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机在1960年写了一封辞职信,为什么万历皇帝没有回信?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14 05:13

李廷机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大臣,曾任内阁首辅。对于李廷机的评价,他被认为是古代为数不多的清官,《明史》对他的记载中有一句话:"有事的时候特别坦诚自然深刻,也相当偏激无知。"可见李廷机是个聪明人。然而,正是因为李廷机诚实和脸皮薄,他无法忍受内部的

气氛。他打算给皇帝写信辞职,但万历皇帝没有回应。自那以后,李廷机在五年内总共提交了123份辞呈,但没有一份得到皇帝的批准。这是怎么发生的?

李廷机内阁记录

古人云,一国不能一日无君。也就是说,皇帝在关心天下的时候,总是想着国家。

但是,到了明朝,出现了这样的皇帝。因为迁怒于大臣,他在宫门待着,不理朝政三十余年,成就了后人所说的"六不"——没有郊区,没有寺庙,没有法庭,没有景象,没有批准,没有议论。

因为这个"六不"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甚至朝廷很多大臣都没见过皇帝的真面目。

这位慵懒长寿的爷爷,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万历皇帝。

如果皇帝什么都不做,那个国家还有那么多重要的事情要处理,这个担子自然就落在了朝廷的内阁大臣肩上。

这发生在万历王朝的内阁记录李廷机身上。

李廷机虽然贫穷但渴望学习,却很聪明。

科举考试,先是乡试,中了第一名,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了第一名。

拿下谢园和汇源后,李廷机自信地转向"冠军"发挥你的力量,幻想自己能够"只要三元",

但是他在宫中考试的时候,当时的首辅申时行,还是很厉害的。作为审查员,他根据封面来判断一本书。他觉得这一届的候选人中,朱国佐的颜值很高,就把状元的帽子扔给他。

李廷机不得不满足于完美,并获得了第二名,因此他的专业知识突然变成了怨恨。

高中毕业后,李廷机被授予剪辑。忍痛迁国献酒,任南京吏部右侍郎、礼部右侍郎。

随着资历的积累,李廷机的官职也得到了一点点的提升。过了20多年,终于在万历三十四年,他被提拔重用,入阁为录事。

得到重用的李廷机,踌躇满志,想做点什么,去完成学者们极力追求的"以家治国,平天下"我的夙愿。

就在他想干一番大事业的时候,他发现,他要接手的这个法院,只是一个烂摊子。

朝廷9个部门55名官员,现在只有31人在朝工作,缺员24人,空缺率40%!

这意味着在职人员拿着工资,却要干两个人的活。

这就是明朝和其他朝代的区别。别的朝代都是冗员满满,让朝廷不堪重负,而明朝空缺那么多,真的是少有的朝代。

古代的官员从秦始皇开始就有设置,每一个官员都像是帝国运行机器的一部分,有着实际的功能。目前,这台大机器缺少这么多零件,要使它正常运转是非常困难的。

123人辞职

万历皇帝对大臣们很生气,突然"旷工"多少年了。

他可以不上班,但法院要运转,还有很多世界大事要做。我们做什么呢

明朝的程序大致如下:

当地发生事情,地方官员要把奏章提交给皇帝请示。皇帝看了奏章,如果同意,就用毛笔回复,送一份给各部出版,这叫"回复";如果不同意,那就写评论,提出处罚意见。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处理方式。皇帝在皇宫里留下了他的副手们的奏章,他没有讨论或批准这些答案,也就是说,他不置可否。这种行为被称为"留在中国",也称为"留在中间不发"。

万历皇帝刚刚通过"留在中国"这样,而且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很多年。

久而久之,留在宫中的奏章堆积如山,全国各地的奏章如雪片般飞来。

在这种情况下,内阁成员自然成为众矢之的,被骂是少不了的。在内阁成员中,首辅肯定是首当其冲的,这让李廷机的脸色很不舒服。

李廷机人品不差,为官作风清廉。他没有因为朝廷缺官而想到卖官鬻爵。他真的研究了一辈子,把自己读傻了。

起初,李廷机受到了一些责骂,这是可以接受的。几个月后,他有点不知所措。于是他准备向皇帝递交辞呈,离开。

但他没想到,皇帝竟然懒到连辞职信都懒得看。他连续递交了五份辞呈,都被皇帝拒绝"留在中国"是的。

但李廷机此时决心辞掉工作,于是卖掉了首都的房子,让家人先回福建老家。他在城外找了个破庙暂时住下,一边写辞职信,一边正常处理国家大事。

递交了一份辞职信,又递交了一份。就这样,他在破庙里住了5年,一共向皇帝递交了123封辞呈,结果却和第一封一样——杳无音信。

李廷机等了五年,没有等到皇帝的批准,却赢了一个"庙亭旧"昵称。

这下子李廷机彻底崩溃了,心说,如果你不和皇上说话,我就自杀!

于是冒着被斩首的危险跑回福建老家。

李廷机离开时仍然有点害怕,害怕皇帝会发现并调查他的罪行。谁知道他想多了。他死在河马小厨师,没有等皇帝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