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为什么选朱祁钰当皇帝?为何不让太子继位?(于谦为什么不立朱见深)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12 16:39

作为明朝历史上的一个事件,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改变了明朝的命运,对明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朱祁镇成了瓦拉的囚犯,国家不能没有君主和朱祁镇,明朝需要另一个新皇帝。这时,大臣于谦选择了朱祁钰。然而,尽管朱祁镇在那个时候被俘虏了,他已经有了一个王子。为

什么于谦选择了朱祁钰而不是让朱见深王子继承王位?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1.朱祁镇被俘了。

正统十四年(1449年),面对蒙古瓦拉的入侵,朱祁镇专制宦官明英宗王镇怂恿他亲征。结果在土木堡,明军大败,二十多万大军全军覆没,朱祁镇被蒙古人攻陷。

蒙古军胜利后,一个姓瓦拉的也先扩张野心,率军深入大明腹地,以朱祁镇皇帝的身份勒索明朝驻军将领,谋取利益。蒙古人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即将兵临北京城下。

此时大明因为战败损失惨重,最重要的是皇帝被俘,朝廷以上大臣一片哗然。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主持大局。当徐宥箴提议迁都南京时,于谦斥责了徐宥箴:他建议南迁者可以斩首。于谦此举终结了朝廷之上支持南迁的人,朝廷正式定下了固守北京的策略。

坚守北京并不容易。于谦知道,首先要稳定朝鲜。只是大明皇帝被敌人抓住了。朝鲜怎样才能稳定?于谦知道,要想破这个局,就得重新立一个皇帝。这样一来,朱祁镇的皇帝地位就失去了作用,一方面蒙古人无法威胁大明,另一方面却可以稳定大明的内部士气和民心。

然而,谁才是天子呢?于谦不敢轻易做主。废帝不是一个臣子能做的事,而是一个有权有势的大臣做的事。建立新的皇帝后,他将拥有追随龙的权力。于谦一心为公,却不想留下什么东西,让人觉得他想做一个权臣。于是,于谦找到当时的孙皇后商量此事。因为皇帝的选择,朝中朝臣和后宫展开斗争,各种势力黑粉出现。

当时有资格做皇帝候选人的有三个人: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和年仅两岁的周贵妃。朱祁钰:同父异母的哥哥,Xi·王,21岁。朱占前:王祥,朱瞻基同父异母的兄弟,朱祁镇的叔叔,43岁。

这个比赛不同人的目的肯定不一样,心目中的皇帝人选也不一样。

2.孙皇后的想法

孙皇后最喜欢的皇帝候选人一定是,因为是她的亲孙子。孙皇后明白,皇帝一旦下了决心,就很难改变。如果不能成为皇帝,对她来说,就意味着皇权将落入他人之手,孙皇后的权力也将被削弱。然而,朱见深还年轻,如果他成为皇帝,他需要有人来监督国家,所以监督国家的人应该是朱祁钰或朱瞻谦。

孙皇后曾拿着用来称呼藩王入京的金符到宫里,打算正式称呼湘王朱瞻谦入京。有人说孙皇后打算支持朱瞻谦当皇帝,其实不然。孙皇后只是想让朱瞻谦进京监国。朱瞻谦与孙皇后无关,孙皇后自然不能支持朱瞻谦。然而,孙皇后并没有利用召朱瞻谦回京。后来,朱瞻谦亲自上书朝廷,建议立朱见深为帝,让朱祁钰监督国家,但当时朱祁钰已经继位。

朱祁钰不是孙皇后的母亲。他即位后,会尊自己的母亲为太后,与孙皇后并驾齐驱。孙皇后肯定不愿意看到这种事情发生。

3.于谦的理念

于谦和朝鲜的一些大臣希望朱祁钰是皇帝的最佳人选。于谦深知保卫首都的重要性。一个成年的皇帝可以鼓舞人心,有助于稳定局势。此外,朝中官员明白,此时皇帝不服从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看看朱祁镇吧。他不听大臣的话,结果大明20多万精锐部队损失殆尽,他也被俘虏了。虽然朱祁钰是个成年人,但他以前是个游手好闲的君主,没有执政经验。他当了皇帝,只会听大臣的意见,听从大臣的安排,不会由大臣们做决定。说白了就是皇权落到了诸侯手里。

于谦不应该支持朱见深。这不仅是他怀疑国家的原因,也是因为朱见深做了皇帝之后,必须安排另一个人来监督国家,所以朱瞻谦和朱祁钰是最适合监督国家的人选。另外,朱见深还年轻,需要有人照顾他。这个人选无疑是孙皇后,这就给了孙皇后干涉朝政失败的机会。孙皇后是一个坚强而老谋深算的女人。一旦她干涉国家大事,将来就会变得无比强大,这是于谦和朝中官员绝对不愿意看到的。自明朝建立以来,朱元璋就建立了宗室制度,严禁后宫干预政治。孙皇后一旦摄政,朝中官员的权力就大大削弱了。

于谦不会支持朱占前。于谦不会欢迎朱瞻谦当皇帝或监国,原因和于谦反对孙皇后干预一样。因为朱瞻谦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年纪,一旦当上皇帝或监国,势必掌握朝中大权,于谦或文臣都不再凌驾于朝廷之上说了算。于谦要想保卫好首都,首先要保证自己执政,有利于军队动员和作战部署。

简单来说,于谦及其朝中官员心目中的理想皇帝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弱冠之年,即20岁左右,有助于稳定人心;2.平庸。可以服从朝中大臣的安排。最合适的人选无疑是朱祁钰。

4.朝鲜其他部长的想法。

朝鲜一些部长可能会支持朱占前。原因有三:1。朱祁镇被废黜后,朱瞻基没有直系儿子。按照大明的祖传制度,只有嫡系儿子才有继承皇位的权利。所以朱占前在身份上有一定的正当性。2.自私。朱祁镇被废除后,他们与朱祁镇结下了仇恨。即使朱祁钰当了皇帝,这些人也可能面临孙皇后的不满或报复,所以还是欢迎外国诸侯为好;3.朱占前曾两次监国,有一定的执政经验。一次,朱高炽死的时候,朱瞻基还在南京,朱占前暂时留在北京;还有一次,当亲自参与朱在的叛乱时,朱瞻谦暂时留在了北京。

但支持朱占前的部长应该不多,不是主流意见。

土木堡之战对明朝影响很大。此役战败后,明朝损失了一大批军事荣誉极高的将领,保卫皇权的京营和亲军二十六卫主力全军覆没,皇家特勤锦衣卫和东昌也深受打击。大明的政权悄悄从皇族手中转移到了朝鲜文官手中,皇权被大大削弱。

于谦拜会了孙皇后,表达了朝中大臣的意见,希望得到孙皇后的支持。孙皇后是皇权的代表。虽然她很坚强,但毕竟是个女人,从来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再加上皇权的削弱,作为后宫之首,她不应该光明正大的干预朝政,这就使得她无法与朝中大臣抗衡。孙皇后终于认可了于谦的做法,立朱祁钰为帝。只是出于孙皇后的个人原因,他需要坚持的是保住的皇子地位,让皇帝在百年之后能重返。朱祁钰不是正统皇族,所以他无权继承王位。于谦并不介意皇位将来会回到朱祁镇。而且,马上就要先到北京了。这件事越早做决定,对大明越有利,于谦承受不起。于是,于谦和孙皇后一拍即合,做出了最后的决定:立为皇帝,立为太子。

由于朝鲜官员和后宫的竞争,朱祁钰成了皇帝。对于朱祁钰来说,虽然这只是天上掉馅饼,但于谦和孙皇后也愚弄了他。他怎么会满足于做一个临时皇帝呢?果然,首都保卫战胜利后,朱祁钰起初并不想迎回朱祁镇,但迎回后,又把朱祁镇囚禁在南宫。后来,朱祁钰废除了朱见深的王子地位,让自己的儿子当了王子。景泰八年,朱祁镇不甘寂寞。他发动了一场政变,重新夺回了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