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精忠为什么被康熙帝凌迟处死了呢(耿精忠投降清朝的真实原因)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12 04:00

说起京南之王耿仲晶,估计很多朋友会比较陌生,因为很多时候,耿仲晶只是最有名的"当今之王"吴三桂的搭档。清朝初年,他们两人,连同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共同形成"旧金山",也就是南方的三个汉藩王。

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的父亲耿,都在清朝建立的过程中

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在政权稳定后,都分封到了南方。一方面,他们表达了对英雄的赞赏,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反抗顽固的台湾省郑氏家族或其他明朝残余势力。那么,为什么耿最终被康熙皇帝在这一年处死呢?

清初,这三个俘虏在南方还算平静,吴三桂还逮捕了南明皇帝李咏。然而,在康熙皇帝统治时期,在对朝鲜的威胁鳌拜被消除后,年轻的艾辛乔罗·叶璇瞄准了南方的这些俘虏。随着他们在南方站稳脚跟,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他们可以独立行使的军事权力对中央政府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于是康熙十二年(1673年),皇帝下令撤回诸侯。

吴三桂不愿意交出自己的地盘和军权,很快就杀了朝廷派来处理诸侯退兵的官员,声称天下人民都招募兵马大元帅,并且"兴明求鲁"打着发动叛乱的旗号。第二年,耿仲晶也在福建揭竿而起,响应吴三桂。他杀了福建巡抚。又见面了"收买人心,为名招兵买马。此外,他还下令剪掉辫子,重新穿上明朝的衣服,以示与清朝彻底决裂。

随后,耿与不远处的台湾省郑京合作,耿提供战船,郑京则领兵进攻沿海,以壮声势。康熙十五年(1676年),广东的尚可喜无力抵抗叛军,其子尚之信被软禁,以广东兵马应对叛军。当时吴三桂、耿、郑经、尚志新四大势力联合反清,声势浩大。

面对这种困难局面,康熙皇帝"割精与忠,声讨",而仍然不愿意放弃"可令大夫周、与忠卫引兵来救。"然而,决心造反的耿却置之不理,接连攻占浙皖多地,并把部队扩充到10多万人。

但是叛军虽然看起来很强大,但是内部矛盾很多,几大势力之间也有很多芥蒂。以耿和郑静为例。结盟之初,郑经向耿索要漳州和泉州,使他的部队能在大陆上休整。然而,耿方面认为郑静软弱,拒绝了他的要求。

不久,漳州、泉州、潮州等沿海城市纷纷投靠郑静。耿悍然出兵夺回城池,却被郑军击败,后来两人虽然和好,但还是经常发生冲突。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清军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首先,它打败了耿仲晶,迫使他投降。耿投降后,要求立功,领兵杀敌。

最终,再次立下汗马功劳的耿被保留爵位,派驻潮州。但不久,耿被部下举报投降后仍图谋谋反,被清廷逮捕审判。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重臣纳兰明珠奏:"忠诚与背叛,罪恶在信中浮动。"于是,反复无常、各怀鬼胎的耿在这一年被康熙皇帝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