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蒋琬费祎姜维?谁才是诸葛亮最好的继承者?(诸葛亮蒋琬和费祎)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19 06:39

诸葛亮真正最好的继承人是谁?诸葛亮北伐之后,虽然看起来是姜维一直在接手他的北伐,但这并不代表姜维就是诸葛亮最合适最好的接班人。除了姜维,还有对蜀汉同样重要的蒋琬和费祎。那么这三个人中,谁是最合适的,也是最好的接班人呢?

公元234年前的蒋琬

琬的名字在《三国演义》中出现了24次,与诸葛亮的1747次完全不成比例,与姜维的302次相差12.5倍。《三国演义》写于元末明初汉人大起义时期。当时受其他民族压迫的人们普遍钦佩这位骁勇非凡的强人。因为蒋琬不合罗贯中先生的口味,本该属于他的场面被剪移,以至于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在人们心中混到了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地步。其实蒋琬的德行应该和司马朗、诸葛瑾并驾齐驱,是汉末三国中为数不多的忠厚长者。

蒋琬(?-246年),字公。荆州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县)人。二十岁左右,他因其高得惊人的颜值和杰出的才华而走红。

公元209年赤壁之战后,刘备夺取了荆州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蒋琬去应聘,通过面试进入左将军刘备幕府,成为一名光荣的基层公务员——周叔所。

公元211年,刘备入川,蒋琬从军。

公元214年,益州牧刘璋向刘备投降。蒋琬最终从非领导岗位晋升到了领导岗位——广都县(今成都双流县)。按秦汉官制,人口一万户以上的大县领导称为县令,人口一万户以下的小县领导称为县令。

汉末三国,只要有名人头衔的人愿意出来打工,保证底价一般都是一个县令。蒋琬年纪轻轻就成名了,努力了五年,居然混得这么差。绝望之下,他开始借酒消愁。果然,上班时间喝酒被查的刘备当场被抓。与《三国演义》给人的印象相反,其实是"曹操经常哭,刘备经常生气"这一次刘备当然会大发脾气,准备严惩蒋琬。按说,这件事应该是基于"广都县上班时间喝酒被严厉处理"结束了。然而奇迹出现了,诸葛亮劝刘备说:"蒋琬是国家的栋梁,但他不是管理方圆一个小县城的人。他一心为民生不做表面功夫,也请领导刷新对他的认识"。刘备既要维护程序正义,又要给诸葛亮面子,所以没有打骂蒋琬,也没有给他贴上永不被用的标签,只是辞退了他。不久,诸葛亮安排蒋琬养伤,升任县令。

蒋琬上班时间喝酒,被移到《三国演义》的庞统身上,让蒋琬的形象更加单薄。如果真的发生在长得丑的庞统身上,也在情理之中。蒋琬是出了名的一代才子。他竟然如此不受刘备待见,实在令人费解。

公元219年,刘备被封为汉中王,蒋琬被调到中央做尚(后备干部)。

公元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开启政务,选拔自己的部下军官,提拔蒋琬为董(诸葛亮办公室人事处长)。不久后升职,蒋琬觉得尴尬,毅然辞职。诸葛亮更加坚定了提拔他参军的决心。在模型中"我是忠臣,是尚书,是长史,是军人。希望陛下亲自相信我,汉朝繁荣昌盛,我就可以等那一天了",这里"参军"它指的是蒋琬。

公元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丞相府秘书长张仪、蒋琬留守主持丞相府日常工作。

公元230年,张去逝,蒋琬不仅接了常侍的职,还封他为府军将军。

诸葛亮五次北伐,蒋琬在后方默默提供后勤保障。诸葛亮经常公开说:"蒋琬,忠诚贤惠,是个能和我一起辅佐皇上的人"。刘禅还偷偷写了一本书说:"如果我不在了,国家大事可以托付给蒋琬"。

显然,蒋琬是诸葛武侯精心保护的心腹和钦点的嫡系。而刘备对蒋琬...它非常薄。诸葛亮死后,作为接班人的蒋琬能否得到刘禅的信任?能得到同事和下属的认可吗?他会成为第二个马苏吗?

公元234年前的费祎(殷)

费伊(?-253),字文薇,荆州市江夏县单县(今河南罗山县)人。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靠他的叔叔法布伦生活。法布伦和益州牧刘璋是堂兄弟,刘璋派人来接他。法布伦带着费祎去蜀国读书,希望背靠大树好乘凉。没想到刚到益州,益州牧刘璋就换成了刘备。指望不上关系的费祎,只好靠自己打拼,凭着自己的学识,和掌中郎将(内务府总管)贺东的儿子董允齐名,成了铁哥们。

有一次,费祎和董允参加一个太子党的葬礼。董云恳求他的父亲派一辆车来,但董先生只给他们派了一辆破旧的车。举行葬礼的地方,诸葛亮等领导同志都在,停车场停放的车辆很有气势。董云觉得很丢脸,但费祎根本没当回事。贺东向司机询问道:儿子,我一直想知道你和飞逸谁的水平更高。今天,我想通了。"按说,相对贫穷的费易更容易感到不适。毕竟他家连辆破车都没有。通过这个可以看出,费易的心理素质真的很优秀。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立刘禅为太子,费祎和董允一起成为太子。

公元223年,刘禅继位,费祎和董允一起当了黄门侍郎。

《模型》中说"石忠、侍郎郭有志、费祎、董云等。,都是善良正直的,他们立志要忠诚纯洁"。董云,这个以自己的破车为耻的第二代官员,后来成为了蜀汉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儿子跟随父亲的脚步,更上一层楼,掌管皇军,监督皇帝。董允在位期间,刘禅的嫔妃规模被严格控制在12人以内,刘禅宠信的宦官黄浩也受到了老实的打压。人们称董云、诸葛亮、蒋琬、费祎"蜀汉四期"。

对了,郭有智,虽然诸葛亮对他评价很高,排名在费祎、董允之前,很有学问,在刘禅做过家教,但是对政治、军事没有什么主见。有些不厚道的人干脆说他是领导成员。

公元225年,诸葛亮从南方返回朝鲜,受到数百文武官员数十里的迎接。这些官员大多比费祎年纪大,职位高,但诸葛亮只让费祎上他的车,和他谈笑风生。从那以后,他们都对费义刮目相看了。不久,费义被任命为赵信的队长,被派往吴栋。

孙权设宴款待,先告诉群臣:"过一段时间,费义来了,你就埋头吃吃喝喝,没理他。"费祎到庙里,孙权放下筷子迎接,众大臣遵命,摇着腮帮子,头也不抬。飞逸也真的很没礼貌。他一边吃着大蛋糕一边嘲笑道:天上飞来一只凤凰,麒麟放下了她的食物,而那些驴和骡子只知道吃。"

孙权的终身好友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吴栋口才皇帝诸葛恪马上回答说:"至于我们,我们种下梧桐树,是为了有凤凰飞翔。现在有一只家雀,说明是项?不如我们用弹弓射它,让它从哪来就从哪去!"费祎一听,放下大饼,要了纸笔,写了一篇关于小麦的短文(大饼想到了小麦,主要是转移话题),诸葛恪针锋相对地在磨盘上(磨小麦)写了一篇短文。写完后,两人觉得意气相投,不禁互相吹捧。

其实费祎的口才不在诸葛恪之下。他显然是在意诸葛恪既是孙权的宠臣,又是诸葛亮的侄子的身份,故意放他走。由于费祎言辞得体,他既不辱蜀,又善于恭维孙权和诸葛恪。孙权表示非常欣赏,夸他是大官,点头却不忍放他走。费祎回国后,升任侍中。

公元227年,诸葛亮任命费祎为丞相参军,经常派他去吴国。对于蒋琬,诸葛亮着重培养他的行政水平,对于费祎,则着重培养他的外交手腕。

公元230年,费祎出任中国禁军,不久调任司马。当时诸葛亮的首席行政助理杨毅和首席军事助理魏延水火不容。他们一见面就吵架,有时候魏延甚至会做出拿刀的手势。和这两个人关系好的只有费一个人,每次开会费一都坐在他们中间,把他们分开,劝导他们,开导他们。

费义是一个善于做人的人。他既是刘禅的团队成员,又是诸葛亮培养的干部,无论是蒋琬、董允、魏延还是杨毅,他都能得到同事们的欣赏。对外,孙权看他顺眼,诸葛恪与他意气相投。

费易的这一特点,将改变后诸葛时代很多人的命运。

公元234年前的姜维

姜维(2002 -264),凉州天水郡蓟县(今甘肃甘谷)人。

姜维的父亲蒋丹是魏国的一个小官吏。他为了保护他的领导而死。所以姜维被魏授予了这么小的官职。工作上,负责为天水郡军务出谋划策。生活上与母亲相依为命,思想上喜欢研究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

公元228年,姜维和几个同僚跟随天水郡太守出差检查工作,赶上了蜀汉军队的突然袭击。由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毫无防备,几个郡都迎风投降了。太守觉得姜维和这些人不靠谱,连夜逃到了上官县。姜维,这些人追上了上官,城门对他们关闭。转回蓟县,蓟县不开门。姜维等人,无所作为就被魏抛弃,只好投奔诸葛亮。就在马谡失守街亭的时候,诸葛亮带着一千多户人家和姜维回到了蜀国。因为姜维出生在天水,熟悉凉州地理,有文化有军事,而且据说他也是羌族后裔,他和魏蜀都在争取的羌族势力有着天然的联系。最重要的是,他研究经学,向往以蜀为代表的汉正统。估计是诸葛亮找他谈了一次革命理想,姜维立刻激动起来,怒火中烧,说要为大汉之国不惜流血牺牲。

公元229年,诸葛亮任命27岁的姜维为仓(诸葛亮办公室军粮部主任)兼大将军凤仪,任命他为当阳的(初来时被任命为侯,堪比曹操对待关羽!),并很快晋升为中建军,征西将军(实职)。

当他失散的母亲写信请他回家时,姜维回信说:"良田百顷,非一亩,而有志,不在当归。(不能为了一亩地放弃百顷土地,也不能放弃回家的远大志向)"此事常被用来指责姜维不孝,但在世人普遍只知有家而不知有国的三国时代,姜维的选择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极为罕见。

诸葛亮在给蒋琬的信中,称赞姜维工作努力,考虑周到。当年的头号种子选手马良不如他。他在凉州是一等一的人才,应该先放他掌管五六千兵操练。因为他忠于汉朝,有勇有谋,军事有方,我要用一生的时间教他兵法。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姜维搬到蜀国还不到六年。作为一个将军,他没有什么基础,和诸葛亮在一起的时间太短,没有建立什么功勋。虽然赢得了武将的赏识和信任,但他显然不具备接班人的资格。诸葛亮教姜维兵法,是希望姜维做蒋琬和费祎的军事助手,弥补他们在军事上的不足。他在给蒋琬的信中,对蒋维海大加赞赏,希望蒋琬保护他,培养他,重用他。所以当诸葛亮病重的时候,当刘禅派人来询问接班人的时候,诸葛亮说我走了以后可以让蒋琬接班,蒋琬之后可以让费祎接班。对于费祎之后谁来接班,诸葛亮三缄其口。因为他这个时候亲自提名姜维是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