部翻脸,带着数十万人马,据河而通,又建了一个纵队来营陈。"

从这两条记载来看,马超的骑兵在叛乱后的同年三月占领潼关。而曹操却在七月出兵潼关,在关中与马超展开大战,可见曹操事先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因此,他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战前部署。对于精通军事谋略的曹操来说,如果从一开始就预测到马超会起兵,早就提前做好准备,不至于将战事拖延四个月。

那么,曹操为什么不惜举全国之力征服马超呢?原因很简单。潼关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潼关,南有秦岭,北有黄河,东有汉沽谷地,西有华山,是自然山水形成的军事要塞,地理位置特殊,也是西北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素有"三秦锁匙"土地。

马超占领潼关,对曹操威胁很大。潼关不仅失去了曹魏集团对西北的控制,也失去了保卫中原的重要屏障。一旦马超等叛军沿潼关进入中原,其强大的骑兵军团将对以步兵为主的曹骏构成极大威胁。对曹操来说,占领潼关打开了中原通往西北的交通线,不仅向西控制了广大的西北地区,还通过西北地区渗透到汉中,从而占领了益州等地。

所以,当曹操得知马超占领了关内,立刻意识到了迫在眉睫的威胁。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派曹仁在潼关以东调兵遣将,严令曹仁坚守战术,拖延马超叛军。他亲自出兵曹魏集团,然后亲自挂帅参战。至此,关中战役正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