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是一场骗局吗?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贞观之治为什么不能持久)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19 18:52

贞观之治作为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时期,是太宗开创的盛世,也是很多人向往的唐朝。可能很多人都幻想过贞观之治是怎样的场景,也有很多人梦想穿越回唐朝,那也是贞观之治的时代。毕竟,没有人想在战争中生存。但也有人认为贞观之治其实是骗局。这是什么?贞观之治

怎么会变成骗局,哪里可以造假?

"贞观之治",是中国人将永远记住的伟大时代。

这个时代,百姓安居乐业,皇帝温和慈善,官员尽职尽责,米缸里装的是取之不尽的小米,地里种的是青菜...总之,这样一个接近传说的美好时代是唐太宗李世民创造的,所以他理所当然地占据了中国皇帝排行榜的第一位。但这一切都只是骗局。

隋文帝刚登基的时候,全国人口是400万,到杨迪登基的时候,已经达到890万。以一家六口来说,全国人口不少于5000万,这是唐玄宗统治时期才达到的。隋九年间开垦土地1944万公顷,大业中期开垦5585万公顷。但唐天宝十四年,开垦土地1430万公顷。杨迪登基时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去世也没有380万户。国力差距可想而知。

隋朝时期,政府在各地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罗兴粮仓、罗惠粮仓、长仓粮仓、溧阳粮仓和广通粮仓。储存的粮食超过一百万石。贞观十一年,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李密负责;西京国库,也是国家用的,至今没有用完。"隋朝已经亡了20年,隋文帝也亡了33年,但那时候的粮食、布匹、丝绸都没有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代粮仓,包括嘉仓遗址。占地45万多平方米,有259个粮坑。其中一个粮窖还有50万斤碳化小米。由此可见隋朝的繁荣昌盛。

纵观历史,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隋唐更替,战争期间人口减少2000多万。战后人少人多,人们安心了。这是"贞观之治"最重要的原因;其次,隋开创了大运河和科举,大运河的劳工导致了隋的灭亡,但这些促成了"贞观之治"的生产。开凿大运河当时是有益的,其贡献在未来。

所以从理论上讲,即使有什么东西"贞观之治"那也是隋朝的功劳。

到了唐高宗李贽,突然有一天,李贽心血来潮,让尚书高表演:去年全国增加了多少人?

高守回答说:去年的人口增长和前几年一样,仍然是15万。

李治又问:我们国家现在的人口是多少?

高寿道:380万户。

李治捏着手指数了数:嗯,现在有380万户,贞观统治23年,每年人口增长15万户。23年间的人口增长是360万户...不对。贞观统治之初,总人口只有20万,是真的吗?

高性能:反正差不了多少。

李贽这才稍微清醒过来:隋开帝在位的时候有多少人?

高守回答:当时的户籍总数是870万。

李贽惊呆了:你是说隋唐改朝换代的时候,全国人口都快被杀光了?李治想了很久,然后问,隋朝开皇的时候,粮食产量是多少?

当时的粮食足够870万户吃50年。

李志惊呆了:当时有这么高的生产力吗...我明白了,贞观之治就是拿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口,吃够50年的粮食...

至于这段对话,它清楚地写在《子同治简》里。即使把这段话打八折,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看似风平浪静的隋唐之战,实际上是一场可怕的极端——天下百姓几乎全军覆没,剩下的人口还不到隋炀帝统治时期的十分之一。隋朝抓革命、促生产,生产出的粮食足够全世界吃50年,构成了李世民贞观统治的经济基础。

退一步说,即使唐朝贞观时期的人口没有那么恐怖,也达不到隋开帝时期的50%,也就是说隋帝国为他们准备了100年的粮食。

总之,历史学家通过这段记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秘密:"贞观之治"这和李世民没有关系。任何人,即使杨迪皇帝回来了,也会享受"在人口如此之少的基础上。治理"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