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清朝多少兵力为何使用的是北洋军(辛亥革命时清朝兵力)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12 17:13

武昌起义时,袁世凯52岁,不得不留在家中。但随后的事态发展,再加上各方面的消息,对袁世凯越来越有利。来巴结你的人络绎不绝。他们看重的不是袁世凯的人品,而是他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北洋军。事实上,除了北洋军,朝廷还有八旗军、吴伟军军、地方武装等等。

辛亥革命时清政府在全国有多少军队?

据说清朝的军队总数不下百万,但大部分都是旧式军队,根本不能用来对付新军起义。

朝廷真正有些战斗力的军队是北洋军,训练了10多年。

两年前,袁世凯悄悄避开了各种争议。虽然他被罢官在家,但他仍不甘心做一个田舍翁。他还在通过各种渠道遥控着北洋军的行踪。这些连朝廷都不重视的士兵,还在服从袁世凯的命令。

1.那么,清朝为什么要用北洋军呢?

1.1.载沣等人对袁世凯仍然抱有幻想。他们认为袁世凯可能会成为曾国藩那样的人。

袁世凯在小站训练的时候,当兵的思想教育基本不涉及。

有人说他教育下属:"我只知道元包公,不知道还有大清",不过是政治对手的攻击,袁世凯真的没有做到。

小站新军主要是德军的训练路线。说到精神修养,一首《训帝》勉强可以算,但它强调的是军人对君主的忠诚和爱国,与袁世凯的个人权威无关。

北洋军对袁世凯有感情,但只是在他当部长的时候。后来有一次称帝,被一些北洋军骂成曹操。而北洋军直到袁世凯去世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袁姓。北洋军姓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天就清楚了。姓袁。谁不知道北洋军只知道袁世凯,不知道还有大清国。军营里备有袁世凯的神仙牌位,战士们也日夜供奉。

没有人怀疑北洋军只听袁世凯的,别人指挥不了。如果不是,朝廷又如何指挥北洋军镇压1911年由陆军大臣尹畅领导的武昌起义呢?

袁世凯被朝廷重新启用,北洋军一口气拿下武汉三镇之二。是的,在清朝新政时期,袁世凯曾长期掌管练兵处,领导军队改革,指导新军的编练和旧军的改造。

后来北洋军扩大到六镇,当然"小站训练"他老人家是种子,但这期间在选官上也强调专业性,尽量从各种新式军校的毕业生中物色人才。

被称为北洋三杰的王世贞、段、冯,都出身于北洋军事装备学校。他还挑选过留日、留德军官和学生,大量日本士官生在他执政时顺利进入军队。

不像人们说的,他只看个人关系和对他的忠诚度。

说白了,在袁世凯逼清帝退位之前,袁世凯作为清朝直隶总督,并没有掌控北洋军"单片"因此,清朝的一些王公和摄政王载沣觉得袁世凯可以用来为朝廷服务。"以汉制汉"本来是满清政府的传统方法。

多尔衮和咸丰帝都用吴三桂、曾国藩这样的人来镇压起义。

最后,载沣等人仍然对袁世凯抱有幻想。他们认为袁世凯可能会成为曾国藩那样的人,所以要用北洋军,就必须用袁世凯。

1.2.北洋军确实是清政府的王牌军队。只有北洋军出来,才能遏制辛亥革命的扩大。

事实上,湖北新军的起义和散兵游勇是没有可比性的,连洪秀全和杨的起义也不能与之相比。他们认为这次起义不是抢劫或掠夺,而是针对全世界。

他们有自己的新想法,有让国家富强的野心,他们想干一番大事业。

对付这支刚刚崛起的新军,朝廷必须当机立断,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以免在全国引起可怕的连锁反应。

那么,朝廷出兵,必然是自己的北洋军作为主力。当初,不是段领兵,就是冯领兵。

以北洋军的实力,段、冯的军事才能,朝廷的物资补给,要在湖北打好新军,还得费一番功夫。最终朝廷获胜可能没有太大悬念。

1.3,北洋军相对更靠谱,没有深受新思潮影响,是朝廷完全可以掌控的新军。

袁世凯整顿吏治,兴办教育,兴办企业,成绩斐然,但这还不是他的全部。他最大的亮点是他苦心经营的北洋军。

当八国联军在北京捣乱时,吴伟军帝国崩溃了,只有袁世凯的新军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

慈禧太后终于认识到,要想让清朝长盛不衰,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否则除了挨打,就是挨打,于是下令全面整顿军队。袁世凯因此掌权,然后借机扩张势力。

袁世凯的崛起激起了朝廷实战贵族的不满。他们发动1907年的政潮,实际上是为了打压袁世凯的势力。据说北洋军将领张和段宁愿控制也不愿继续干下去。

袁世凯被罢官回国后,很多北洋军军官更加觉得后人不如前人,在袁世凯手下做事更加坦诚。

后来崭露头角的士官生,如吴禄贞、张绍曾等,即使身居高位,也无法真正控制手下的北洋军。

所以到了辛亥革命的时候,他们已经不能带兵造反了。

北洋三镇有个炮兵团团长。他与山西革命军约定,从三镇拉一列车官兵进入革命军伏击圈,被部下吴半路截住。

1.4.自辛丑事变以来,朝廷已经有10多年没有正式大规模动用军队了,北洋军有很多军事专家。事实上,朝廷很多大臣都支持袁世凯的北洋军镇压起义。

其实清朝完全可以除掉袁世凯。没想到,摄政王载沣既不会识人也不会选人。他上台以来,用的都是平庸之辈。武昌起义后,他竟然利用冯带北洋军镇压起义。

他为袁世凯的手下辩护了很久,但最终还是没能为他们辩护。冯不仅是袁世凯的心腹,也是铁杆的心腹大将。

只是近几年袁世凯罢官的时候,冯利用他一向稳重好交达官贵人的风度,曾经担任过大清皇家学堂的总经理,认识了不少皇室的贵族子弟,人缘也不错。结果,实际上认定冯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将军。

当时袁世凯是朝廷的北洋大臣,也是军训大臣。袁从朝鲜回国后,受到朝廷各方官员对他军事训练的高度赞扬。

他曾呼吁清军军制改革,制定新兵训练规则,派王应开、王世贞到全国各地,挑选壮丁6000人,派武威右军士兵50人到日军士官学校学习,并在保定设立训练所。

后来袁世凯也把军权集中在参谋、教头、士兵三个地方。

每个地方都有一个总经理,段被任命为参谋处总经理。冯是袁世凯教务处的总经理。就是从这个时候,这个人和袁世凯打成了一片。

朝廷大臣都怕武昌造反,会有连锁反应,那桐也很担心:"湖南的风潮还没有平息,土匪还会陆续作乱,湖广还会有乱,波及四川、广东,那就更不可能了。"

"我的意思是,一定要把袁世凯请出山。只有北洋军才能拖住起义军,只有他出山,北洋军才能顺利出动,快速下手"。

大家都知道许奕的意思,除了袁世凯,北洋军的其他人不一定能指挥得动。徐世昌和那桐相视一笑,道"我们也附议,要求摄政王尽快任命袁世凯掌管军务"。

1.5.许奕、那桐、徐世昌等人立即去见载沣,载沣看了武昌起义的有关电报后脸色苍白。他们的到来正好让我们讨论一下此事,没想到他们是冲着袁世凯来的。

许奕是首席军事部长,他也全力支持袁世凯。而且他还掌握着两个镇的兵权。为了告慰袁世凯,清廷准许袁世凯的长子袁丁可参加农工省参议院。

支持袁世凯北洋军的大臣也不少,比如段方,他看重北洋军和袁世凯的实力。

段方非常支持袁世凯进入帝制中心。他觉得只有袁世凯才能改变目前的局面。如果袁世凯有意复出,可以向朝廷推荐。

据说袁世凯连连摇头说"不要伤害我。我老了,没用了,现在很难收拾纠纷。我永远不会放弃最初的野心,加入激流"。

袁世凯说局面难以收拾,让末离更加感到前途未卜。袁世凯手里有北洋军,如果局势出了问题,朝廷肯定有所依仗,于是提出把大女儿给袁世凯的五个儿子,袁世凯欣然同意。

所谓投桃报李,段芳是满人中少有的袁世凯的朋友,当然要进一步拉拢,所以袁世凯也提出把女儿许配给段芳的侄子。饭后,他们进行了一次谈话,这次谈话决定了两个年轻人的婚事。

说白了,无论满清贵族还是很多朝廷官员,都把希望寄托在北洋军和袁世凯身上。袁世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北洋军的代名词,北洋军必须用袁世凯,这成为当时清朝很多大臣的共识。

2.北洋军有多少人?

北洋军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建立和掌握的一支新军。

早年,清政府从广西派出一名按察使,在天津站训练新军,名为"丁吴军"。

不久,袁世凯接手"丁吴军",他扩大了机构,并改名为"新军"他模仿欧美的军事制度,用西方的火器和外国的演习训练军队,还创办了营附学校,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在此期间,他还招募了自己的门生,并建立了广泛的党羽网络。

1898年,改为"武威右军"后来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大大扩充,改名为"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

到1905年,北洋军扩大到6个镇,每个镇12000多人。北洋军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旧式军队开始转向现代军队。

日俄战争后,清政府意识到扩充新军的紧迫性,采纳袁世凯的建议,决定在全国设立新军36镇。由于财力不足,先在北洋设六镇。

1904年前,北洋军已建立1、2、3镇,分别由王应凯、吴长春、段控制,后又建立4、5、6镇。北洋6镇正式建成,全军发展到7万多人。

北洋军采用西方的军事制度和新式装备,用封建宗法思想维系上下军官关系,成为忠于袁世凯的武装力量。辛亥革命后,袁依靠这支武装窃取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统治。

为了镇压起义,袁世凯在1912-1913年向帝国主义借了33笔贷款,共计4350万英镑,主要用于扩军备战。

在此期间,段等人,单士凯的将军,每个扩大了25个营的军队。此外,雷震春在河南招募了6个营的豫军,冯在直隶招募了1个混成旅,使北洋军的数量和装备远远超过了南方革命军控制的军队。

辛亥革命后,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北洋军得到加强。

1911年战役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部分部队人手不足。通过这次裁员,一批老弱军人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批精壮军人。袁世凯还从国外订购了大量军火,提高了北洋军的素质。

随着全国各省兵力的减少,北洋军的数量并没有大幅度增加,但在国军中的比重却在增加。

1915年底,国军有26个师35个旅约46万人,而北洋军和北洋军阀控制的军队实际占20个师34个旅约39万人。

事实上,除了西南等地,北洋军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地区。

综上所述,清朝的军队总数不下百万,但大部分都是旧式军队,根本不能用来对付新军起义。

载沣等人对袁世凯仍然抱有幻想。他们认为袁世凯可能会成为曾国藩那样的人。

而且北洋军确实是清政府的王牌军队。只有北洋军出来,才能遏制辛亥革命的扩大。

其实北洋军相对更靠谱,没有深受新思潮影响,是朝廷完全可以掌控的新军。

更重要的是,北洋军有很多军事专家。事实上,朝廷有很多大臣愿意支持袁世凯的北洋军镇压起义。这就是为什么朝廷不得不用北洋军来打击起义军的原因。

当时北洋军还在壮大。辛亥革命时期,估计有7万多人。到1915年,已经发展成为一支39万人的军队。短短三年,这个数字增加了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