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之死为何李严哭的最伤心甚至激愤而死?(诸葛亮死后李严的反应)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14 23:26

在很多人眼里,诸葛亮和李延的关系可能是"政敌"这个词用来形容。特别是刘备指定李严和诸葛亮为托付孤儿的大臣,诸葛亮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因为刘备对诸葛亮不放心,没有充分信任他,所以选择了两个人。两人后来确实在很多方面有很多不同意见

。但诸葛亮死后,哭得最伤心的是李严,最终甚至是气绝而死。可见他当时的悲伤绝对不是假的。为什么?李严和诸葛亮是什么关系?

刘备经过对李延多年的观察和在永安宫一年多的亲自考察,决定任命他为托管大臣,与诸葛亮一起。并让李延掌管军务,诸葛亮掌管政务,共同协助刘禅。

但是,向来看人和贼都很准的刘备,真的错了。李严不但没有和诸葛亮一起收复汉朝,反而给诸葛亮添乱。

1.李炎是怎么拖后腿的?

李燕确实有两把刷子。他可以带领5000兵马消灭数万暴徒,也可以带兵消灭造反的少数民族。还懂得兴修水利,在政务上重视农桑。但在人生追求上,与诸葛亮的奉献天下相比,他是拖了后腿的。

李严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做一个大部长,如何增加自己的权力。蜀汉的未来似乎与他完全无关。

排挤同事,傲慢自负。刘备任用李延也是他益州老臣的身份,希望李把益州派拧成一股绳,与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共同治理蜀国。然而,李炎却恰恰相反。首先,因为官邸的搬迁,他和同事杨红闹翻了。杨红愤然辞职回家。下属王充,处不来。怕被陷害,直接投奔魏。而且和自己同级的官员也相处不好。整天狂妄自大,不正眼看人!利润是李炎带来的一塌糊涂...

贪心,只知道往上爬。只是不知道团结友爱,李延还想着和诸葛亮比试。由于蜀与江东和解,永安不再需要重兵把守。诸葛亮向刘禅汇报,把军事重点放在北伐上。按理说,李延是军事大师,应该为光复汉室的事业而努力。但他先是力劝诸葛亮称王,让他跟着升官发财;他还要求建立霸州,自己担任霸州刺史;后来他拒绝去汉中前线伐魏,并扬言要投降魏以谋求最大利益。

逃避责任,陷害诸葛亮。建兴九年,诸葛亮再次出兵攻魏,李延负责后勤支援。因为夏天多雨,运粮困难,于是李严给诸葛亮写信说运粮困难,建议退兵。诸葛亮撤退后,李嫣然向刘禅报告说,诸葛亮正在假装撤退以吸引敌人。诸葛亮班师回朝,李严说还有很多粮食,为什么要撤?……一心推卸运粮不利的责任,诬陷诸葛亮无故退兵!

2.诸葛亮对李延的宽容

虽然李延是这样一个拖油瓶,但诸葛亮还是认同他的才华,尽力包容和满足他。李严的同乡马可曾告诉诸葛亮,李严别有用心,建议诸葛亮做好准备。诸葛亮觉得现在国家危在旦夕,是时候大家齐心协力了。他应该和李炎互相包容,一起为国效力。

李延在汉中借故用兵时,诸葛亮知道了李延谋求名利的企图,于是要求将李延升为骠骑,并要求任命李延的儿子李丰接替其父在江州的位置。李延一满足他的期望,就去汉中打仗了。

李延到汉中后,诸葛亮把后方的事务都交给他,自己去前线领兵打仗。诸葛亮在查明李严脱罪陷害自己的真相后,并没有将他们全部杀死。面对朝廷中柳岩、魏延、吴懿、高翔、吴班、邓骘、费祎、许允、姜维、上官奇、胡姬、闫妍、杜毅、盛博、樊棋等派系的压力,诸葛亮没有趁机杀掉李延,而是上书请求将李延贬为庶人,将儿子李丰贬为官吏。

最重要的是,诸葛亮还写信给李延的儿子李丰,让他告诉他的父亲,他必须反思一下,如果找到合适的机会,他会让刘禅再次使用他。

或许李延在普通百姓期间唯一的期待,就是通过诸葛亮的推荐,能够再次入朝为官。至于其他的,他就指望不上了。从那天的联名弹劾可以看出,他是单身,没有朋友。

当李延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时,他想了很多。第一,他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会翻身了。也有人认为托孤大臣,也是始皇帝,实在是被世人所不齿;最后,想到自己在地狱,我该如何向刘备解释?想到这里,李燕又气又莫名。

3.李炎为什么会死于愤怒?

关于诸葛亮的死,如果以常理来衡量,李延应该是最幸福的。即使是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也未必希望诸葛亮早死。但实际上,诸葛亮死后,李延不仅没有报仇,甚至说自己是当时最心痛的人,那么李延为什么要为曾经的政敌之死痛哭流涕呢?是因为他既往不咎,刚正不阿的本性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其实这其中的原因在三国志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记载:"十二年,病逝。通常,季良应该弥补自己,但后人不能,所以他很生气。"

诸葛亮去世那年,李严被流放到梓潼三年,从掌管蜀汉的大臣的宝座上跌落下来,成为一名平民。李燕的内心无比痛苦。在梓潼的三年,他一直想重返朝廷,而重返朝廷的唯一希望就是诸葛亮重新启用他,所以他一直在等待诸葛亮的"变心"可是他最终等来的却是诸葛亮去世的消息,怎么能不悲痛呢?此外,李彦深明白一个现实,如果诸葛亮不激活自己,那么在蜀汉的法院没有人敢,没有人会激活自己。

所以,李严对诸葛亮之死的悲痛,并不是出于对诸葛亮的尊重和不舍,而是出于对自己无法再被朝廷启用的绝望。

那么诸葛亮死后,为什么李严觉得不能再被朝廷启用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李严被诸葛亮亲自降职。以诸葛亮在蜀汉的影响力,后人没有诸葛亮的允许是不敢越雷池半步的,私下决定取消对李延的处罚,使他重回朝廷,连刘禅都不敢。

我们可以看看诸葛亮生前对蜀汉朝廷的重新规划来证明这个道理。早在诸葛亮死前,他就提拔蒋琬做丞相府衙役。后来诸葛亮对外作战,尤其是李严被罢黜之后。蒋琬负责后方的粮草运输,蒋琬的能力得到诸葛亮的认可,所以诸葛亮曾对刘禅说"如果我不幸去世,我应该把我的事情托付给蒋琬。"

如果我不幸死去,蒋琬可以代替我。事实上,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即提拔蒋琬为吏部尚书,加了所有的侍卫和节假日,担任益州刺史,不久就当上了将军,记载了正史,封了安阳阁,成为继诸葛亮之后的蜀汉第二位宰相。蒋琬很快成为一名非常重要的官员。同时,蒋琬还向刘禅推荐了费祎和董允,希望刘禅重用他们。这两个人的名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

没错,就是诸葛亮在《列子》中向刘禅提到的那两个人。前有诸葛亮推荐,后有蒋琬推荐,费祎和董允升迁很快。蒋琬死后,他们还担任大臣,掌握朝廷大权。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是蜀汉四大名人"四个阶段"。

也就是说,诸葛亮死后,蜀国的朝廷实际上是掌握在诸葛亮提拔的大臣们手中,而这些人也是诸葛亮最忠实的追随者,他们为完成诸葛亮未竟的北伐事业而努力了一生。所以诸葛亮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影响还是存在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诸葛亮不启用李严,那么蒋琬、费祎、董允等人就更不可能违背诸葛亮的意愿私下启用他,尤其是李严与诸葛亮的矛盾在于是否继续北伐。蒋琬等人是北伐的坚定支持者和实践者,那么反对北伐的阎如何得到蒋琬等人"大赦"然后呢。

李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诸葛亮死后,远在梓潼的李严伤心欲绝,最后"愤怒而死"。

通过李炎的死,我们或许可以对他的性格猜测一二。一个曾经被刘备委以重任,被授予诸葛亮"处理公务,解决问题从不留人"备受推崇的辅政大臣最终将无法继续为官"愤怒至死"可见他内心的阴暗和卑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