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意事常八九什么意思?不如意事常八九典故出处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6-29 00:52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是一句经典的老话。其实这句话的原话是“十之八九”,出自《晋书》。当时,司马燕称帝,建立了晋国,三国彻底成为历史。谁也没想到,曹魏在东吴面前被灭了。因此,司马燕掌权并立即安心对付东吴只是时间问题。然而,攻打吴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所以晋国的一位将军感叹道:“事情总是不尽如人意”。让我们来看看背后的故事。

不如意事常八九什么意思?不如意事常八九典故出处

今天的习语三国故事可以在《晋书·杨虎城传》中找到。时间在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左右,主人公是西晋名将杨虎。原文如下:

秦亮屡战屡败后,只是简单地回答说:“武平是他自己定的,但要快立大功。”但谈判者不同,只叹息:“世界没有想象中的好,十个人住七八个,所以也有破的时候。不从天而取,岂不恨未来!”

这篇记载的大意是:当时西晋在秦、梁之战中连续失利。杨虎对晋武帝司马燕说:“如果能平定东吴,胡人在中国西北的叛乱就能很快平定。所以,今天最应该做的就是迅速完成东吴灭亡的大业!“然而,朝中两国部长谈及此事后,反对的声音很多。听到这个消息,杨虎叹了口气:“十件事,九件通常都不尽如人意。目前有些人在不断的付出和不索取。这怎么能不让有识之士日后感到遗憾呢?"

不如意事常八九什么意思?不如意事常八九典故出处

本文就是要介绍一个由杨虎说的“世态炎凉,十人活七八回”演变而来的习语,意思是十件事里有九件通常会让你觉得不开心,不喜欢的事太多,志愿往往难以实现。

讲完《习语》之后,我们来谈谈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天下大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的蜀汉帝国十几年前就灭亡了,曹魏帝国被西晋取代。维持了近80年的三足鼎立局面被打破。与国力强盛的西晋帝国相比,地处江南的东吴帝国国力衰退,政局混乱。针对这种情况,杨虎城多次上书,提出了毁灭吴栋的建议。

不如意事常八九什么意思?不如意事常八九典故出处

然而,杨虎城的提议遭到了朝中许多大臣的反对,最终未能得到晋朝皇帝司马燕的同意。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西晋西北局势不稳,长期遭受少数民族的入侵。其次,一些大臣认为东吴的水军很强,即使出兵也很难突破东吴的长江天险。这些观点也极大地影响了司马燕。因此,杨虎的提议被否决了。

不如意事常八九什么意思?不如意事常八九典故出处

杨虎常年与吴栋作战,深知吴栋不堪一击,他对自己的提议遭到拒绝感到非常遗憾。因此,他感叹“不如意事常有”,这也成了名将杨虎的终身遗憾,因为在求婚被拒后的西晋咸宁四年(公元278年),杨虎病逝。两年后,西晋终于发动了灭吴的战争,结果也正如杨虎城所料。晋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摧毁了吴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