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0 12:13

我叫朱迪,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我父亲一生有26个儿子。主要目标是老大、老二朱尚、老三朱杜,但他是个短命鬼。他分别于1392年、1395年和1398年因病回国。要说我爸也很倒霉,平均差不多三年就死一个儿子。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哥哥不早点归位

,就轮不到我坐上王位了。

但是我一点都不感激我的父亲。他太偏心了。我好不容易熬过了三个兄弟的死,自然就成了朱家的接班人,他却不培养我,把心思都花在了长孙身上。

1398年,终于盼来了始皇帝的死。我满心欢喜的等着遗诏解开,宣布我是明朝第二个皇帝,我已经想好了我的奏章。

结果爸爸耍了我。在始皇帝的灵柩前,我的妹夫梅音大臣突然宣布,皇帝的长孙朱允炆将继承统一。

太气人了,真的气人。

1.迷人的简历

1380年,我20岁。始皇帝派我到北平做诸侯,给我配备了几千禁卫和亲兵。当他离开时,他告诉所有的王子不要干涉地方长官的事务。

老朱家有信佛的传统。当所有的王子都是诸侯时,朝廷就派一个和尚随行。口是助手,也有监控的作用。

朝廷给我指定的和尚叫道颜,俗名姚。以后,这个人对我真的太有帮助了。他推荐的方士元勋一起成为了我的得力助手。帮我出谋划策,拉拢地方政府和强大势力,借机欺骗朝廷的耳目,迅速培养壮大自己的实力。

1390年,始皇帝命我去漠北,平定北方蛮族残余,派傅友德、赵勇、曹兴,陕军听候调遣。我不费吹灰之力就投降了北元秋,捷报传到了首都。当始皇帝听到这个消息时,他说:

清漠者,王子也。

这次远征对先帝来说是长脸,我在朝廷的名声越来越大,被委以重任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

1391年,我和傅友德联合降服了大将军阿什利。公元1396年,对蒙元残余势力进行北伐,生擒敌方大将帖木儿巴林,击败哈拉武。

两次征服北方大漠,消灭蒙元残余,练就一身军事本领,在北方军营中威望大增。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我一挥手臂就发动了靖南之战,几万北军将士都愿意为我效力。

谁是朱允炆?当我在战场上流血战斗的时候,他还是个吃奶的婴儿。不要说始皇帝把皇位传给长孙,我不满意。就算传给其他王子,也要掂量掂量。

2.我侄子送的"枕头"

1398年,第一位皇帝驾崩,皇帝的侄子朱允炆成为了阿明·惠宗。以前是叔侄,现在是君臣。哪怕是君臣关系,我当君,他当臣。现在倒过来了。这个打击太大了,我接受不了。

所以,我一定要想办法把他拉下宝座,但谋反一定有原因,历史我也无法解释。唉,在我担心困了没枕头的时候,我的好侄子给我送来了"枕头"它来了。

帝侄在兵部尚书齐太和、太常殿尚书黄昆的建议下,削封诸侯。周、戴、齐、项四大诸侯被贬,被贬者被杀。朝廷的目标已经很明确了。他们以边防的名义调来颜地的精兵强将,分明是把屠刀对准了我。

皇帝的侄子动作太快了。为了应付突如其来的变故,我必须加紧活动,挑选精明的亲信做自己的保镖,收留逃往燕国的俘虏,充实燕国军队的实力。

然后扩大府邸规模,腾出更多房屋用于锻造武器,谎报病情,生活简朴,拒绝朝廷亲信来访,就是为了准备与朝廷翻脸的那一刻。

朝廷也不傻,似乎已经注意到了燕的一举一动。派张敏为使,谢贵、张欣为北平都督,钟松、徐恺、耿遂各率一队,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

至此,双方相见,只差一道圣旨。几天后,圣旨如期而至,剥夺了朱迪的燕王头衔,并逮捕了燕王的所有官员。

看来皇帝的侄子是个铁了心要得到我的乌龟。既然如此,就别怪这位大叔的六个亲戚不认他了。

姚的亲笔信,在以太坊祖先的指示下"如果朝廷没有官员,里面有奸诈,调兵遣将惩罚它,清除君主一方的罪恶"上书朝廷,要求诛杀兵部尚书齐太和、太常寺尚书黄卓。他们都是挑拨叔侄关系的罪魁祸首。如果他们躲不过朱家,就必须拿人头赔罪。这四年的历史"峻青这边"运动拉开序幕,后人称之为"京南之战"。

3.成功的两个条件

说实话,一开始用太子的头衔造反,压力真的很大。一个是名分有些问题,一个是实力不允许。以燕数万兵马对抗朝廷数十万人马,我心中实在没有信心。我不得不亲自披挂上阵杀敌,并多次击败帝国军。

平心而论,如果我侄子不是心软的话,他反复给前线的皇军下命令说"不要让我背负杀叔的骂名"。在这一点上,皇帝的侄子其实是害怕被指控不孝的。哪里能找到这么好的侄子?似乎上帝帮助了我。

自古以来,皇室就没有血缘关系。唐太宗玄武门变的时候,他杀自己的兄弟连眼都不眨一下。既然皇帝的侄子如此"女人的善良"那就别怪你叔叔这么做了。

只是文健皇帝心肠太软了。靖南之战的成功,要感谢始皇帝。他父亲活着的时候,他就出发了。空printed case ";、"胡案"、"郭桓案"、"海蓝宝石表壳",满朝武文能用的人,基本上都杀得差不多了。军队里没有好兵,跟我玩吧。

最后我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地方诸侯的身份推翻帝国皇帝的人。我自立为王只是时间问题。只是侄儿的削藩行动让"京南之战"很早。毕竟这辈子都不可能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