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后期的为何斗志全无(为什么隋炀帝前后反差那么大)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14 01:26

杨迪后期没有斗志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心死了。从征服高句丽失败,南下江都的那一刻起,他的心就死了,在江都剩下的日子也不过是苟延残喘。杨光的一生可以说是"其盛也富,其亡也骤"如果你把杨光的一生分为两个时期,你会发现他的早期太顺利了,就像挂了电话一样。

杨广胜生于北周,四年(569),因其父隋文帝有功,被封为雁门郡公。这是什么概念?请参考西汉"费将军"李广和李广打了一辈子仗,却始终无法封侯,下来当了公爵(比侯高一级)。

建安十三年(581),他的父亲杨坚继位周成公,被封为晋王。二十岁(588年)统率南征,隋军所向披靡,一路推进到陈朝都城建康,还在隔河唱后庭花的陈后主成了他的俘虏。32岁时(600年),杨光打败了他的长兄杨勇,被封为王子。当了太子四年后,他的父亲隋文帝死了,杨光继承了王位,打败了反抗他弟弟的杨亮。

杨光继位元朝的第二年,"大业"在这个简单粗暴的标题背后,是杨光千古一帝的远大志向。杨光即位后的几年之内,四面出击,北宴契丹,西北征讨吐谷浑,隋朝势力延伸至青海,南攻城池,东南征讨,东南西北的蛮夷匍匐在他的脚下,成为"大业"的基石。杨光不仅对外开放新疆,扩大疆域,而且在国内建立大业,建都洛阳,迁都于此,开凿大运河,改革官制,规范科举。文志的武功堪比秦煌汉武,整个隋朝都在杨光的统治下度过了一生。

这一切来得太快了。杨光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完成了秦煌汉武用了几十年才完成的壮举。在这个过程中,杨光几乎没有遭受任何挫折,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杨光征服了高句丽。从大业八年(612)到大业十年(614),杨光三次亲征高句丽。三征严重消耗隋朝国力,人民贫困,阶级矛盾严重激化,各地农民起义四起。从这一刻起,杨光一帆风顺的日子结束了。

但是杨光是一个典型的"逆风"顺利的时候天下无敌,但是一旦逆风,从来没有逆风玩过的杨光就迷茫了。他残酷镇压农民起义,杀死所有被俘人员,企图通过恐怖手段吓退民众,但收效甚微。农民起义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增加了。

大业十二年(616年),石密率瓦岗军攻洛阳,向天下各郡发出檄文。杨光成了拥有无数书籍的罪人。大业十三年,他的大表哥李渊在晋阳出发,几个月后,入侵长安,占领家乡。这时,杨光失去了威望,不再是世界的主人。面对困难,杨光选择了逃避。他讨厌听到农民起义的消息,不愿意正视事实。他身边的臣子也喜欢,谎称谋反越来越少。杨光不断地安慰自己,欺骗自己,并陶醉于自欺之中。

试想一下,如果杨光能像汉武帝一样轮番自责,承认错误,积极应对,或许就没有机会了。当时长安和洛阳都在隋朝手中,这两个地方是历代政权称霸天下的根本之地。王割据洛阳是占优势的一方,李渊占领长安席卷全国建立唐朝。杨灿进入长安或洛阳安抚民心,再接再厉平定各地内乱,使隋朝第二年不亡。

可惜的是,杨光早年的一帆风顺,不仅让他没有正确认识自己,还助长了他的骄傲。他太骄傲了,在巨大的打击面前失去了信心,他的野心死了,他开始欺骗自己,逃避现实,最后死于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