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李旦两次登基三次让位他真的很懦弱吗?(唐睿宗李旦怎么登基的)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19 07:00

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像唐睿宗李旦那样两次登基三次退位。只有明朝的朱祁镇两次登基,怎么会三次退位呢?一旦放弃王位,就不是自己的了。怎么能放弃很多次呢?当然,这背后还有很多非常复杂的历史原因,尤其是李旦的母亲是武则天。那段历史自然是非常混乱和复杂

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李丹多次退让,是否说明他是一个很懦弱的人?

武则天的两个儿子李习安和李旦都有两次登基的经历。公元683年,李习安成为皇帝,因为唐中宗和武则天作为皇太后来到了宫廷。不知为什么,相当看好他的第二任皇后魏,并打算提拔她的父亲为宰相。比什的侍郎裴炎立即表示反对。李习安很不高兴地说,把大唐的土地让给魏没有错,只是一个丞相的位置算不了什么。裴炎把这句话报告给了武则天,李习安随即被废,放逐长安。此时距离他称帝只有55天。

李习安辞职后,武则天在公元684年让他的小儿子李旦,也就是著名的唐睿宗做了皇帝。显然,李旦的仓促登基更像是一场政治走秀。毕竟一国不能一日无君。此时,武则天认为她称帝的时机尚未成熟。从法律上讲,她要扶植一个名义上的皇帝到前台,实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公元689年,酝酿已久的武则天在周朝和唐朝推广使用周历,终于下定决心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看到很多持不同意见的人被残酷镇压,真的是傀儡皇帝的李旦主动要求母亲掌管国家事务。武则天对儿子的适时表现"聪明"非常感谢。毕竟儿子是名义上的皇帝,历史上从来没有女性自称皇帝的先例。所以,只有儿子主动让路,才能让世人信服。

公元698年,武则天召回被废黜为庐陵王的李习安入宫,意图立他为继承人。这时候李丹把病推开,刻意回避。

公元705年,随着宰相张建志等人发动龙政变,武则天把皇位传给了李习安。没想到复辟成功的李显忠在刚登基时就走了政治路线,不仅封韦伯斯特为女王,还允许她参与国家事务。

从后来的历史走向来看,正是由于李习安对侯伟的过分推崇和放任,韦氏集团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加上通过裙带关系取得上位的尚武势力的崛起,唐力宗室一度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以至于后来李习安本人也无力掌控。侯伟是一个对权力有强烈欲望的女人。李习安委以重任,无异于为其外戚的介入开了绿灯,导致韦伯斯特集团公开与唐力宗室竞争。

公元710年,李习安去世,史书上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李习安死于侯伟之手,说侯伟想做第二个武则天,安乐公主想做皇帝的妻子,所以谋杀了李习安。不管真正的死因是什么,总之,李习安的死加速了朝廷的动荡,唐龙的政治革命随即爆发。

在这场由李旦三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共同发起的生死决斗中,侯伟、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被处决,韦氏集团被瓦解。唐龙的政治革命打破了李习安集团、韦氏集团和李旦集团的三足鼎立。李旦集团获胜,李隆基立其父李旦为皇帝,自己为太子。此时距离李旦第一次登基已经过去了27年。

然而,再次称帝的李旦并不贪恋皇权。公元712年,只坐了两年龙椅的李旦不愿受制于太平公主的权势,主动将皇位传给了李隆基,成了太上皇。李旦两次称帝,三次退位,这在权力斗争极其复杂和惨烈的中国古代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李旦与其说是一个淡泊名利的君主,不如说是一个充满政治智慧的皇帝。即使他在两次执政期间没有真正完全掌控政权,但至少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侥幸逃脱。相反,那些军国主义大国没能笑到最后。

李旦深谙刚性易破的人生哲学,在宫廷斗争的漩涡中屡屡示弱。但是,好像弱了,不是弱了,好像又在退了。事实上,它是以退为进,循序渐进,平稳地脱离权力"黑洞。逃避天道的诞生是一个高明的政治策略。

很少有人能在权力面前全身而退。李旦看透了这一点,不想在别人手里当傀儡皇帝。所以,愿意躲在幕后,远离王座,过属于自己的舒适生活,也是一种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