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短命与郡县制有什么关系(秦朝的灭亡是否与郡县制有关)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12 11:26

众所周知,郡县制是从秦朝开始实行的一种管理制度。与以前的分封制相比,这种制度更有利于统治者的管理和各个朝代的统一。然而,当秦朝统一并开始实行郡县制时,却遇到了很大的阻力,甚至是导致秦朝短命的原因之一。究竟为什么?为什么当时的县制会有这样的结

果?今天就让边肖带你去看看吧。

1,郡县制推行过于仓促,六国残余贵族势力依然很大。

从春秋时期大大小小的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七雄,六国贵族没有一个不是省油的灯就能活下来的。大家长期在各自的地盘经营,关系盘根错节,影响力巨大。这些势力虽然在秦灭六国之战中遭受了打击,失去了自以为掌握的特权,但仍然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而且秦国攻城不像筛子,每一寸土地都仔细晒过去。一个城市的硬仗,往往是打下一个城市,然后很多城市就随风倒了。况且围攻是消耗战。如果一个城市与另一个城市作战,再多的士兵也打不起来。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秦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这么多的城市,却没有一个忠于秦国的人才能够有效地管理这些城市。秦国的臣子在其他地方也是浅薄的。如果一个城市造反,恐怕很难控制住场面。所以先用投降的队伍来管理比较合适,等天下稳定了再逐步替换。

而秦也是这么做的。六国统一后,秦国开始替换那些留下来的贵族,最后引入郡县制。县直属中央指挥,县或道直属县,县以下设乡、村、亭。看似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县长"保持"县长"订单"他们由君主任免,这确保了统治机构的最高主权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只不过郡守是皇帝直接任免的,乡、村、亭不是。只要能掌握乡、村、亭的位置,县长就不是空。这些残余势力经过长期的培养,做这样的事情并不难,所以他们也掌握了秦朝大量的基层官职。

陈胜起义后,天下大乱,这些人马上跳出来,一大批楚汉以及雍、赛、翟、韩、西魏(魏)、常山(赵)、戴、齐、河南、殷、九江(淮南)、闽越、侯等都建立起来了。

2.新兴帝国大废,天下未休养。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公元前221年灭齐结束,秦国总共用了10年时间,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500多年的封建之争。

战后,一切都是一片废墟,新建立的王朝还有很多不稳定的地方。所以秦始皇迫切需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一个生生不息的基业也是秦始皇深思熟虑后提出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定都咸阳,修建了通往六国的干道——驰道,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并确立了新帝国内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取天下兵,聚咸阳,卖为十二金人。称出每一千块石头的重量,放在宫殿里。"

另外,面对匈奴的入侵,秦始皇派蒙恬和他的儿子伏肃在北方修长城,防止北方匈奴的入侵,这在当时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还有扩建都城,修建阿房宫,秦始皇陵等。,以提高新帝国的威严。

本来这一切都没有错,但问题是当时一切都是一片废墟,民众急需休养生息。秦要做的是恢复经济发展,让百姓安心;消除秦国与六国人民因长期战争和征服而产生的对立情绪;消除六国残余贵族对秦国地方统治的影响,弥合内部裂痕等等以安天下。

修建赤道、长城、扩建都城、修建阿房宫和秦始皇陵都是大工程。当时还没有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施工机械,全靠人力和畜力,所以不可避免的要招大量的人。阿邦宫和秦始皇陵建成时,秦朝是"隐宫有70多万犯人,分阿房宫或骊山"。这七十多万人下田服徭役不好吗?

我们都知道秦朝也是农业社会,粮食生产是立国之本。但当大量年轻力壮的劳动力被招募来做工程时,地里的粮食怎么办?没有食物,我们就吃不饱,交不了税。不纳税意味着我们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长此以往,人民将没有出路,要么挨饿,要么造反。

3.皇权过度强化,成为奸臣手中的利器。

秦始皇不断加强皇权的权威,以使他的王朝世代延续。这本身是可以理解的。那个时候,世界才刚刚开始。只有维持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和一个皇帝,才能维持稳定的统治,防止天下大乱。但前提是,掌权的人必须是贤明的国王,而不是昏君。如果是昏君,强化的皇权就容易出问题。

而且,当皇权非常强大的时候,还会有一个副产品:一个人只要跟皇权呆在一起,只要得到皇权的退让,或者使用皇权的退让,就可以享受到类似于万人之上一人的待遇,无论行为多么荒唐无理,都可以畅通无阻。

所以,赵高虽然只是个太监,却因为能说会道,巧舌如簧,赢得了秦始皇和胡亥的信任。他被授予车务总长的职位,掌管皇帝车舆。他虽然不当政,也不能形成什么亲信,但掌管皇帝的印信,背靠皇权的权威。事实上,他也是一个强大的人。

而胡亥只是秦始皇的幼子,所以还轮不到他继承皇位。况且此人并非皇帝人才,却得到掌管皇帝印信的赵高支持,也是皇族子弟。当皇权至高无上的时候,很容易得到皇位。

秦始皇死后,两人利用手印和皇权的至高无上。即使秦始皇临死前下令让秦始皇之子傅肃登基,他们仍然敢于发动沙丘政变,逼迫宰相李斯伪造诏书。

也是因为皇权的权威至高无上。虽然长子傅肃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而且刚毅勇敢,信任果敢,慷慨大度,政治上有远见,深受百姓、臣民和先帝的爱戴,但他在接到圣旨的时候还是毫不怀疑。他反而对蒙恬说:"如果父亲命令儿子自杀,他还会要求什么?"然后自杀了。

傅肃死后,赵高立即立秦始皇的幼子胡亥为帝,为秦二世,并任命自己为大夫。

杀宗室子弟也是很容易的。胡与赵高共同策划后,之先在宫中杀了六个儿子,然后在咸阳公开处决了十二个儿子。儿子会等三个人,知道二世不会放过他们,怀恨在心被迫自杀。公子知道生不如死,主动提出为秦始皇陪葬。其他皇室公主和其他人也遇难了。

杀了李斯、孟田兄弟等朝中栋梁,却没有什么大的障碍。他们想杀人,他们还捏造罪名杀害了其他一些部长。中央司令和地方郡县以上的大批禁卫也相继被杀被换,换成了自己的亲信。朝鲜的文武官员自然害怕。这是皇权和权威至上造成的灾难,也成为后来宦官干预政治的重要起点。

二是残忍,奸臣当道。世界能有多好?

4.程法律主义被法家打败。

法家绝对是秦国最重要的引擎,横扫中原,统一全国的战车。"不要太亲密,不要太高尚,脱离法律"基于此,法家提出了改造社会、富民、重农、重刑、中央集权的主张,为秦国的强大和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俗话说,成败于萧何,秦败于成和法家。秦虽以法家起家,但逐渐扭曲了法军的基本思想,过分强调中央集权,过分信任身边的大臣和家人。

有一次,赵高犯了重罪。孟毅不敢触犯法律,依法必须处死。赵的巧妙陈述,终于使秦始皇赦免了他,恢复了他的职位。这也导致了奸臣赵高上台,暴君秦二世上台。

而秦二世上台后,更是将法家讲究的严刑峻法发挥到了极致,彻底抛弃了法家的"不要太亲密,不要太高尚,脱离法律"的概念,在内部捏造罪名,杀害大臣的宗族,任人唯亲,司马迁在史书中记载:"行贵者,得天下者,恣意孤注一掷,臣必先止汝之所行。"

秦始皇死后,继续从全国各地招募大量农民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园,并派遣五万士卒前往中国首都咸阳镇守。同时,他要求各地向咸阳供应粮草,禁止运送粮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阳周边300里内的食物,必须自备粮食。除了常年无偿劳动,农民的税负也与日俱增。

秦朝是从法家起家的,但是完全曲解了法军的理念,导致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战乱,饱受称重之苦,造反只是时间问题。

总结一下,其实秦朝的短命,不仅仅是始皇帝实行郡县制造成的,更是因为秦朝的统治者统治不善,无视当时社会的尖锐矛盾,无视人民最朴素最迫切的需求,无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最基本的道理,最终导致民心尽失,统治阶级根基尽失,最终在14年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