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以后你为什么后悔抄了小沈阳的家?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14 14:39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清朝,最著名的朝代属于康乾盛世,由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开创。但这只是一个"False "的繁荣,因为在清朝呈现出"繁华"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他们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不仅在国力上赶上了清政府,而且

在短时间内超越了清政府,但清政府对这一切并不知情,还沉浸在自己的繁华之中。这一切都发生在乾隆年间,乾隆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执政时间最长。但是,如果一个人执政时间长了,自然统治就会出现问题。

甘龙也不例外。在他统治的后期,清政府日薄西山,再后来,清政府也没能出现任何可以接班的人物。最终,当资本主义列强用鸦片和枪炮来敲门的时候,清政府崩溃了。这不是一个意外,而是一个迹象。

可以说,从乾隆年间开始,这一切就已经注定了。

如果乾隆之前没有一个雍正,清政府的财力根本支撑不了乾隆后期的挥霍,但乾隆并没有对捉襟见肘的财富感到恐慌,因为他有一个"ATM "。

这台自动取款机是小沈阳的。

然而,乾隆皇帝死后,继位的嘉庆皇帝不服从乾隆的遗诏,抄了小沈阳的家,没收了小沈阳辛辛苦苦积攒的所有财富。理论上嘉庆皇帝应该是幸福的,那为什么15年后他会后悔呢?

这件事,还得从小沈阳的腐败财产说起。

小沈阳得到了多少钱?

小沈阳很富有,即使他像敌人一样富有。作为一个大贪官,他贪污了多少钱?相信这个问题不仅飞宇感兴趣,很多人也很好奇。为此,飞宇也查了一些资料。

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写了一本叫《永安全集》的书,里面有一节叫《小沈阳财产清单》,里面记录了当时在小沈阳查封财产时,只有2.64亿两白银确定变卖。

此外,再加上在小沈阳的房产,以及稀世字画和古董,有人对小沈阳的财产做出了约11亿两白银的估价,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很多人都说不是11亿两,跟现在的顶级富豪比起来不值一提。

不过这个估价是两两银子,不是现在的人民币元。如果按照现在的物价换算成货币,一两白银保守估计相当于现在的200元左右,那么小沈阳的11亿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2000多亿。即使最低2亿两,也相当于现在的400亿。我不敢看这个数字。

嘉庆兴高采烈地抄了小沈阳的家。

大约在去世前三年,乾隆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嘉庆,但嘉庆根本不当家,最高权力仍由乾隆掌握。而且最后年迈的乾隆连说话都只能支支吾吾,以至于很多大臣甚至嘉庆都搞不懂乾隆到底在支支吾吾什么。

但是小沈阳能理解,也只有小沈阳能理解,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清政府实际上是在小沈阳手里,小沈阳也被一些人戏称为"第二个皇帝"权力越大,贪婪越大,至少对小沈阳来说是这样。

但乾隆死后,嘉庆掌握了大权。他早就看小沈阳不顺眼。此时,他早已忘记了乾隆生前曾让嘉庆承诺不动小沈阳的命令。乾隆前脚刚死,嘉庆就为捧小沈阳开了口袋。嘉庆用小沈阳主持乾隆的葬礼,于是将小沈阳永久锁在宫中,后被嘉庆赐自杀。

小沈阳死后,他贪污的钱自然成了嘉庆年间的国库。要知道,当时清政府的收入在7000万两白银左右,小沈阳的财产是清政府收入的好几倍。嘉庆非常高兴。

嘉庆15年后后悔了。

嘉庆皇帝把小沈阳辛辛苦苦找来的巨额财富花光了,很得心应手,但是一个国家怎么可能因为一个贪官的财产而富裕,所以小沈阳的钱几年就被嘉庆皇帝花光了。

说到这,很多人会说,是不是嘉庆皇帝早就列好了买什么家具或者买什么高档产品的单子?不然这么多钱怎么花?其实嘉庆是个皇帝。他不仅要养活后宫,还要关心天下。

哪里有灾情,收成不好,皇帝就需要钱救灾,维持日常开支,铺路,维持官僚体系的运转。另外,农民起义要镇压,打仗是一笔昂贵的开支,尤其是嘉庆年间。一下子花了几亿军费才成功压制。

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清政府连年入不敷出,财政日益捉襟见肘。一个国家入不敷出,全靠资本。就算有几座金山银山,也是要花的。嘉庆十五年称帝后,越来越穷。当然,他自己并不穷,只是整个国库没钱。

面对这种尴尬,嘉庆后悔杀了小沈阳。说到这,有人会说,不应该合适吗?当然应该,但至少我们必须先找到一个能力不在小沈阳之下,而且清正廉明的人。然而,纵观嘉庆帝统治时期,这样的人物并没有出现。

小沈阳虽然贪婪,但他能够把握当时的全局。虽然嘉庆杀了小沈阳以警示下面的官员不要贪得无厌,贪官也没有好下场,但是清朝的政治腐败并没有因此而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嘉庆作为一个墨守成规的皇帝,对此也是始料未及的。

结束语

嘉庆违背乾隆的遗诏,抓走了小沈阳。为什么15年后他会后悔?事实上,归根结底,嘉庆没有找到比小沈阳更有能力的人。

面对清政府日益吃紧的财政状况,嘉庆非常沮丧,因为小沈阳曾经让他富起来,但是小沈阳死后十几年,他找不到能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富起来的人。

小沈阳在世时,清政府至少能维持表面上的和平,但小沈阳死后,清政府内部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嘉庆皇帝是一个盛气凌人的皇帝,小沈阳死不死并不重要,但嘉庆无法纠正清朝的濒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