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政府在晚年修建铁路时为何会有巨大的争议?(清朝建铁路的人)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19 05:00

说起来清政府晚年修建铁路,还是挺正常的,理论上肯定是好事,但是真实情况是当时修建铁路的时候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那为什么呢?为什么争议这么大?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吧!

1872年10月,同治皇帝结婚。英国大臣计划在北京城外修建一条铁路,作为庆祝

同治皇帝婚礼的礼物,但被皇帝拒绝了。

从20世纪60年代到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近30年的时间里,满清统治者对修建铁路一直争议不断,陷入了长期激烈而矛盾的讨论之中。为什么满清政府对利国利民的铁路建设视而不见?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请听我说。

首先,传统习俗和迷信导致困难。

自古以来,由于我国信息不发达,人们无法解释各种自然现象,所以才会归结于神灵。人们相信山川有神,所以人们一直对名山大川心存敬畏。

对于朝廷的统治者来说,他们相信传统的迷信,比如龙脉教。他们深信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龙脉,满清政府在得天下后,把长白山对外人关闭了。这就是坚信长白山是满清政府的龙脉,所以任何危害名山的做法都陷入了无限徘徊。

修铁路,要顺山开道,遇水架桥。这种做法被认为冒犯了山神,打扰了龙王,必然招致报复。晚清时期,铁路被视为不道德的传统行为,人们的观念相对迷信保守,很难推广。

第二,为了国家稳定,政府不支持修建铁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满清政府采取自给自足的统治政策。这种方式使得人员的地理位置相对稳定,避免了人员流动带来的社会不稳定。

铁路可以促进交通线路的改善,加快人流和物流,打破传统的经济和管理模式。铁路一旦建成,人口、货物、资源的流动将大大加强,必然冲击和淘汰现有的社会运行体系。面对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满清政府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来面对这种变化。

就连一向支持洋务改革的曾国藩也强烈反对修建铁路。曾国藩认为修建铁路会造成新的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比如铁路建设成功,会导致司机和运河工人失业,而这些人一旦聚在一起,又会是新的不稳定因素。

当时在国内外摇摆不定的满清政府,不希望新的社会矛盾影响内部统治。所以满清政府的统治者为了国家稳定,不支持修建铁路。

第三,满清政府固步自封,自以为是。

1876年6月,以怡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上海和江湾段,简称"吴淞铁路"。

吴淞铁路是闸北至吴淞口的窄轨轻轨,全长14.5公里。它在中国乃至世界都相当有名,因为它是中国第一条运营的铁路。

这条铁路修建后,官员们认为它影响了该地区的宁静,人民也抱怨它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条铁路毫无意义。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整个国家都认为没有必要更换现有的系统。官民都习惯了过去的交通方式,认为铁路是一个没用的新事物。最后铁路被清政府赎回,许多铁轨被扔进海里,以示对神灵的崇敬。

满清政府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思想中,对新生事物的出现持不承认、不接受的态度。习惯了自满,自以为是的自我放纵,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支持修建铁路。

摘要

鸦片战争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外部世界各国都开始迅速发展的时候,满清政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辉煌中不能自拔。特别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满族统治者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现代化的征程。

满清王朝和当时的日本都受到外敌入侵。在这种背景下,他们都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满语"洋务运动"还有日本的"明治维新"开业时间很近,但是"明治维新"成功了"洋务运动"但是失败了。

通过铁路建设的实例可以发现,满清政府的这些问题是制约铁路建设乃至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