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行为是否缺少谋略?后人如何评价曹髦?(曹髦有没有翻盘机会)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17 04:26

因为曹茂对司马昭权的执政和执政不满,决定带人亲自讨伐司马昭,但是曹茂没有成功。有人说曹丕的行为缺乏谋略,但曹丕敢杀权臣,已经是曹睿之后魏国最勇敢的皇帝。此外,曹茂也不可能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贸然进攻司马昭。当时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但不代

表曹茂太鲁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杀权臣的例子。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

曹魏第四任皇帝、曹丕之孙曹茂,因不满司马昭掌权,愤然率领身边侍卫攻打司马昭,战死沙场,留下"大家都知道司马昭的心"名言。后世关于曹茂的争议颇多。有人说他是拿鸡蛋扔石头的蠢,也有人称赞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对此我也有自己的看法。

像曹操一样,精明谨慎。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一件事。曹茂绝对不是笨人。因为当时和后世对他的评价都很高,我在这里摘录一部分:

少学成功。——《三国志·舒威·三个小皇帝》

只有与陈思、吴毛在一起。——魏《春秋》

很有人情味,武帝投胎。-《晋书》

少主依旧,唯有高贵典雅,期待篇章,移言入论。——《文心雕龙》

从这些评论中,我们可以知道两点:第一,曹茂非常好学,他学的东西很多,而且口若悬河;其次,曹茂的气质和他的曾祖父曹操很像。撇开学问不谈,将曹与相比较,可以说是一个高度而全面的评价。如果一个长得像曹操的人是傻子,那不仅是对这个人的不公正评价,也是对曹操的抹黑,所以曹丕不可能是傻子。

而且从他继承王位的过程来看,这个人显然是一个聪明谨慎的人。当他从郭峰来到洛阳时,文武官员都去迎接他,但他很谦虚地下车向官员们拜谒。旁边负责礼仪的官员告诉他,作为天子不必向臣下鞠躬。这个时候,曹茂用超级情商回答:"我还是个朝臣。"于是我下车向大臣们道谢。然后他来到了停止门,周围的人告诉他,按照惯例皇帝可以直接坐车进去。曹茂又谦虚地说:"我被太后招到这里,还不知道该怎么办。"意思和刚才差不多,意思是还不是皇帝,不能逾越,就走进宫门去拜见太后。当天在太极前殿正式登基,所有参加仪式的官员都非常高兴。来到这里的第一天,曹茂就用超强的情商征服了大臣们。这样的人怎么会是傻逼?

借题发挥,胸怀大志。

甘露元年(256年)二月初三,曹懋在太极东殿设宴款待群臣,与群臣讨论夏少康与汉高祖刘邦的竞争,最后得出结论:少康最胜。这个讨论显然是曹茂刻意的节奏。起初,这是关于礼仪。说着说着,就被曹茂引入歧途,开始讨论历代君王的得失。然后曹茂就把话题引到了夏朝中兴大师邵康和汉朝始祖刘邦谁更厉害的问题上。

这个题目本身没什么问题。对比两个不同时代的国王,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经常这么做。但问题的关键是,邵康是复兴夏朝的国王。当时夏朝的政治事务被韩傕篡夺,邵康躲在民间积蓄力量,终于夺回了国家的主权。当时曹魏被司马师排挤,狄威曹茂论少康中兴,不是一个简单的评价人物。这应该有两层意思:第一,曹茂用赞美邵康的方式告诉大家,他是一个有野心的君主,立志成为邵康和中兴大尉;其次,通过大臣们的反应,看看大家是否还赞成曹魏的言论,以此来判断谁能笼络和利用他们。

曹茂的方法可以说是非常高明的。最后,经过两天的讨论,他的大臣们至少在表面上同意了他的观点——邵康强于刘邦。但在我看来,大臣们似乎并不是很认同这个观点,只是因为曹茂的身份,他差点被曹茂逼着表态。这还不够。曹茂还命钟会把这次讨论的过程记录下来,有点拖沓。只要是最后认同邵康的大臣,都可以曲解为认同曹魏和中兴。

曹茂这一次,不知道聚集了多少曹魏大臣的心,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必然会引起司马昭的警惕。这个小皇帝聪明,确实长得有点像曹操。

被困在井底,孤注一掷

此后,曹丕只与文官、士子讨论学术问题,通过讨论学术、宣扬教化来提拔一些人,算是培植自己的势力,但与司马昭不断加速的篡权进程相比,只能是杯水车薪。

甘露元年,"命司马将军王文加大都督,扮演无名,冒充黄阅"。甘露二年,诸葛诞不征,发兵造反。第二年,他被司马昭平定。需要注意的是,诸葛诞反叛的是司马昭,而不是曹魏政权。甘露三年,诸葛诞平定后,"大将军司马文王,丞相,晋公,食邑八郡,九溪"。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加九锡是彻底篡位的前奏。在此之前,王莽加九锡,曹操加九锡,然后汉朝两次终止。

甘露四岁的时候,"黄再长,见宁陵县界井"。黄龙是土德的标志,曹魏自称土德,代替了大汉的火德。本来应该是吉利的,但是曹茂有不同的理解:

该看龙了,咸以为吉祥。皇帝说:"龙,君德也。天不在天,地不在田,数在井上,不是好兆头。"他仍然写关于潜龙的诗来嘲笑自己,但司马文王讨厌它们。——《汉书·晋春秋》

曹茂基本上是在以一种半公开的方式抱怨,司马昭听到这件事时感到厌恶。他觉得小皇帝忘恩负义,两人矛盾逐渐激化。

在甘露五年后,困在井里的黄龙曹茂终于忍无可忍,发出了"司马昭的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以待毙。今天,我应该向你和其他人索取"呼,发动了兵变,这既幽默又残酷,实际上是皇帝对臣子的兵变。他对当时的三位大臣说了这句话,他们是王诜、大臣王京和三旗的常侍王业。这三个人中,只有王靖出来劝皇上继续忍耐,发动兵变的几率微乎其微,不合适。但此时此刻的曹茂实在忍无可忍,留给他的时间真的不多了,于是他终于开战了。另外两个人,去告诉司马昭,让司马昭做好一切准备,在战斗中杀死曹。

事件评估

有人后来在这里评论说,要不是王诜和王业的告密,面对毫无准备的司马昭,曹茂有很大的机会成功。但我想说,即使有幸成功,曹茂也不过是他后来的粉丝袁子友的命运(在北肖伟庄帝袁子友杀死权臣尔朱荣之前,他曾说"宁为贵族乡公而死,不为汉室皇帝而生。"虽然杀了尔朱荣,但是尔朱荣的侄子替叔叔报了仇,然后杀了袁子友。司马的权力已经成为现实。司马昭死后,许多姓司马的人会继承政治遗产,继续掌权。

而更多的人是在指责曹茂急躁,愚蠢。看似合理,但真的是这样吗?上一段我说了,司马的权力已经变成了。如果不发动兵变,我们也只是多活几年,无法扭转局面。曹太祖作为大魏国的皇帝,有着茅五帝曹操的血脉,也有他的骄傲。陈升和光武可以说"今天死了,策划大事也就死了。如果你等死,你的国家就会灭亡"既然如此,曹茂为什么不能慷慨赴死?汉献帝是一种人生境界,贵族乡公也是。我们可以认同汉献帝的选择,但不能责怪曹茂的决定。

曹茂以英勇的死,赢得了皇帝的尊严,理应得到后人的尊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