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乃武与小白菜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慈禧为何要鸣冤昭雪(杨乃武和小白菜最后在一起了吗)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1 23:52

乃武和大白菜案相信了解清史的朋友都知道。事实上,慈禧之所以要为杨乃武和小白菜一案报仇,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个案子太复杂了,幕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所以今天边肖将带大家了解更多。

一、案件背景

太平天国时期,为了反制叛乱,清政府给了地方相当大的中

央权力。此举虽然加速了太平天国的平定进程,但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即导致了以湘军为代表的地方军事首领在各地的扩张和发展。

当时,中国有16位总督,其中11位来自湘军和淮军。他们的存在显然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中央法院的权威。

于是在同治七年,朝廷决定将曾国藩调离两江,改派马新贻为两江总督。

马新贻并非湘军出身,与当地其他派系也无瓜葛。慈禧让他继任曾国藩。目的很明显就是送他去江南"干脏活",削弱项在江南的影响。

马信义在两江上任后,继承了慈禧的密信,同时废除湘军,镇压其散兵游勇。慈禧对此非常满意。

但他这么做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湘军上下对他恨之入骨。想杀他的人不计其数。

同治九年的一天,马信义去两江总督衙门西侧的箭道场检阅士兵操练。检查结束后,一个叫张汶祥的人突然从暗处出现,将马新义刺死。

此事件与"杨乃武和大白菜案"",晚清四大悬案之一;马刺案"。

听说马新贻被杀,慈禧大怒。朝廷在街上被一个高官刺死。这个世界没有王法吗?我们必须彻底调查,找出幕后黑手。

于是慈禧命令出生在满洲的红旗下的江宁将军隗嚣彻查此案,严厉审查张汶祥,找出幕后黑手。

然而调查结果却让慈禧叫苦不迭,仿佛捅了马蜂窝。因为调查,最后黑手指向了项。但是隗嚣拿不出确凿的证据证明是项的人在幕后操纵。

没有证据,你无法说服公众。如果处理不当,湘军就会造反!无奈之下,慈禧只好将曾国藩调回江南,让他彻查此案。

曾国藩赶到后,稀里糊涂地结案,没有追究任何人,也没有小题大做。他表现得好像在说马新义被杀了?如果你死了,你就死了。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未存在过的人。

唐亮河州长被杀了,所以案子结了。慈禧当然不能接受,但她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件事只能装聋作哑的理解。你不说,我也不说。我们到此为止吧。不准任何人再提!

至于湘军的裁撤,也到此为止,不许任何人再提。

但是,湘军强大是事实。慈禧对此寝食难安。所以"马刺案"草草结案,也是多年以后"杨乃武和大白菜案"慈禧借干涉案件审理之机报复湘军,埋下伏笔。

二、案件的起因

同治十二年十月的一天,浙江余杭县一个叫葛品连的短工突然发烧。吃了两天药,病情急剧恶化,不治身亡。

事后,由于葛品莲的口鼻处有鲜血流出,葛的养母石认为养子的死因可疑,遂劝说葛的生母到县政府投诉。

当时负责调查此案的余杭某县知县刘希同就是一个典型的糊涂官。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他只听到传言说葛品廉的妻子小白菜似乎与杨乃武有一腿。在两人用砒霜毒死葛品连的情况下,他草率地将此案定义为奸夫奸夫杀人案。然后他逮捕了小白菜。

在给小白菜检查时,刘希同问她毒死葛品莲的砒霜是哪里来的。小白菜平白受了委屈,对砒霜一无所知。自然,他只能说他不知道。刘希同觉得小白菜嘴硬,就严刑逼供。小白菜受不了折磨,最后不得不被迫承认葛品莲是被砒霜毒死的,而且他和杨乃武有一腿,砒霜是杨乃武给她的。

刘希同认为案情有了突破,于是立即派人传唤杨乃武,打算把他也拷问一番。然而,杨乃武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他与此事无关,而且他有举人的名声。遇到县太爷,可以不跪,也可以不罚。在法庭上,他和刘希同是平等的。

因此,刘锡同不得不将此事呈交给他的顶头上司——杭州知府陈露。请陈露向朝廷折子,先去掉杨乃武举人的身份。再试一次。

陈露出身于湘军,他有上层的关系。所以折子递上去后不久,朝廷公文下来,杨乃武的举人身份就被取消了。

杨乃武的名声被改变了,不再有所顾忌的刘希同立即对杨乃武进行了严刑拷打,各种刑具轮番向杨乃武袭来。杨乃武被打得皮开肉绽,最后不得不认罪,并承认自己和小白菜有一腿,说毒死葛品莲的砒霜是自己在余杭县城附近的药店买的。

得到告白,刘希同非常高兴。亲自去杨乃武提到的药店收集证据。面对刘希同的质疑,药店老板一开始矢口否认,称没有这回事。但老板架不住刘希同的威胁,只好昧着良心说是真的。

人证物证也有了,口供也配了。现在案子可以结了。

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初六,杭州知府陈露判杨乃武死刑,这一年小白菜被处死。

然而,根据清朝的法律,地方官员不能随意处决死囚。死罪只有得到上级的指示才能执行。所谓上级,就是浙江按察使、浙江巡抚、极刑署官员的审批。

当时的浙江按察使叫蒯和孙,浙江巡抚叫杨昌俊。这两位中,杨昌俊生于项,蒯和孙虽非生于项,但也是因战功提升,早年与项有交往。于是他们接案后,偏袒刘希同和陈露,草草结案,并将审判结果报刑部复核。

如果一旦刑部的指令下来,那就允许打。然后,受了委屈的大白菜将被切成碎片,杨乃武的头将掉在地上。这个案子必须结束,因为有两个人被不公正地杀害了。

三。上诉和复审

杨乃武和大白菜的案子被报道后,负责处罚的官员总是拖拖拉拉,效率低下。因此,最终的指示从未得到遵守。正是因为这些官员的拖延,案件才有了转机。

因为在此期间,杨乃武给在狱中的姐姐杨菊珍写了一封诉状,请她帮助她向北京的都察院申诉。

同治十三年四月,杨菊珍变卖家产,踏上了艰辛的进京之路。

要不是法务部官员的拖延,杨菊贞早就被给足了时间。也许杨乃武在来京之前就被斩首了。

杨菊珍到北京后,找到了都察院。然而,在收到她的呈文后,都察院却不想听了。就让她回浙江巡抚府,让地方官审案子。

有了都察院的回信,杨菊珍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归程。然而,她的愿望很快被残酷的现实击碎。由于浙江巡抚杨昌俊没有心思亲自审此案,直接将此事交由杭州知府陈露重审。

而且让陈露重审,结果还用猜吗?冤案是他造成的,他当然维持原判。

得到这个结果,杨菊贞都要崩溃了。她第一次去北京投诉的时候,已经花光了所有的钱。这时,她已经不能在北京抱怨了。面对即将被斩首的杨乃武,杨菊珍只能哭泣,乞求你的帮助,救救她的弟弟。

更别说,杨菊贞此时真的遇到了一个贵人。

是谁呀?胡雪岩。

胡雪岩当时在杭州,他的一个助手是杨乃武的好朋友。这位朋友知道了杨乃武的事,就把全部经过告诉了胡雪岩。并向胡雪岩求助。胡听说后,立即给杨菊珍打电话,表示全力支持她去北京打官司。

那年9月,杨菊珍和杨乃武的妻子詹彩凤去北京申诉。在他离开之前,出生于浙江的北京官员、翰林学院的编辑夏同山碰巧从杭州回到北京。胡雪岩趁机招待夏桐山,让他回京后帮杨菊珍处理。

夏桐山听说这是冤案,很乐意帮忙。回京后不久,他亲自带着杨菊贞和詹彩凤,以及杨乃武亲笔书写的血书,向步军和衙门递交了诉状。

这一次,由于朝廷官员的帮助,杨居正的奏章没有像上次那样叫地方官员处理,而是递了上去,直接送到同治皇帝的老师、时任军务大臣翁同龢手中。

翁同龢一直视自己为一股清流。像这样漠视人命的案子,他当然要管。所以他详细看了诉状后,直接把案子交给了同治皇帝御批。最后,杨乃武和小白菜一案以同知皇帝朱碧的御批形式,第二次回到浙江巡抚杨昌俊手中,请求地方再审。

按照常规的理解。前都察院召回重审,杨昌俊不予理会。可能是都察院不够用吧。既然皇上已经亲自要求重审,杨大人应该会重视此案吧?

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你就低估他了。

第四,民怨沸腾

前有太守马信义被杀,项从上到下都不怕。今天的杨乃武,只是一笔带过。至于小白菜,只是个平民。杨昌俊怎么会认懦弱呢?

所以,尽管有同治皇帝的御准,杨昌俊最终还是把案子压了下去。在他看来,重审是不可能的。既然项同志判了和小白菜死刑。那么这件事,即使是错的,也得是错的。

不久后,第二次审查的报告传到了北京。许多北京官员很生气。无法无天!其中,刑部给王树瑞上了一堂课,弹劾杨昌俊及相关官员失职,并要求光绪皇帝(第二次复查时,同治皇帝病逝,光绪皇帝继位)派其他官员调查此案。

光绪皇帝准其奏,并派浙江秀才胡瑞兰审阅。

这个胡瑞兰不是湘军的,却是余杭县令刘锡通那样的糊涂官。他负责杨乃武案的复查后,就和杨长军一样懒。因为他认为如果翻案,他会从上到下敌视湘军。他不可能是官员。

所以最后他也跟上周上场的杨昌俊了解了一下,说案子没有冤案,杨乃武和小白菜都是有罪的。

当时中国已经有报纸和媒体了。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案子,不仅法院官员在关注,媒体记者也在关注。比如当时《申报》以铺天盖地的报道跟进,形成了一种同情杨乃武和小白菜的舆论,希望法院能帮杨乃武和小白菜洗清冤屈。

尤其是在胡睿兰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之后,民间的这种希望达到了顶峰。

没想到,胡瑞兰居然维持了原判。这可算是捅了马蜂窝,朝野哗然,人们把胡瑞兰骂死了。对了,还问候了八代京官。

不敢翻冤案?这是什么鬼东西?

之后在舆论压力下,处罚部门不得不第三次回复复查报告,要求第四次复查。

与此同时,浙江籍的京官也作为一个群体站出来,给杨乃武站台,声称如果法院不给一个合理的解释,浙江学者就要对此事作出表态。

于是,舆论的天平开始逆转。杨乃武的情况也变得有利于杨乃武。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官场只呼吁杨乃武翻案,翻案的对象不包括小白菜。自始至终,官场上没有一个人向小白菜抱怨过,一个也没有。大家都觉得小白菜是奸妇,说她私生活颓废,大家都可以。当时只有民间人士支持她。但是普通人没有发言权。

第五,派系斗争

看到小案子,麻烦越大。慈禧决定干预。首先,她召见翁同龢和夏桐山,给他们做了一次面对面的演讲。让他们直接带杨乃武回京,杨乃武案的具体审理也直接交给刑部,不让浙江地方官员插手此事。

慈禧既然发了言,各级官员自然不敢再马虎。办案人员都抱着全力以赴的态度,调查取证,寻找案件漏洞。

经过这次对内裤的审查,所有的伪证都被挖了出来。比如刘希同说杨乃武和大白菜用砒霜杀了人,但是砒霜呢?一点也不。比如药店老板被迫做伪证,自然被查出来。当时甚至连余杭县的验尸员在检查葛品连尸体前没有提前用皂角水擦洗银针的细节都被挖了出来。(清朝的技术官员给了他们一点压力,但还是能把事情做好。)

别看这些细节。但都很关键。比如银针在尸检前没有用皂角水擦洗,容易造成误判。一旦证明是误判,就可以间接证明葛品莲不是被毒死的,从而从根源上推翻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杀人嫌疑。

根据这些细节,刑部官员还把葛品廉的灵柩带到京城,在北京海会寺开棺,给死去三年多的葛品廉验尸。最终确认葛品连是病死的,不是砒霜中毒。

事情到这里,真相大白了。

按照常理,下一步应该是放人,严惩失职官员吧

但其实没那么简单。因为根据清朝的法律,如果为杨乃武平反,那么杨昌俊和刘锡通等人将被追究误判的责任。

在这个问题上,朝廷官员分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

一派以翁同龢为代表,主张为杨乃武平反,惩罚作恶者。

另一派以四川巡抚丁宝桢为代表,强烈反对为杨乃武平反。他的理由很简单。如果要推翻这个铁案,以后就没人敢当官了。

由于两派僵持不下,刑部结案拖延了两个多月,迟迟交不上来。直到光绪三年二月,刑部才将案件联审的结果奏给两宫皇太后。

结果是:推翻原审的判决,提议对所有错判的官员进行处分。

为什么几个月后刑部突然敢打了?

因为慈禧在这件事上表态了。

第六,慈禧的干预

对于杨乃武事件,慈禧起初并不想小题大做。毕竟有100多名浙江官员牵涉其中。如果她彻查,结果真的如丁宝珍所说,浙江无官。

但是,她受不了下面的人欺骗上级,欺骗下级。她想起了早前马欣怡的死。

所以,当一个叫王新的人的建议被翁同龢暗中授意后,慈禧被激怒了,她也下定决心要整顿浙江官场,教训一下当地的军队!

那么,王新在朗诵中说了什么?这篇朗诵的大意是:皇帝多次下诏,要求详细审理杨乃武一案,但杨昌俊和胡瑞兰仍然徇私枉法,不顾个人利益,故意颠倒是非!我不明白!这些鸟为什么敢这么大胆?是因为两宫太后是女的,皇帝又太年轻,才敢占法国皇权的便宜吗?所以我,王新,认为现在是朝廷革除这种陋习的好时机。否则,恐怕地方官员会藐视朝廷的权威,藐视皇太后的权威。

显然,王新的话打动了慈禧和慈安的心。五年前,我自己也忍了。但是这些人得寸进尺。不要把中央当回事。因此,皇宫里的皇太后需要以平反杨乃武的名义杀死地方官员,为朝廷树立威信。

七。结果

由于慈禧太后的意志,持续多年的杨乃武案终于有了结果。

杨乃武无罪释放。

但法院认为,杨乃武不知避嫌,确实存在与大白菜同房、同桌吃饭的行为。所以在他被释放的时候,还是被打了一百棍子,同时还被去掉了陪审员的名声,再也没有被录用。回到家乡后,杨乃武继承了父亲的事业,靠种桑养蚕为生。民国三年死于疮疽。

小白菜——无罪释放。

但朝廷认为小白菜婚后有不忠之嫌,与杨乃武勾搭,所以无罪释放时,仍责怪她八十年。而她回到老家后,就更惨了。婆婆不认她,让她无家可归。同时,新县长会单独送她。她不肯死,只好剪了头发,取名丁晖,民国18年去世。

刘希同——派往黑龙江。

作为冤案的始作俑者,余杭县令刘希同被发配黑龙江放逐军队赎罪。但还没上路,他就死在了家乡。

陈露-解散。

杭州知府陈露因调查不实被撤职。此外,还罢免了候补知县郑锡元、辅佐朝廷的宁波知府边宝成等官员。

蒯和孙——不追究。

当时浙江按察使蒯和孙已经死亡,所以法院没有追究他的责任。

胡瑞兰——被辞退后再次使用。

浙江秀才胡瑞兰先是被革职,后被朝廷录用。历任广东秀才、太常寺秘书、大理寺秘书、副钦差、礼部侍郎、光禄大夫等要职。死于1886年。

杨长军——他被开除了,然后又被利用了。

浙江巡抚杨昌俊先是被免职,但仅一年后就被左推荐并起用。后来,他帮助左收复新疆。历任甘肃公使、陕甘代省长、漕运总督、闽浙总督兼福建总督、陕甘总督兼兵部尚书。死前被封为太保亲王。

这一系列判断的结果,显然是我先打你一巴掌,再奖励你一颗糖的策略。作为最终的决策者,宫古似乎并不想完全与地方官员翻脸。他们只是借机撼山震虎,不想为了一个杨乃武举人得罪地方官员。

毕竟风雨飘摇的清政府还是需要这些人来维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