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本有机会重挫秦国却错过关键契机(赵武灵王能否灭得了秦国)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19 03:13

赵得以迅速崛起,成为当时唯一能对抗秦国的诸侯国。赵武灵王功不可没。在赵武灵王的领导下,赵国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加上胡夫骑射的推行,赵国的军事实力越来越强,成为了一个可以与当时的秦国相媲美的超级大国。其实赵武灵王本来有机会重创秦国,但

是他抓住了关键的机会。在那之后,他试图再次成为赵浩棋,但失败了,他被困在一个沙丘中死去。赵武灵王的机会有多大?

公元前299年,赵国的王武灵被转让给他的第二个儿子赵贺,并声称是父亲。此时的赵国王武灵才四十多岁,可以说是风华正茂。那他为什么这么早就转给儿子了?原因是他想把政务交给自己的儿子、自己信任的心腹大臣费祎,而自己则专注于军事,因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赵国国力早已今非昔比,昔日的赵武灵王也保持低调。现在是时候调整他的策略,积极参与中原争霸了。

赵武灵王一直有一个很大的愿望,那就是和强秦一较高下。为此,他在离开赵武灵王的办公室后,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前往秦国查明真相。因为他在北方打败了胡林和娄烦,设立了云中、雁门、戴军三郡,可以不从正面进攻而从北方进攻秦国,而且赵武灵王也确实打算这样做,但也有很多不利因素,比如单独入侵秦国腹地。秦国可能要追溯到三十年前,我们来分析一下。

云中、雁门、原来不在赵手中,而是在北方游牧民族、娄烦手中。此外,秦国的尚军、河西郡和河东郡原本是魏国的领土,但在魏国霸权衰落后,这些领土逐渐被秦国蚕食。比如330年前的雕阴之战后,魏国把占领了近百年的河西之地归还给秦国,秦国大胜进入魏河东,占领了汾阴。秦惠王十年(前328年),秦国又打败了魏国,魏惠王把尚军的15个郡割给秦国,使赵、秦的疆域大规模接壤。

赵武灵王的计划是从云中郡的九原南下,穿过尚军郡和河西郡,直捣秦国的核心地带。看看这个方案在实施上有什么优势。

第一,函谷关是秦国防守关东六国的重要关隘。只要有函谷关在手,秦国就能安然无恙。事实上,的确如此。六国数次齐攻秦,多数时候都是以函谷关为目标。比如第一次魏、赵、韩进攻函谷关,第二次进攻迫使秦王割地求和,第四次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追击至函谷关。

如果赵武灵王从云中郡南下,首先要突破的就是原本属于魏国的尚军。328年后才被纳入秦国版图,云中、雁门和后来又被纳入赵国版图。秦不会想到赵会从这里突然进入,即使有一些防范的力量,也不会很多。毕竟函谷关是秦国的重中之重。

第二,战国时期有四支战斗力世界闻名的军队,分别是魏武祖、秦瑞时、齐桓公和赵边琦。其中,赵边骑是指傅陵经过骑射训练出来的一支新式轻骑兵。除了战斗力强之外,赵变奇还非常灵活机动,非常适合远距离突击任务。

第三,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赵武灵王不是孤军奋战。秦国变法后商鞅的突然强大引起了关东六国的焦虑和警惕,于是六国联手对付秦国。前318年,魏、赵、韩三国共同发动了第一次攻打秦国的战役。虽然战败,六国从未放弃再次进攻秦国的企图。

前298年,齐、汉、魏又攻秦。此时的秦国,一方面四处出击疲惫不堪,主力在与楚国(今河南西夏)作战,歼灭五万楚军。另一方面,秦国朝野正是新旧更替之时。比如前300年秦死了,田雷的伯乐还没当丞相,秦本人也没崭露头角,缺少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和相貌。

第二次攻秦之战,打了将近三年。赵起初并没有参加战争。如果在张狂攻破函谷关时,赵武灵王突然率领云中郡九原的骑兵进攻秦国的尚军,秦国肯定会措手不及。

函谷关的失陷对秦国影响很大。如果五国合作:齐汉魏自东向西入侵河东,赵自北向南入侵和河西,楚自南向北发起反攻。此时的秦国并不具备碾压各国的绝对实力,也挡不住五国之兵。如果没有人物力挽狂澜,秦国可能会倒向河东,在河西构筑新的防线。

公元前330年,秦公孙衍在雕阴之战中击败魏。《史记·秦本纪》记载:"俘虏其大将龙嘉,斩首八万。"前329年,秦郭冰分两路入侵魏国东部。前328年,魏国再次被秦国打败,无力与秦国抗衡,于是退出潼关,把关中以东、黄河西岸和的15座城市全部献给占据整个黄河西岸的秦国。

所以对于秦国来说,如果齐汉魏赵楚不能停止从三个方向进攻,只能退守河西,就相当于放弃了河东,回到了30年调阴战前魏秦对峙河西的局面。

前295年赵武灵王死于沙丘之乱,前298年开始第二次攻秦,前296年结束。按理说,赵武灵王绝对有时间从云端攻秦,配合齐汉魏。不知何故,他没有实施这个计划,这可能与他忙于彻底制服和娄烦并攻打中山有关,但对于六国来说,缺一个时间就能严重削弱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