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和赵有什么恩怨吗?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3 00:13

长平之战大家都很熟悉。除了秦国和赵国两个参与者,半路上还来了一个齐国。赵因战乱缺粮向齐国借粮,齐国坚决拒绝,而齐国正好在赵后面,所以说唇亡齿寒也在情理之中。如果真的灭了赵国,齐国离灭亡也不远了,但是齐国为什么不愿意帮助赵国呢?两国之间有什么

恩怨吗?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1.据史书记载,齐国并没有借粮。

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上的一场关键战役,足以改变天下格局。随着赵国的战败,东方六国已经无法单独抵抗秦国的存在,秦国统一天下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所以对于东方六国来说,长平之战的失败几乎敲响了他们灭亡的丧钟。

然而就是这样一场战争,影响了后世几十年的国运。东方六国中,只有赵氏在苦苦支撑,其他诸侯国如齐、楚、魏、汉等都没有参与。这对赵来说无疑是孤注一掷,因为长平之战是一场国力的消耗战。双方都有数十万陈兵,相互对峙,每日粮草消耗巨大。其实秦国和赵国都很难受。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最终结果将是双方停战。但毕竟赵国力稍弱,粮草贫乏。实在是等不到那个时候了。期间,赵还在背后向齐国借粮,齐国不同意。

"(齐)王监利六年,赵无粮,请苏"(紫同治剑)

最后,赵王别无选择,只好孤注一掷。让赵括带着二十万邯郸军,接替长平前线总指挥廉颇,主动与秦军决战,早日结束这场煎熬的战争。然后就是我们知道的结果。赵括轻敌,被田雷所诱,断了粮道,最后包围并消灭了他。40多万赵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那么问题来了。齐为什么不帮他们?难道他们不明白唇亡齿寒吗?

2.赵向齐国借粮。

他们当然明白,当赵向齐国借粮时,齐国大臣周子把赵比作齐国的嘴唇,建议齐国借粮给赵。

"赵志衣冠整齐,浑身裹得严严实实,牙齿还挂满了嘴唇,嘴唇一死,牙齿就凉了。今日赵亡,明日齐楚患。"(紫同治剑)

可是,齐国的根本不听,因为就当时的世界格局来说,赵和齐国根本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在齐国等诸侯眼里,赵国和秦国没有太大区别。

在一般人看来,所谓战国,似乎就是秦国统治国家的这么一个过程。但其实这只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阶段。很长一段时间,秦都不是那个时代的主角。比如魏、齐、楚、赵都像秦一样登上了世界霸主的位置,或者参与了争霸。所以战国时期的主旋律是军阀混战,而不是只有秦战六国这一条线。既然是混战,就不会有绝对的阵营和盟友,只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即使是同一个家族的人,也在不断的攻击对方,更别说其他国家了。

基于这个背景,我们再来看长平之战。其实你会发现这是秦和赵的争霸。

当时秦国已经崛起,东进的战略目标显露无疑。山东六国中相邻的三晋、楚国都被秦国打得落花流水。如伊阙之战,韩魏联军24万全军覆没;燕营之战迫使楚国迁都。华阳之战,魏赵15万大军被斩首,魏国大片沦陷。所以对于五国来说,秦国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不过,赵也好不到哪里去。赵武灵王在胡夫骑射之后,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增,逐渐成为东方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对于东方的其他诸侯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作为邻国,赵国强应该遭殃。尤其是对于远离秦国的燕国和齐国来说,赵国的威胁远远大于秦国。长平之战之前,赵没少打他们。

比如公元前276年,廉颇伐齐,攻取九城;公元前276年,廉颇攻吉炜,拔之;公元前265年,赵江天攻韩,画人。公元前265年,赵江天攻燕巴三城。

所以长平之战其实并不是除了秦、赵之外所有诸侯国的立场。双方都是威胁,坐以待毙,观虎斗是最好的选择。

3.齐为什么不借粮?

有了这样的结论,我们再来看齐拒借粮,就很有道理了。因为当时齐他们都不想见赵。齐国希望秦国帮助他尽可能地削弱赵国,从而减轻赵国对自己的威胁。至于所谓唇亡齿寒,那要以后再考虑了。

换个角度说,如果帮赵拿下秦,也许可以瓜分一些利益,但最大的受益者一定是赵。等他们消化完了,必然会对齐国发起新的攻势。再加上齐国会嫉妒秦国帮助赵国,所以不管赢不赢,齐国都会平白给自己树立一个强大的对手。当然,从齐国的利益来看,他们也不希望秦国太强大,所以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在背后捅赵一刀。

所以齐国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赵、秦都死了,双方都被削弱,自己才有机会从中渔利。这个结论不仅适用于齐国,也适用于楚、燕,甚至适用于魏、韩这三晋。

关于长平之战,魏王曾经问过大臣们的意见。结果有人说赵输了,其实是我们的福气。这虽然目光短浅,但就当时的背景而言,也不无道理。毕竟谁都不希望看到自己身边的盟友,太强大。

医生说:"如果赢了赵,对我有什么坏处?以邻为壑是国家之福。"(紫同治剑)

此外,秦的外交策略一向相当高明。

上党和长平对峙期间,秦国一直在放烟雾弹。显然,前线是紧张的,但这是对赵和平特使的盛大接待。随时做出平和的状态。这让一些有思想的魏楚王很困惑。他们可能有出兵的想法,但又担心赵、秦讲和。到时候我不但抓不到什么,还会白白的惹秦的生气,那就得不偿失了。

郑铸,贵人入秦,秦王、嬴侯必显其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妾,不救大王。秦知道,天下不救齐王,就不能成大器。(历史记录)

所以总结一下,长平之战齐国等诸侯不帮赵的原因,一方面是想坐观虎斗,另一方面又怕得罪秦。现在看这些想法,自然是短视的,但考虑到当时的历史背景,都是合理的想法。我们总是站在上帝的角度看问题,很容易把事情简单化。

毕竟他们没想到赵会输得这么惨。仅仅在一两个月内,40多万年轻人被秦军彻底消灭。这也是赵括两千多年来被人耻笑的原因。

如此短的时间,如此大量的伤亡,你们诸侯根本来不及反应。正是看到了秦国的强大之后,魏、楚等诸侯国产生了唇亡齿寒的想法,在邯郸之战中出兵助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