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出海的船队之间是怎么交流的?(明朝有哪些船队)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11 19:26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有过多次航海活动,其中以明代

郑和西洋最为著名。但是,郑和每次出海都不是只开一艘大船,而是带着一支拥有大量船只的舰队。但是当它们在海里时,不同的船是如何相互交流的呢?他们之间的信息是如何传递过去的?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1.郑和下西洋

600多年前,一支由200多艘船、27800多人组成的庞大远洋船队从刘家港起锚,驶入茫茫大海。中国走上了认识世界的道路,世界也认识了一个全面的中国。南京郑和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心原郑和公馆花园(现郑和公园)东南角。它是一组以两层展厅为主体,以学术研讨厅和六角亭为仿明代建筑的建筑群。博物馆的郑和下西洋文物展览分为一个展厅和三个展厅。除实物外,还有170多件展品,包括模型、图表、照片和文件,包括中国已经发现的相关文物和遗迹。博物馆于1985年7月11日(郑和下西洋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

郑和下西洋的时代为1405年至1433年,共七次。船队七下西洋后,向西航行,穿过南海和马六甲海峡,穿过印度洋,到达波斯湾、亚丁湾和东非海岸,在西洋上破浪前进。它创造了什么?海上丝绸之路",一直延伸到今天。

据明史记载,郑和船队有27800余人,船只200余艘。船队的主要船只分为五种:宝船、马船、粮船、战船和座次船。舰队还有其他辅助船只,比如"水船"等等。船舶"身体雄伟无敌,不可能两三百人抬得动。郑和船队7次下西洋,每次航行所需人员和装备数量不一,但一般维持在2万人以上,船只100-200艘。以第一次下西洋的舰队为例。各种类型的船只有208艘,其中包括62艘大型宝船。舰队现有官兵27800余人,大部分是从直隶、南京卫生站抽调的。

美国海洋历史学家路易斯·沃什在《中国主宰海洋的时代》一书中评论说:"郑和七下西洋的帝国舰队是世界海洋史上无与伦比的舰队。这支舰队完全是根据海上巡航和作战的需要精心组织的,堪称一支实力强大、装备精良的海上劲旅。"

2.如何联系舰队?

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很大,船只之间需要通讯,但当时没有电信,怎么通讯?

海上大型舰队的通信靠什么?从郑和纪念馆展示的文字来看,如此庞大的海上舰队,通讯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而喊话是最常见的通讯手段。还通过锣、鼓、旗语、挂灯笼等方式传递信息,所谓"白天认旗,晚上认灯"。通过这种方式,旗舰可以保证各船的指挥和船与船之间的通信,调动和指挥顺序、速度、航向、前进和后退,升帆和降帆、抛锚和抛锚,以保持船与船之间的距离和避免碰撞,还可以通知风向和风力,勘测天空和观察星星等结果。

据介绍,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不仅准备了足够的粮食和淡水保证供应,而且有专门的后勤缝纫船,载有数十名老年妇女,她们都擅长针线活,专门为官兵缝补衣服、制作鞋袜。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事件。郑和下西洋的辉煌,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的科技成就。

3.郑和下西洋的成果。

宣德九年(1434年),王景弘率船队出使苏门答腊等南亚国家,船队年底回国。宣德十年(1435年),玄宗驾崩,明英宗继位。同年,随王景洪船队进贡的苏门答腊王的弟弟哈尼,很少打老王的老婆,明朝廷表彰老王,立老王的儿子为继承人。

正统元年(1436年),明朝廷派古里、苏门答腊等十一国使臣随爪哇国使臣出航,并请爪哇国国王派他国使臣回国。另一方面,辅政大臣也在当年下令南京守备太监王景弘停止以明英宗的名义购物兴建,并因此终止了对西贸易;这与的原著不同,或者说这是一种误解。但无论如何,向西航行已经结束。

从天顺二年(1458年)到天顺三年(1459年),宦官福安多次派陈去见明英宗。停止下西洋后,珍珠、黄金等奢侈品短缺,请求派官员下西洋购买黄金,被明英宗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