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满族的旗人是怎么生活的?(清朝旗人到底是什么人)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0 06:13

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旗人。在这样的一个基本背景下,他们对自己统治下的汉人一直抱有一种非常轻蔑的态度。后宫嫔妃和前朝大臣基本都是满族,只有少数汉族大臣偶尔是汉族嫔妃。这种歧视也会体现在他们对八旗子弟的善待上,八旗子弟在当时是贵族。他们平时的生活

状况如何?八旗子弟完全不需要劳动吗?

满洲入关前,八旗丁口与中原汉人无异,早已放弃原始渔猎生活,开始种地为生。平时土地输出用于家庭生活开支,战时铁甲人所需一切,都来自自己土地的输出。在灾荒年等特定情况下,各旗会根据情况给予补助,但并不形成惯例或制度。铁甲人民战争掠夺的丁口和房屋,除了一部分上缴给贾拉和鲁牛外,大部分都归自己所有。从某种程度上说,战争收入是当时八旗家庭的主要收入。

皇太极登基后,真正的国家形态开始形成,很多原始制度被抛弃,制度开始与中原融合。这一时期出现了薪酬制度。当初的俸禄制与旗制并存,即官职俸禄银米,士兵俸禄银米。每个旗的普通旗主都有一个旗地,也就是每个旗划分的土地。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旗田制度逐渐消失,产生了军粮制度。

入关后,关内所有旗人的土地都是"跑来跑去"从这里。康熙初年,侍郎鳌拜与苏克萨哈的主要矛盾是黄旗与白旗之间的土地交换问题,而他们所争议的土地都是当时汉人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圈地行为:第一次是在顺治元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645年;第二次是顺治十月,也就是公元1646年;第三次是顺治四年正月,即公元1647年;之后大规模圈地停止,但仍有小规模圈地事件发生。

起初,圈地范围仅限于首都附近300英里。后来因为难以控制各旗的圈地范围,又因为各旗的不断圈地,圈地范围扩大到500里,最后扩大到整个直隶。直隶位于广平府(今邯郸永年区广府)、大明府(今邯郸大名县东南)以外,如保定、承德、永平(今秦皇岛卢龙县)、宣化(今张家口宣化区)、天津、正定(今石家庄正定县)、河间(今沧州河间)、顺德(今邢台)、顺天(今北京)。

赛马刚开始的时候,各旗还能遵守规则,占领一些所谓的无主荒地,但是后来,所有的主人和无主人都进来了,只要看好了,都逃不了被占领的命运。随着八旗赏赐和定口的增加,圈地开始从直隶扩展到山东、山西等地,包括济南、太原等地。当时朝廷规定旗界占主地时要补偿地主,但基本上成了一纸空文空 talk,而且愈演愈烈。直到康熙八年,也就是1669年,朝廷才重申禁止圈地。清廷入关后,持续20多年的圈地彻底挥霍在历史的尘埃中。

当时以各种旗号分配给官员的土地称为官田。这些田地是他们所拥有的奴隶,也就是几次战争中被掠夺的汉人和占据土地的原始农民耕种的,几乎所有的产出都属于所有者。分配给士兵的土地称为土地,也称为旗地。旗地按户数分田,每户30亩。军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很大。比如当年入关前的铁甲兵,一直拥有奴隶,由奴隶耕种,所以家庭负担较少。一般来说,士兵需要自己种田。如遇征兵等特殊事件,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所以从顺治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54年开始,允许各家有未满四岁的旗兵,旗地可以归本旗。从此,旗地制度开始名存实亡。

官员和士兵的薪水有两种:钱和米,而米又分两种:粮食和口粮。有旗的不给配给,没旗的才给配给。口粮不是按照每家每户的实际人口来分配,而是按照人在旗里的位置来分配。顺治年的配给标准是:孤山(都统)60人;梅勒·张静(副总司令)40;一个京(参领)35;鲁牛·张静(左翎)30张嘴;士兵们等了10个月。每个口每月只给2斗5升(30斤)的口粮。领了口粮就不给米,不给饭。各地发放口粮的标准不一样,会根据当地的情况发放。

旗兵的工资比绿营高很多,但除了官员,旗兵及其家属的生活普遍较差,只能靠装甲兵军官的工资和口粮生活。此外,旗手不得经商和从事其他生产活动。旗手的生活范围必须在这个鲁牛规定的范围内,很多旗手都是被软禁的。驻扎在北京旗和山海关的旗兵生活一般,但居住在东北的旗兵生活较好。由于连年战乱,辽东的汉人几乎跑出来逃荒,大量沃土空休闲。康熙年间,大量旗人回归东北,各家拥有大量土地,不受朝廷法规限制。山海关的汉人和流民,被他们的奴隶招募过来的,大多耕种,成为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