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死后为什么清朝皇帝再无实权(清朝最后一个掌握实权的皇帝咸丰)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11 22:26

咸丰帝是清朝第九个皇帝,也是最后一个有实际权利的皇帝。咸丰帝通过秘储继位,之后对朝廷进行改革,为纪律性的复兴做准备。但是咸丰帝英年早逝,只活到31岁,而他的继任者载淳继位时才5岁,根本无法处理国家大事。所以咸丰帝安排了八个照顾他们生活的大臣

,希望他们能和皇太后共同辅佐政府。结果,清朝皇帝失去了实权。咸丰帝的计划究竟为什么会失败?

别理全副武装的恭亲王

当时掌握着清朝北方最强大军队的僧沁被排除在这个权力核心之外。"政治权力来自枪杆子"这是领导反复教导我们的道理。

即使古代没有这种说法,也有类似的赤裸裸的说法,揭露了残酷的真相。

天子强于马庄,不如有种!——《新五代史·安崇荣传》

我们再来看八位关心他们生活的大臣。哪个全副武装?当然,咸丰帝也有自己的考虑。如果顾铭部长全副武装,平衡就会被打破。

当时北方最强大的军队是僧沁的蒙古骑兵。虽然在与英法联军的一场战争后,它损失了很多力量,但它仍然是北方最强大的力量。

此外,还有不可小觑的胜军。但是两个人都被排挤,心里都有怨气。再加上肃顺自己也死了,大家都看不起他们,甚至嘲笑那些总是打败仗的人。于是这两个人很容易就被恭亲王拉拢了。

至于恭亲王,因为册封太后和咸丰的事件,多次被咸丰作为借口打压,早已淡出权力中心很久了。但由于英法联军入侵,咸丰留在北京议和。

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任务。恭亲王不顾危险和压力,迅速谈判成功,仅用十多天就签订了《北京条约》。恭亲王在这次事件中获得了巨大的威望,与躲在热河的咸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这次谈判也给了恭亲王很大的刺激。他后来痛苦地回忆说"庚申造成的麻烦令人深感痛苦。,"喝你心中的血"、"这场灾难极其惨烈"这种交涉和羞辱,使恭亲王有了非常强烈的自强欲望,但自强的前提是首先掌握权力。

一个能力很强,名声显赫,又渴望权力的太子,两个拿着重武器的将军,如此强大的力量足以推翻咸丰皇帝的安排,更何况咸丰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他们的存在。

不要评价人,犯大忌。

八个关心生活的大臣,除了肃顺,都是平庸之辈,没有什么才华。咸丰帝心里清楚,他要的就是这个。他有本事,也不敢用。

但是咸丰完全没有料到,第一个选择这种生活的大臣肃顺确实是自寻死路,虽然他很能干。

肃顺是一个自杀的人。远在江南的曾国藩仅通过一些传闻就推断肃顺不会长久。他虽然感激他的帮助,却不敢和他有一句交流的话。

咸丰帝则完全看不出来,给了他辅政的权力。肃顺一上台就砍了满清铁杆庄稼,有多少八旗子弟恨肃顺?

他致力于重用有才能的汉人,却看不起满族,得罪了几乎所有的满族贵族。更重要的是,肃顺非常傲慢,他想成为鳌拜。

咸丰刚刚去世,肃顺让人写了一封信,企图不让两宫的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咸丰做梦也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破坏均势游戏的是肃顺。

而且他还带领其他大臣在议事的时候对着皇太后和小皇帝大喊大叫。据当时的笔记记载,小皇帝同治当场被吓到,连一向不赞成政变的慈安皇后也不得不被迫同意慈禧的计划。

没有认清国际国内形势

历史前进的车轮浩浩荡荡,顺之者亡。这句话虽然老套,但却是无数人用鲜血换来的。

咸丰帝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是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与东方古老的封建文化激烈碰撞和交流的时代。外国列强入侵步步逼近,内部阶级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

这是几千年没有发生的变化。传统的治国手段早已无法应对这样的变化。见识过列强的强大和文明,感受过国家的弱小和屈辱的精英们,已经开始为国家思考和寻找出路。虽然肃顺相当能干,但和咸丰帝一样,他是标准的顽固守旧派。

肃顺是一个标准的古代名人,他的手段和战术在古代的名人史书上或许很有名,但在这个大时代,他的保守主义和排外主义已经完全不适应形势了。

可以说,英法联军进京,很大一部分是咸丰和肃顺极端保守的做法造成的。这就决定了恭亲王、曾国藩等急于充实强兵的精英不会站在肃顺一边。

慈禧和恭亲王上台后,在地方诸侯的支持下,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在这个富庶的国度做出了一系列成绩,这也证明了一个守旧派顺并不符合历史发展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