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府为什么公开支持武则天当皇后?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1 05:26

武则天的皇后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毕竟她之前有李治的原皇后,武则天的身份摆在那里。她原本是李世民的妾。不过武则天能当上皇后,除了靠她自己的手段,李治对她的喜爱,还有一些"小黄人"。李义府冒着得罪多位大臣的风险,公开表示支持武则天当皇后。他站在武

则天一边。李义府为什么敢这么做?

在唐朝,李义府是奸臣的代表。他生活奢侈,卖官鬻爵,杀人不眨眼..."笑里藏刀"是他最好的标签。然而,在《生命之初》中,人性本善,没有人喜欢本性邪恶,李义府也是如此。他初入政坛,也是想干一番事业。然而,局势是不可预测的,政治形势是险恶的。被各种因素纠缠的李义府,终于走上了一条奸臣的不归路。最后,他自己成了政治中的一枚棋子...

努力做个好官。

李义夫八岁时就在村子里出名了,因为他聪明又努力。金子总会发光。贞观八年(634),21岁的李义府被押往长安,推荐给御史马周。从此,李毅夫正式走上从政之路。

马周看中李义府,除了欣赏他的才华之外,大概有两个原因:第一,李义府和他一样,也是平民出身,彼此欣赏;第二,李义府在他面前很懂事,很讨他喜欢。

到中央不久,李毅夫就有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一天,唐太宗在上林苑设宴招待大臣们。席间,他突发奇想,请大家"鸟叫"为话题增添诗意。没想到,话音刚落,李义府率先唱了出来。他的智慧立刻引起了唐太宗的注意。后来,马周和朝中的另一位大臣趁机向唐太宗推荐李义府。唐太宗叫他过来当场做了"面试"。虽然坐在他面前的人是皇帝,但李义府非常冷静,机智,头脑清醒。看着年轻人在面前的良好表现,唐太宗非常高兴,然后给李义府写了一封信,任命李义府为监察御史,担任晋王。

御史虽然只是八品官,却掌管着监督百官、巡县、纠狱、清理朝臣等事务,权力一点也不小。李义府上任后忠于职守,政治才能开始显现。但正是从这里,李义府得罪了一大批违法的朝廷官员。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人猫"或者"李茂"(因为猫抓老鼠的时候总是悄无声息的走着,不管多着急,但是杀了老鼠之后,猫还是一副淡定的样子。李义府慈悲无情,对手难猜,和猫一模一样。李义府也因此深为不法官员所惧。

侍奉晋王,就是在晋王李治身边工作。唐太宗把李义府安排在李治身边,目的是让李义府影响和教导李治有才能和品行。

随着和李志接触的增多,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李义府不仅力劝李贽永远明辨善恶,以诚待人,还写了一篇《成化真》劝李贽。李治看后非常感动,当即赏给李义府40匹帛。

贞观十七年,十六岁的李治被立为太子,李义府也被提升为舍人太子,在崇贤殿加学士。6年后,李治一上台,就给了李义府中国文学舍人的称号,把他从崇贤阁直学士提升为弘文阁学士,主要负责监修国史。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李义夫的前途将是光明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此后,李义府不仅没有升迁的机会,还差点在永辉六年(655年)被调离长安。原因是排除了有权有势的大臣。

事业被迫拐了个弯。

根据唐太宗生前指定辅佐李治的人选,宰相孙昌戊己成为朝野最有权力的人。孙昌无极出生于贵族家庭,所以他不自觉地看不起出身平民的李义府。因此,尽管李义府才华横溢,兢兢业业,孙昌无极却对他充满了厌恶。

李义府很清楚孙昌对无极的反感,但他又能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出错。

说到这里,李义府内心的压抑可想而知。当时朝中有两个人文墨最杰出,一个是李义府,一个是嵇,两人并称为"李来"。赖吉只比李义府大三岁,最初的官职和李义府差不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赖吉已经升任丞相,李义府却一直屹立不倒。

但在永辉的六年里,李义夫连站着不动的机会都没有。大概是因为他工作上犯了一点小错误,反正不喜欢他的孙昌无极打算把他调到四川碧州(今四川通江)当司马。

李义夫听到这个消息很沮丧。他知道,一旦被调离长安,也许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回来了。毕竟出身平民,在朝中没有家族人脉支持,而且原来的靠山马周早就死了。但是你能抗拒命令吗?也许孙昌无极正等着他违抗命令,然后干脆剥夺他所有的官衔。想到这里,李义府不禁义愤填膺,同时苦苦思索对策。

突然,他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叫王德见,和李义府一样,狡猾而聪明。听了这话以后,王德见着实给李义府出了个主意。正是他的这个想法,让李义夫的事业命运出现了转机。

王德见对李义府说:皇帝想立吴为皇后,但他一直犹豫不决,因为和其他权臣认为这是不道德的,并拒绝支持。如果你现在能写信表示你支持汉武帝立为皇后,你也许有机会转灾为喜。经过这一番启发,李义府豁然开朗。

果然,接到李义府的请求,要封为皇后,喜出望外。当天就和武则天一起召见李义府,问他为什么支持"废王(皇后)立武(赵翼)"。李义府只说了一句:"现在天下百姓都希望陛下立吴为皇后,大臣正好顺应民心,说出了百姓的心声。"

一直苦于没有靠山的唐高宗,从李义府口中得知此事,自然高兴。他怎么能让第一个支持者离开长安?就这样,当唐高宗高兴的时候,他立刻把孙昌无极的命令变成了一张废纸。第二天,唐高宗又给了李义府一个好消息:他升任中书侍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李义府这个敢吃螃蟹的人的带动下,原本沉默的大臣们也一个个站起来质问唐高宗"废王"。李治、武则天和孙昌无极之间的较量就这样扭转了局势。

随着武则天地位的稳固,李义府的官位自然水涨船高。同时,他也表现出当权者的一些恶习,越来越嚣张,卖官鬻爵也时有发生。然而,唐高宗和武则天都需要李义府的支持,所以他们帮助他掩盖它,并试图保持下去。咸庆二年(657),唐高宗升他为副总理。

出身不好是很难抬头的。

然而,李义府此时虽然官爵显赫,但平民出身的背景却一直让他抬不起头。所以当了首相之后,他最想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背景。

正巧有个官员叫李崇德,出生在赵(李姓第二大分支,在仅次于皇族)。为了讨好李义府,他谄媚地把自己的名字加到了家谱上。就这样,李义府一下子成了赵君李家的一员。当然,他马上投桃报李,把李崇德提升为五品官。

此后,一些真正的赵君里的无赖纷纷跑到李义府家,投奔他的亲戚。面对这种立竿见影的变化,一直被出身压抑的李义夫很是得意。

但是好景不长。一个叫杜的官员不喜欢李义府的得瑟,公开向他挑战。李义夫自然不舒服,所以两人在这件事上,矛盾越大。最后,两个人因为一件小事在唐高宗面前打了一架。杜也是一手提拔起来的。为了公平起见,唐高宗干脆每人打了50板,同时将两人降职。

李义府被贬后,李崇德立即将李义府的名字从族谱中除去,以示与他撇清关系。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崇德确实目光短浅。不到一年后,出于政治需要,武则天试图把李义府叫回来,让他继续当宰相。

回到权力中心后,李灿一夫容忍了李崇德的任性行为?所以我找了个借口把他送进了监狱。但李义府还是觉得邪气难消,不如来个更狠的。"建议"李崇德撞墙了。谁知道李崇德真的乖乖的打了它,它把他打死了。

李崇德莫名其妙自杀,在法庭上引起轩然大波。然而,唐高宗和武则天假装不知道这件事,他们仍然宠信李义府。

冒充贵族家庭的计划失败了,李义府又想了一个主意:想办法帮儿子从贵族家庭找个媳妇。这个想法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所有的贵族家庭成员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家。

多次遭受打击的李义府对王门贵族恨之入骨。清四年,仍心有余悸的李义府突然想到一个狠招,于是上书朝廷,希望重新编辑《贞观宗室志》,改名《姓氏志》。《关震氏志》是唐太宗初年编辑的。其初衷是为了重新洗牌,淡化隋朝的一些旧贵族,给平民一个进阶的机会,最重要的是把他李的地位提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当贞观宗谱初稿呈上时,唐太宗傻眼了,他的姓李还在后面。唐太宗相当生气,当即下令重写,结果除了唐太宗一脉的李姓,其他只是做了一些文字上的改动,没有换药。面对这种根深蒂固的迂腐,唐太宗不得不放弃。

正因为如此,唐高宗和武则天接到李义府的信后,立即同意,请李义府做《姓氏志》的主编。唐高宗的支持很直接,就是完成唐太宗未竟的事业;至于武则天的支持,原因其实和李义府差不多——她也是平民出身。

《姓氏志》出版后,用"七姓五望"作为贵族的代表,一片哗然,为此气得七窍生烟,咬牙切齿地痛恨李义府。暴发户们欢呼雀跃,含泪感谢李义府,高呼政府万岁。

为了进一步打击旧贵族的气焰,在编辑姓氏记录的过程中,李义府又加了一道折子,希望通过立法禁止原贵族通婚。唐高宗也表示同意。这种做法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强迫这些贵族的男孩女孩与其他家族的男女通婚,从而彻底断绝他们的贵族血统。为了显示朝廷自重的新气象,李义府随后给了唐高宗一份折子,希望收回原本发放在大臣们手中的所有贞观宗谱。

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调整,社会上追求旧贵族的氛围确实淡化了很多。

皇帝和皇后的棋子

李义府长期身居高位,受到皇帝皇后的宠爱,自然出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唐高宗开始对自己的一些行为感到厌恶。

有一次,唐高宗打电话给李义府,对他说:"李,最近常听人说你们家大大咧咧的,我会尽力帮你遮掩的。你以后一定要注意。"谁知道李义府的第一反应是问唐高宗:"谁告诉陛下的?"不用说,潜台词就是"我以后一定要照顾他。。唐高宗很不高兴,说道:我在哪里听到的?别管它!"

按照常理,唐高宗的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李义府至少应该做出一个谦虚的姿态来接受教训,哪怕是装装样子,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完全把唐高宗当成了一个隐形人,转身慢慢走去。看着李义府的背影,唐高宗很不安,想出了对付他的主意。

但是,如果我们认为唐高宗下定决心是因为他不能容忍李义府的傲慢和非法行为,这显然是低估了唐高宗。事实上,与他自己的政治利益相比,李义府的放纵在唐高宗眼里算不了什么。唐高宗之所以有收拾李义府的想法,主要是因为他和武则天之间出现了裂痕。当初为了追封武则天为皇后,两口子拧成一股绳。但后来,随着在野大臣的倒台,权力日渐增长的武则天与逐渐衰弱的唐高宗产生了分歧。要知道,一个人无论多么软弱无能,只要拥有权力,就一定会有控制权力的欲望。唐高宗就是这种情况。

唐高宗和武则天之间的相似性自然将他们原来的支持者分成了两派。由于李义府平时与权贵武则天接触较多,自然被唐高宗拉到了对立面。这才是唐高宗要收拾李义府的真正原因。

唐高宗此举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他记住了一个震慑的角色,告诉武则天,李治是帝国的一号人物。

在那次警告之后,李义夫越来越意识到唐高宗对他的不满,但他仍然没有反省。相反,他做出了一个极其令人震惊的行为——让一个叫杜元吉的术士去看看他的豪宅,看看他如何才能重新获得唐高宗的青睐。

术士按照李义府的要求,开始假装计算,最后对李义府说:"丞相府的风水确实存在严重问题,但还是可以解决的。总理只要在某个房间积了2000万,就能把这种不祥的气氛压下去。"李义府听了术士的话,频频点头。

平时李义府也靠卖官卖狱攒了不少钱,但此时却舍不得出2000万赢。但是,累赢的事必须做,于是李义府想出了一个他认为两全其美的办法——他把心思动到了孙昌无极的孙子身上。

在戊己失陷后,他的子孙被流放到全国各地,但其中一人,常的孙子,最终回到了长安,但他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官职的普通百姓。于是,李义府给常打电话,告诉他只要能凑够700万元,就想方设法帮他找一个六级的职位。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就在李义府在这里勒索长孙延之后,有人立即向唐高宗那边报告了这件事。一直在等待李毅夫出事的唐高宗立即要求有关部门调查此事。严查的结果可想而知。最后,李义府不仅被免去丞相之职,还被流放到佤邦(今四川西昌)。他的孩子和女婿也被流放到不同的地方。

虽然当时李义府还是武则天手里很重要的棋子,武则天也想继续保护他,但武则天毕竟只是皇后,唐高宗才是老大。思来想去,武则天最终还是忍痛抛弃了李义府。

流放之初,李义府一直抱有幻想,认为这次一定会像上次一样回到长安。但是时代变了,政治形势也不同了。

666年,唐高宗改变了它的年号干式密封"大赦世界。然而,朝中许多大臣反对将流亡到边疆的官员列入大赦名单,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返回无疑是对其现有地位的威胁。至于武则天,她也不敢赦免流放边疆的大臣。众所周知,在向权力中心攀升的过程中,她对付反对派通常有两种手段:一是直接杀戮,二是贬官流放。如果这次连被流放到偏远地区的官员都被赦免了,这些人回来后就不会继续骚扰她了吗?

这样,李义府也不会得到大赦的青睐。

经过这件事,李义府完全明白,武则天也抛弃了他。不久,李义府因抑郁症去世。

《才子佳人》里的才子李义府,本该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上有所建树,大有作为,却最终被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这当然是他鲁莽自大的必然结果,但另一方面,外界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如果李义府没有长期遭受旧贵族的傲慢与排挤,特别是来自孙昌无极的致命打击,他就不会走上另一条路;如果不是武则天和唐高宗为了共同对抗政敌而一次次纵容李义府,他也不太可能成为汉奸。而李义府的倒台,也充满了政治上发生性关系的悲剧意味。归根结底,李义府只是一个在从政道路上学会适应时代变化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