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曹操是汉朝正统,为什么后来被刘备取代了?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14 07:00

现在如果要说三国时期谁是正统,很多人会认为是刘备,但其实这种观点很大一部分是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但实际上,当初被认为正统的并不是刘备,而是曹操。但是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曹操是汉朝贼,怎么能算汉朝正统呢?那么你对历史上的曹操有什么看法?曹操为

什么会被刘备取代?今天就让边肖带你去看看吧。

1.为什么曹操一开始是正统?

受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刘备几乎成了“汉朝正统”的代名词,但实际上“曹魏正统”这一说法长期以来一直是主流认识。从魏晋到唐末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曹操被公认为“汉正统”但五代以后,人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刘备后来居上,成为“正宗汉”。

后来居上的刘皇叔,与五代以后编纂的史书有相当大的关系,并受到宋代《教科书》的影响,逐渐成为民间的正面人物。所谓“手过膝,耳垂肩,面如冠玉”这种外貌描写,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是找不到的,是后人所附。

曹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汉朝的正统。刘备为什么后来居上?这实际上与宋代一位非常著名的学者有关,他就是《资同治鉴》的编者司马光

对于司马光,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他了。砸缸”的故事,其实司马光是否砸缸救人,这个还有待历史学家去发现。但毫无疑问的是,司马光改变了后人对刘备的看法,把他上升到了“汉正统”的地位。

刘备取代曹操成为汉朝新代言人,都是司马光一手造成的。其实这要从晚唐五代的风气说起。

2.刘备为什么要代替曹操?

在魏晋以前乃至唐末,很少有直接歌颂刘备等人的文学作品,如著名诗人李白和他的“大作家的骨头都是你的画笔,在天院和而我是从小在你身边长大的谢”直接歌颂的是建安时期的曹操、曹植等人。直到唐末才有零星的赞美刘备等人的诗,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刘禹锡的那句“贵国少女被掳,到魏王宫中跳舞”这可以说是最早一批确立刘备立为正统的诗了。

同时还有怀古所作的蜀、魏、吴三首诗。为王庆幸的是,中山之后,建国如何命名蜀都”直接光明正大的把刘备当成了汉朝的正统,大肆宣扬他是中山的后裔。

当然,在初唐和中晚唐时期,也有一些描写蜀人的诗词,比如岑参的《我祖与吴侯云雷相见》和李白的《照顾鱼水,处处云》等,但显然这是关于诸葛亮和刘备的故事,而不仅仅是刘备。

晚唐诗人为刘备的正统地位开了一个先河,但真正的渊源其实还是在司马光的《子鉴》中,这还是基于“魏不过空之前刘备和蜀国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曹操等人受到了打压。在朱的《资治通鉴》中,更是依据《蜀志》中的历年记载,刘备的地位得以彻底确立。

《东坡支林》等笔记记载,当时有关三国的文字在民间相当流行,民众已经接受了刘备作为汉朝正统继承人的形象。那么这个有趣的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要知道,《子同治鉴》之前的史书大多是以“曹魏”为核心的正统学说,为什么到了宋代之后才被评价为变?

这实际上是因为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命运观”被“血缘观”所取代。曹丕在称帝前就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并长期延续"十三州"之分,其上位完全符合程序,宋以后评价标准的变化与现实的历史背景有相当大的关系。

3.刘备后来居上

人们在唐朝末年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导致了天下的分裂,人们开始重视“血统”重视它。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大量进攻中原,这使得中国人逐渐强化了"民族"与"血缘"的关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血缘相关的人才是最可靠的。

另一方面,"天命" "的标准实际上已不再适用于当时的实际情况,而五代中每一个自称为"天命归来"的割据者也很难说哪个更可靠。宋朝虽然再次实现了中原王朝的统一,但始终没有解决辽国问题,宋朝人的心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晚唐五代的很多事情影响了宋朝,尤其是北宋。例如,李商隐的诗歌直接影响了"昆西体",贾岛等人的诗风被北宋继承为"晚唐体","尊刘抑曹"的风气自然从晚唐流传到北宋。

《紫同治剑》的作者司马光是那个时代的人物,他不可避免地受到那个时代环境的影响,所以他抬高刘备的地位也就不足为奇了。宋朝以后,元朝是外国。元朝的历史虽然短暂,却留下了很深的痕迹。所以明朝以后的史家还是把刘备当做正统。清朝入关后,这种思潮已经定了,清朝皇帝没必要大费周章。

更重要的是,元朝和清朝的皇帝其实更认可刘备的正统地位,因为“让道”和“天命”这一招已经被后人揭穿,因为他们的游牧身份更不可能成为“天命之人”。相比之下,虽然尊刘备不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但比起尊曹操来,麻烦要少很多。

刘备和曹操的正统地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已经完全成为正面人物,而曹操则成为反面人物。后来在以言情为主的剧中,曹操和刘备彻底刻面了。不知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