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为何在魏惠王手中逐渐走衰?魏惠王错用两位人才(魏惠王为什么迁都)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19 10:00

三派分晋后,魏国迅速崛起,成为中原霸主。魏惠王即位后,魏国力鼎盛,对周边国家有绝对的压制权。然而,到了统治的中后期,魏被齐、秦、楚打败,国力衰落。魏惠王在位52年,没能延续魏国的强盛,反而让魏国走向衰落。事实上,这与魏惠王对几个人才的误用有

关。庞涓和措叔就是其中两个。魏惠王错过了什么样的机会?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完成了对魏国的统一,魏国在250多年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在战国早期,魏是七国中的一员"第一强国"中原五国无人敢与之抗衡。在时期,任变法,这就产生了魏"货物和士兵的力量"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当时称为“徐州王祥”。"但这一切来得快去得也快,而在这之后,魏国接连“东败齐国,西失秦地七百余里,南受辱楚”,繁荣了几十年的魏国一蹶不振,直到公元前225年被秦国所灭。

值得一提的是,在时代,还有一个人负责灭秦。如果魏惠王能听这两人之言,乘秦国内忧外患之机,不仅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关中数百里之地,还很可能完成中原的统一。但魏惠王看不起当时弱小贫穷的秦国,目光只集中在称霸中原的野心上,导致"败于齐秦,弱于魏"形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具体说一下吧。

灭秦第一人庞涓。

庞涓在魏统治中原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庞涓在魏国的地位仅次于魏惠王,但他对秦的态度却与截然不同。王维虽然有称霸中原的野心,但是眼光很短视,总是忽略了贫穷弱小的秦国,而庞涓却认为秦国属于魏国。致命威胁,"如果在它弱小的时候不被吞并,将来必然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河西之战后,他向王维指出了当时秦国灭亡的两个原因。秦始皇被毒箭杀死,秦国朝野大乱。第二个刚刚即位,秦国的贵族和世家大族就有了不同的意图。但王维只是表面上答应了庞涓,实际上却没有做出任何行动,这样就给了阿沁军民喘息的机会,改革成功了。

秦朝第一人是公叔。

在河西战场上,与秦军作战最多的是将军叔,所以他对秦军的战力和国情非常清楚,再加上他的学生魏阳提出"秋防春战"策略,让措叔想想"分秦"是灭秦最好的手段。当时他对王维说:秦国是个半农半牧的民族,朝野都很尚武。全国军民上马就是兵。所以一举歼灭秦国必然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但分秦不失为一个好的手段。把秦国与中原的交通阻断在函谷关之外,必然会对秦国的经济造成致命的打击。再过几年,秦国的国力将难以为继。这时候东方六国就很容易集结兵力对抗秦国了。但王维急功近利,直接同意了与其他五国瓜分秦国的策略。最后不仅没有结盟,还和中原五国闹出了问题。

为什么河西之战后魏最有机会灭秦分而治之?具体原因有两个:一是在位23年,秦征战23年。频繁的战乱已经让秦国穷困潦倒,国库空 空百姓无粮征。第二点是秦献公在河西一战中被箭射死。虽然顺利即位,但鹰派暗中支持奉系,使秦国国内一分为二。如果此时经济贫困,政治两极分化攻打秦国,我相信魏国的综合国力是"分秦"或者"消灭秦"能取得成果,但昏庸的王维却因为种种原因错失了蝇头小利的机会。

之后,魏为了称霸中原,远征赵、韩国,齐国乘机过关"桂岭路和马岭路"伏击,消灭了围攻魏武祖的数十万大军。商鞅变法成功后,秦国新军挺进河西之地。没有了强大的魏武祖军队,魏国就不再是秦国的对手,直到被秦国灭了也没有恢复过来。战国初期,如果魏惠王听了这两个人的话,秦国早就灭亡了。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有自己看法的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