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亡于张?你做了什么?
长期以来,很多人对明朝灭亡有不同的看法。从表面上看,末代皇帝崇祯作为亡国之君,承担了很大的责任,但是仔细想想,在崇祯继位之前,明朝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崇祯只需要承担这个责任的一小部分。还有一种说法是大明亡国不在崇祯,实际上在张,即把明朝灭亡的
最大原因归结于张。张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说?从时间上来说,明死于崇祯,这是客观事实,因为崇祯本人为此上吊自杀。如果要知道他的死因,崇祯作为亡国之君,肯定是有很大责任的,因为从我们的后知后觉来看,他还有机会挽救明朝的衰落。但历史不能假设,也没必要苛求古人。何况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至于张导致明朝灭亡,那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张在历史上有很高的评价,主流史学界一致认为,他凭一己之力,在明朝延续了几十年,可以算是明朝的一位中兴大臣。我们可以看到崇祯是如何评价他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思陵的季节,我天真地想到了江陵,后来才知道,庸人千百,若不救也一样。
张是湖北江陵人,所以想到江陵这里就联想到张。从条款中可以看出,崇祯显然认为张可以力挽狂澜"节省时间的阶段"而且比那些庸人强一百倍。关于明的死因,崇祯自己也不会想到把锅扔给张,因为太不靠谱了,没人信。
那我们就来看看张吧。他做了什么?
首先是测量国家土地,请找出所有被隐瞒或遗漏的土地,扩大国家税收的税基。
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重新丈量土地,清查偷税漏税的农田。到万历八年(1580年),统计全国征粮土地达7013976公顷,比弘治时期增加近300万公顷。朝廷的税收大大增加了。
其次,实施"一个鞭法"。
即所有的税、徭役、摊派、暂捐、贡赋都合并为一项。它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地方官员以各种借口增加税收的障碍。同时也使税收直接进入国库,防止地方漏收,增加国库收入。
在官方管理中,执行"测试方法",对官员的绩效考核。
用"阶级官职"强化对官员的考核作为手段,"开除公职","拯救多余的官员",淘汰和惩罚了一批官员,用"尊主权,教官,信赏罚,一令优先"。
此外,在军事上重用戚继光、李等优秀将领,巩固边防,震慑边疆;同时,在边境地区实行互市政策。以便北方的蒙古人用马匹和畜产品换取中原出产的粮食、茶叶、丝绸等生活必需品。这些东西都可以通过边境贸易获得,没必要通过战争掠夺。毕竟战争是每个人最后的选择。
此外,张还采取了许多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措施,也是开放海禁的倡议者之一,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
张执政时期实行的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例如,考试方法使官员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一个鞭法也让地方官员失去了很多赚钱的理由。此外,测量田地暴露了大地主的许多隐藏土地,他们必须纳税。所以他一死,这些人马上组织反击。
其中,最积极反对他的是万历皇帝本人。
这其实很好理解。明朝没有宰相,所以没有相对的权力,一切权利都属于皇帝。张为内阁首辅,相当于秘书,为领导行使权力,相当于篡夺权力。万历皇帝年轻时别无选择,但张一死,他马上跳起来,讨回了自己的权利。
如果一定要说张对明朝的灭亡负有责任,那可能就是他给万历留下了太多的阴影。从此以后,明朝的皇帝对文官极度不信任,宁愿信任身边的宦官。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皇帝不信任平民群体,平民群体又不得不向皇帝争权。皇帝让宦官们把那些平民团体弄来,平民团体组成一个党派来对付宦官们。就这样,明末政局一片混乱,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崇祯年间,魏宗宪被杀,却找不到一个得力的太监为皇帝效力,文官集团对皇帝一直打马虎眼,对工作毫无贡献。所以崇祯皇帝只能不停的杀文官,然后自己也要上阵,但他不是职业官僚。他如何处理这些具体事务?最后,他被活活耗死,崩溃了。也许自杀对他来说真的是一种解脱。
最新留言
暂无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