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刘备真实关系如何?君臣之道恩义为报(诸葛亮和刘备君臣感情)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1 04:00

刘备白帝城委托孤儿,诸葛亮和李严被任命为大臣委托孤儿,但诸葛亮是主要负责人。很多朋友也很好奇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其实诸葛亮基本上做了一个臣子该做的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用行动证明了他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孟子曾经说过"君臣之道,厚德载

物"即使是君主和他的臣民也应该互相尊重。刘备和诸葛亮基本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能赢得对方的尊重。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对刘备和君臣诸葛亮印象深刻。虽然刘备早年被尊为"刘皇叔"但它的处境很悲惨,一生大部分时间流离失所,却始终无法开辟自己的根据地。后来,刘备在隆中"三顾茅庐"请把诸葛亮这个人才拿出来。在诸葛亮的协助下,刘备迅速翻身,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韩曙政权,与北有曹魏,南有孙吴三足鼎立。

从《三国演义》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刘备几乎是听命于诸葛亮的,而诸葛亮却一心扑在刘备身上,君臣关系达到了亲密的程度。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和《三国演义》中的一模一样吗?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

历史上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世界形势,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战略构想。不久,曹操大军南下,诸葛亮前往江东,推动刘备与孙权结盟。

建安十三年(2008年)十一月,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趁机拿下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郡,自称荆州牧。从此,他彻底告别了颠沛流离、依赖他人的生活。刘备在此期间取得的一切成就,自然首先要归功于诸葛亮。这也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蜜月期"前者说到做到,后者尽力而为。

刘备与诸葛亮关系的第二阶段,时间跨度很大,从刘备意图夺取益州开始,到刘备在白蒂退位结束。很多人认为刘备入川成功主要是因为诸葛亮的幕后指点,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刘备主要的战略谋划和夺取益州的军事行动,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另一位谋臣——庞统(2014年攻雒城而死)。刘备夺取益州、汉中的主要功臣是张阵营的谋士法正(死于220年)。

那么现阶段诸葛亮何去何从呢?答案是退后一步。每次刘备亲自率军出征,都安排诸葛亮留守,但是庞统和法葛铮必须带在身边,帮他出谋划策。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但恐怕他并不看重自己的军事能力。

所以从赤壁之战到白帝城的十几年间,诸葛亮很少出现在史书中。诸葛亮对刘备阵营的几次大规模军事行动都没有发表任何意见,比如刘备率军攻克东吴,因为说了也没用,干脆就不说了。后来,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叹了口气,说:"如果小智(法正)还活着,他将能够阻止陛下的东征。"从诸葛亮的感叹中可以看出,当时刘备只听法正的话。法正死后,刘备不再听任何人的话。

刘备与诸葛亮关系的第三阶段是白帝城托孤。刘备在"夷陵之战"被打败后,我筋疲力尽,不久就病倒了。至此,刘备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于是开始安排丧事。当时,刘备的长子刘禅只有16岁,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所以为他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就成了当务之急。然而此时庞统、法正、关羽、张飞等人都已去世,只剩下一个诸葛亮可以扛起蜀汉的大旗,所以刘备只能选择诸葛亮托孤。

刘备很了解诸葛亮,知道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人。因此,他的确是辅佐刘禅的理想人选。为了表示对他的充分信任,刘备在临终前对诸葛亮说:"你的才华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养子(刘禅)若能辅助,请助其成大事;如果继承人没有天赋,你可以代替他。"当然,刘备所说的"如果他不称职,你可以自己承担"肯定不是真的。但对于责任感爆棚的诸葛亮来说,刘备的嘱托不仅是信任,更是沉重的负担。所以,诸葛亮后来写道:"自从被任命后,我一直夜叹,怕嘱托不起作用,伤害先帝的理解。"

这是刘备与诸葛亮关系的第三阶段,也是这个君臣最后的交集时刻。223年6月10日,刘备死于白帝城,蜀汉进入刘禅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