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不是因为暴政,而是因为改革?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2 08:26

长期以来,可能有很多人认为秦朝之所以最终会灭亡,是因为它的暴政。提到秦始皇,总是"暴君"这样的描述自然会认为秦朝人民的生活非常悲惨,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实际上,如果真要追根溯源,秦朝灭亡的原因可以说与暴政关系不大,而是另有原因。那么秦朝

最终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可以颠覆一个新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呢?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1.统治方式的改革:极大地侵害了六国后裔的利益。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周朝以来的分封制,全面实行中央集权统治。这种全新的统治模式无疑极大地触动了六国贵族后代的利益。

自春秋战国以来,随着社会层面的剧烈动荡,在各国的改革与变革下,维系着周王室统治的士禄制度逐渐瓦解。但除了完全实行商鞅变法的秦国之外,山东六国由于士族的影响,变法并不彻底,六国的贵族后裔仍然拥有极高的权力和特权,其中"战国四公子"就是典型代表。

秦统一天下后,秦始皇不仅在统治层面彻底废除分封制,还推行"千手子石天",实行土地私有化等方式,从制度层面开始彻底废除贵族权益。由于秦在统一天下后并没有灭绝六国的贵族,这些在当地威望很高的贵族在政治利益受损时自然会滋生不满。

从秦末的混乱局面不难看出,虽然一开始就开战的陈胜和光武,以及最终夺取天下的刘邦都是从底层做起,但叛乱的主力仍然是六国贵族的后代,可见他们对秦制的痛恨。

2.官僚体制改革:六国士人晋升渠道被彻底切断。

自春秋战国以来,随着"石清石碌制"天下之崩,统治阶级开始谋求吸引士族到朝廷担任官职,而当时士人求官主要以"游说"主要是,士人以才能打动君主而获得官职。

而秦始皇是在宣扬"集权统治"后来,不仅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三公九卿"制度,而朝廷的各级官员都是由中央朝廷直接任命的,而且由于秦推行的是法家治国的理念,官员们基本上都很熟悉"法律"谁为主,这样虽然权力得到了高度集中,但也导致了六子不能发挥作用。

虽然秦始皇曾经通过建立"医生"职位由六国学者担任,让他们出入寺庙,参与国事,希望化解矛盾。但是这些"医生"但它只有统治权,根本没有实权,自然不能满足它。没有相应的选官制度,六国士人在失去上升通道时自然站在了秦国的对立面,这也是他们经常对国家大事进行批判的原因,最终导致"焚书坑儒"事件的主要原因。

这不仅可以从秦始皇的用人上看出来,也可以从秦末叛逃的士人的对象和方法上看出来。秦末,各国士人不仅通过游说获得权力,还纷纷投奔反秦势力。

3.全方位的社会改革:它严重超出了人民的接受范围。

为了真正实现"大一统"梦,建国后,秦始皇大力推动社会各阶层的统一,包括文字、度量衡、车轨、法律等。虽然事实证明这一系列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是先进的,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改革显然已经超出了民众的接受范围。

有人说秦律是暴力法,秦国的统治极其残酷,其实并不准确。从近代出土的秦简记载来看,秦律只是相对详细,并不残酷,而是更加公正。然而,这种严酷的法律虽然先进,但人们很难很快接受。另外,虽然秦在秦始皇时期就开始了很多大工程,但是根据《云梦秦简》中的守法、守法,秦在劳动力调配上是合理的,所以根本没有伤到根本。

但是,即使你的改革是先进的、合理的,这种大刀阔斧的全方位改革,显然也不是社会各界所能接受的。比如根据里耶秦简中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因为变法,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叛乱。一次,秦始皇刚实行中央集权制不久,南郡乾陵郡发生叛乱;第二次,秦始皇颁布千寿田字后不久,南郡苍梧郡再次爆发叛乱,连新加入的部队也参与了叛乱。

正是因为改革的步伐太快,所以秦始皇尽管他的一系列改革是有益的,但对于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分裂的世界来说,由于各地早已产生了不同的风俗文化,长期经历了不同的统治制度,大刀阔斧的改革早已超出了民众的接受范围,反而造成了民众的恐慌,导致很多先进的政策成为残酷的象征。

4.统一的速度太快了:旧体制让规则有了天然的缺陷。

由于秦国统一的速度很快,秦国没有来得及对旧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导致秦国无法在管理制度的统一中生根发芽。所以秦始皇在制度上还是大量使用秦国的旧制度,而这些制度在这个时候显然不适用于秦国。

1.商鞅变法的后遗症。秦国的崛起源于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后,秦国彻底"农耕战争"主要是,这让秦彻底变成了一台高速的战争机器。这一制度虽然在战国乱世无疑是先进的,但对于已经统一天下的秦国显然不适用。然而,由于秦国的迅速统一,建立一个新的制度来重新制定世界是非常困难的。此外,这一制度在秦已得到证明,所以秦始皇采用了这一制度。但正如文官执政的朝代都极力避免战争一样,秦国也很难停止侵略扩张的步伐,这也是秦国统一六国后没有停止扩张的重要原因。然而,在一个饱受战争摧残、急需生计和支持的世界里,持续不断的战争无疑加剧了国家的动荡。

2.官员选拔机制不健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虽然改革了官僚制度,但没有配套的选官机制,导致中央集权过程中官员短缺,直接导致了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在全面实行郡县制的秦国,只有郡守、县尉、县令等高级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而村落仍由当地有名望的人担任, 导致秦末天下大乱的时候,很多地方百姓杀官参与叛乱。 第二,秦始皇派到各地的官员,很多都是立了战功的士兵,这些人打起来可能不成问题,但能镇守一方,效果可想而知,这也是各地民众反抗激烈的重要原因。

有一种说法是秦国的灭亡是"稍等"是的,这种说法不无道理。由于迅速扩张的秦国没有配套的制度,秦国旧制度在这个新国家的实施自然导致了一系列问题,进而使得秦国的统治基础极其薄弱。

5.胡亥横行:压垮秦的最后一根稻草。

且不说胡亥继位是否有问题(《史记》和赵正书截然相反),单从他继位后的所作所为,就很明显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正是他的不轨行为成为压垮秦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1.杀害无辜的人。在赵高的指使下,胡亥不仅屠杀了自己的兄弟姐妹,造成大量人员死亡,还处决了大批朝廷官员,包括孟田、孟頫、李斯、冯去疾、冯捷等,不仅严重动摇了秦国的统治基础,也间接促成了巨鹿战场王李军和军的战败。

2.滥用人民权力。如前所述,秦始皇虽然也启动了多项重大工程,但对人民利益的利用还是有所保留的。比如秦始皇从未转让"吕左"人(秦朝以二十五家为一吕,穷人住左,富人住右),原因是富人还担心谋反,而一无所有的人对谋反毫无顾忌。胡亥继位后,不仅推动了一系列重大工程,而且在财力上也不遗余力,招致天下怨声载道。像陈升和光武这样的左撇子也派上了用场。

3.秦律的变质。据说秦律很残酷。其实这种残忍不在于秦律本身,而在于使用它的人。胡亥在位期间,李斯因谏而触怒胡亥。为了自保,李斯上了一本名著《致二世书》,实际上开始对官员实行考核制度,就是比较谁收的税多,谁抓的犯人多。结果秦律彻底变质,最终演变成一套压榨百姓的酷法。为了保住权力,各级管理者自然成了残害百姓的残暴官员。

4.弃国事。胡亥在赵高的蛊惑下,不仅将朝中事务完全托付给赵高,甚至拒绝与大臣们见面,而且一心只想着享乐,导致赵高在朝中绝对君主中胡作非为。陈胜和开战后,当使者冒着生命危险将谋反的消息传递出去,陈胜到了咸阳,秦二世竟然将使者处死,那么使者哪里敢说实话?结果,当光武数十万叛军陈胜被杀于水(今陕西临潼)时,胡亥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结果,错失了扑灭起义的最佳时机。

综上所述,秦国统一天下后,由于旧制度的原因,统治薄弱,至少需要两三代人才能彻底巩固。但由于秦始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加剧了统治的动荡,最终胡亥的胡作非为彻底导致了混乱和迅速的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