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邈和诸葛亮有什么恩怨李邈为何诋毁诸葛亮(李邈字彦思少有才略翻译)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14 19:52

李妙原本在刘璋手下。后来刘备占领蜀国,李妙受命从事。此后,他一路升迁,先后担任参军丞相和韩安将军。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马季丢了街亭,应该是按照他之前的军令来问的。李苗劝诸葛亮,如果杀了马季,只会损害自己的士气和实力,但诸葛亮不听,派他回蜀国,

李苗从此一怒之下。其实李苗也是一个性情中人,经常会自发行动,但这种性格最后给他带来了灾难。

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蜀汉,但他还没来得及征服,就病死在五丈原。诸葛亮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在蜀汉享有很高的声誉,所以对他的死深感悲痛。就连诸葛亮的政敌李严、廖立等人,也不是哀悼就是亲自为他落泪。

但是,也有不和谐的声音。一人得知诸葛亮病逝后欢欣鼓舞。这个人就是李妙,当时的丞相参军兼大将军韩安。《华阳国志》记载,李妙为此曾专门写信给刘禅:

"吕禄和霍禹也许并不叛逆。孝不好杀臣,臣畏其威,主畏其权,故奸生。强兵拿着一根明亮的棍子,看着狼。五大纲要& # 39;我经常处于危险之中。今明亡,宗亲得全。西戎是歇息,大小是庆典。"

吕禄是汉高祖皇后吕雉的侄子。吕后死后,他的侄子吕禄和卢蝉掌握了军权,策划了一场叛乱。霍光是汉武帝的遗孤势力,曾经辅佐过汉武帝赵迪和汉武帝宣帝两代皇帝。当时李苗把诸葛亮比作吕禄和霍光,说自己急于见狼,其实是在暗示诸葛亮权威太重,有不忠之心。现在老天有眼,终于盼来了诸葛亮的死。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大乐事。那么诸葛亮死后,蜀汉举国哀悼,但是为什么李妙却欢欣鼓舞呢?

1.性格造就了它。

李苗很有才华,但性格狂野直爽。说得委婉一点,他直言不讳。说白了,他就是看不清形势,分不清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李妙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了。比如2014年刘备入主益州后,李妙抓住机会在一次宴会上指责刘备说:

"魏震以将军宗室为心,委以招揽盗贼之责。在元恭工作之前,他先被打败了。把将军对国家的蔑视当成是非常不恰当的。"

意思是刘章邀请你去四川帮刘备,你却拿走了刘章的基业,这不地道。

怎么说呢?如果李妙不喜欢刘备,也不用为他卖命。然而,李淼身为刘备(从事益州)的官员,却说刘备不应该试图夺取刘璋的继承权,这是不典型的"拿起碗吃肉,放下筷子诅咒母亲"嗯,这是一个傻瓜。任何人都会生气,刘备也不例外:"明知不适合,为何不帮?"岳:"土匪不敢,但也无能为力。"

刘备的意思是,既然你认为我错了,当初为什么不帮助刘璋?李妙脑袋一热,就说不是不想帮忙,而是能力有限帮不上忙。这叫什么?当时要不是诸葛亮阻止,李妙早就被刘备点中了。

2.与诸葛亮有宿怨

228年第一次北伐时,因为马谡丢失街亭,北伐失败。不仅如此,马谡畏罪潜逃,诸葛亮为了军纪准备斩杀马谡。或许是李妙和马谡关系不错(李妙和马谡参军当宰相),所以李妙拿"秦赦,以霸奚戎;朱朱玉子,第二不竞争。"劝诸葛亮不杀马谡的例子。

如果蜀汉第一次北伐,马谡没有失陷街亭,张合援军攻入陇右,诸葛亮早就战果辉煌,至少可以拿下陇右五郡。从长远来看,拿下凉州问题不大。马谡虽然很受诸葛亮器重,但不杀不足以稳定军心。为什么要赏罚不明?所以对于诸葛亮来说,马谡必须杀。

李苗看不清形势,引起诸葛亮的不满,于是把李苗送回成都,不再让他在身边当谋士。这对于自视甚高的李妙来说,相当于被打了一记耳光,从而埋下了对诸葛亮的怨恨。

3.派系纷争

自刘备入主益州以来,蜀汉出现了荆州派、益州派和东周军三大派别。荆州派是刘备的班底,东周军是在柳岩、刘璋掌管益州时就存在的,主要由关中、南阳流民组成。刘备、诸葛亮时期,荆州派占据统治地位,与东周军联手镇压益州派,引起益州地方势力的不满,益州广汉郡淇县人李淼就是益州地方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益州地方派系一直反对诸葛亮北伐,这也是原因之一。其次,诸葛亮非常重视荆州人,有任人唯亲之嫌。这些可能也是李苗反对并对诸葛亮不满的原因之一。

刚愎自用、口无遮拦的李苗,在当时蜀汉朝野一片悲痛之中,有点格格不入,真的格格不入。

《华阳国志》记载:"皇帝很生气,把他送进监狱惩罚他。"刘禅大怒,先是囚禁了他,然后杀了他。李苗情商有点低,吃了不少苦却不长记性。他的死纯粹是他自己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