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统治时期的蜀汉百姓的生活水平怎么样?(刘备蜀汉真实实力)
人们每次提到三国时期,都知道魏蜀吴三国,以及三国之间的各种斗争或联盟,都是当时那些人的事迹,但他们似乎很少关注人民的生活。虽然后世很崇拜刘备,但毕竟天下不在刘备的管理之下。那么当时刘备统治下的蜀汉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呢?如果不看刘备,只看他统
治下的百姓,当时百姓的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今天就让边肖带你去看看吧。1.刘备统治下的蜀汉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三国时期诞生了无数的英雄,他们经过不断的演绎和理解,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固定人员。
比如你一说到诸葛亮,就想到聪明如妖;说到曹操,他是乱世英雄;而刘备的个人设计,永远等于仁义爱民的标签。这种固定影响的原因是过去的人了解三国历史的途径太少。
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人都颠覆了对三国人物的刻板印象,比如刘备,从一个单纯的仁厚爱民的形象,变成了一个愿意以压榨百姓为目标的皮厚的人物。这从刘备入蜀前后蜀中百姓的生活就可以看出来。
三国时蜀称益州,在刘备取益州之前,和刘璋是治理益州的父子。在柳岩就任益州牧之前,就有马祥、赵左等人数万人聚集在益州作恶。柳岩上台后,首先"迁徙绵竹,安抚叛逆,网开一面"给人民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然后"偷米贼断了路.....杀了全州豪强王献、李全等十余人,以示威胁"州里的豪强哄抬米价,柳岩找了个借口把米价处理掉,为人民谋一条生路。
其子刘璋继位益州牧后,虽无建树,但刘备兵围京师之时,史书记载"官员和民众都渴望战斗到死"看得出来他和刘章很受欢迎,面对这样的场面,刘章说:"父子俩在州里二十多年了,没有一点恩情给百姓添堵。人民打了三年仗,草木皆兵者恐难安!"他没有为了私利而与刘备破鱼死网破。为了这座城市的人民,他选择了投降。
刘璋说"在州二十多年,没有好心加人",是谦虚,诸葛亮隆中对曾经评价:"刘章是弱者...殷敏·郭芙刘璋在这里的软弱,意味着他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然而,在柳岩和刘璋两代人的治理下,益州人民有了20多年乱世难得的安定,直到刘备入蜀,这种平静才被打破。
刘备刚进益州时"军力不足,所以我很担心"而且有人给了刘备建议"铸造一百美元来拉平价格,让它更官方",果然"几个月之内,宝藏丰富了"。这种方法就是创造一种新的货币,强制其价值是以前五铢的100倍。这种操作类似于后世人为制造通货膨胀,把人的财富集中在自己手里。
另一方面,战争频繁,柳岩和刘璋在这里是因为他们的"想逃离这个世界"概念,很少有主动战。诸葛亮在位期间,从建兴六年(228年)到建兴十二年(234年),发动了七次北伐。短短六年,平均每年都有战争,还不算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入蜀后发动的战争。一年一度的战争导致"在国内是贫瘠和残疾,在西方是苦涩"。
诸葛亮死后,他的继任者姜维走得更远。从238年到262年的24年间,他进行了11次北伐。难怪东吴的谢雪曾经说过:"入朝不闻言,野民皆香。"当时蜀汉人口不足百万,却承担了近十万军队和四万官员的开支。人民的生活可想而知。
自古以来,尊刘贬曹似乎是人们的主流,但如果当时的人们有选择的话,恐怕没有人愿意留在。只要回答那句话"兴,百姓遭殃;死亡让人痛苦"。其实对于百姓来说,姓刘姓曹姓司马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命。人民需要的是安居乐业。谁能做到这一点赢得世界?
2.刘备和诸葛亮是如何治理蜀汉的?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在东汉末年这个历史时期,令人惊讶的是,刘璋父子比当时的其他政权要弱很多。为什么?因为父子俩只喜欢和平,不喜欢战争,所以政权虚弱也是可以理解的。众所周知,当时如果政权强大,那么战争肯定是不可避免的。打架夺权在当时已经是一种形式了。政权虽弱,却实实在在造福于民。没有战争的地方,人民自然过着舒适和平的生活。当然,这是刘章父子的梦想。他们没有太大的野心,只向往平淡的生活。
当然,在古代,越是安逸的地方,越容易受到其他强大势力的攻击。刘备看中了这个地方。先是占领益州,然后逼刘璋投降。刘璋一投降,就意味着四川的安逸时期即将结束。刘备投降后接管了这里的统治。与之前相比,虽然百姓的耕地数量和人口数量变化不大,但是因为当时这里的国力相对较弱,刘备并不是那种向往安逸的人。他想加强政治权力来实现他的野心。如果一个弱小的地方加强了它的军事和政治事务,它肯定会从人民中被剥削。但当时军队的战备与当时的国力完全不成比例,所以对人民的剥削也会上升,人民的负担也比以前的刘璋时期要重得多。
当然,仅靠向人民收税还是无法养活军队的,于是刘备想出了另一个办法,那就是利用朝廷对物价的控制。他想从民间挖出更多的财力来供给军队,进攻曹军,可想而知,这一时期的百姓虽然有了自己的耕地,但沉重的赋税却让他们的生活水平降低了不止一个档次,与影视剧中的仁政王形象大相径庭。
刘备统治结束后,诸葛亮接管了这里的政权。诸葛在位期间,主要的国事还是在北伐上,并没有对百姓产生什么有效的改变。因为北伐,他给人民增加了更多的负担,他有限的力量跟不上一些超出他能力的事情。然而诸葛亮明白一味的惩罚百姓是没有好处的,却又无可奈何。他只好以自己为榜样,把家里所有的财物都拿出来安抚人心。但毕竟民不聊生,大多数人还是以自己的生活为重,没有统治者的远大抱负。所以刘备和诸葛手里的蜀汉政权下的人民生活水平很低。
诸葛亮死后,费祎和蒋琬管理国家大事。他们停止了之前的北伐,奉行的是拥军政策,因为人民和国家已经无法支撑军队的需求了。可惜费祎遇刺身亡,国家大事的大权再次转移到诸葛后人姜维手中。姜维继续诸葛未竟的北伐,百姓生活负担沉重。姜维一次次的征战,把四川人民压榨到了极点。最后,蜀汉政权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当时蜀汉有90多万人,却要为近10万名士兵和4万多名官员买单。可想而知人们的生活被压榨到了什么程度。对于普通人来说,过上好日子才是最重要的,皇帝姓刘还是姓曹根本不重要。这是亘古不变的原则。
3.蜀汉是如何灭亡的?
蜀汉后期,姜维北伐使蜀汉国力消耗巨大。太监黄浩、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老将张仪都开始反对姜维北伐。姜维觉得压力很大,不敢回成都。他在堆中安顿下来,储备军事资源,继续筹划北伐。另一方面,诸葛瞻等人也想除掉黄浩,但却无能为力,因为刘禅非常喜欢黄浩。
景尧六年(263),姜维得到消息,钟会在关中掌管军队。上表中,刘禅派遣张仪和廖化去驻守虞。然而,黄皓听了鬼魂的话,告诉刘禅说敌人不会来了,蜀汉大臣并不知道这件事。直到魏军伐蜀,侵汉中,刘禅才派张仪、廖化去救,但为时已晚。姜维把钟会的军队堵在剑阁,没想到邓艾从景谷路偷袭,进犯绵竹,大败诸葛瞻。刘禅一方面调动严羽支援成都,另一方面召集群臣商议。乔舟敦促刘禅投降。
姜维接到刘禅的诏书后,试图借钟会之手恢复国家,但计划走漏,姜维、邓艾和钟会都被杀。从那以后,蜀汉彻底灭亡了。
最新留言
暂无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