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王翦一出李牧必死赵国必亡?(如果李牧不死王翦能亡赵国吗)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11 13:26

说起王建李牧,相信了解战国历史的朋友都会很熟悉。这是战国时期非常有名的两个人物,是战国四大名人之一。王建是秦始皇统一霸业的最大功臣,李牧是战国末期赵国的顶梁柱,两人都立下了汗马功劳。秦国统一六国,王建被封为安,李牧在脂肪之战中击败,被封为

国。那么为什么王坚最后会杀了李牧呢?

王建这个人是个深思熟虑的人,不仅把握战场形势,而且把握自身的稳定。在战场上,只有能掌握战场的全部指挥权,得到身后君臣的全力支持,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不枉立功。王建作为秦国的大将,非常重视与君臣的关系。秦灭楚之战,秦始皇不得不再次起用王建,按照他的要求指挥60万大军灭楚。当时几乎都是秦国的军队。为了消除秦始皇对自己的怀疑,保证他全力支持攻楚,在攻楚途中,他几次派人要求秦始皇赏赐农田园林,让秦始皇只觉得王建只是个贪财的人,就放心全力支持他攻楚。

王建也非常重视讨好当朝的权臣,认为正是在长平之战后,名将田雷得罪了当朝宰相范雎,才自杀身亡。王建吸取了这个教训,得知要杀仇人,于是向献计,让在边境接应,把赵扣留到秦国,逼赵交出已经是公众人物的。最后,齐威逃到魏国的信陵君那里,但信陵君不敢接受。自杀,魏将首级让给赵,赵将首级让给秦,才救出平原君,正是因为王建考虑周全,才能发挥才能,百战不殆,不受朝廷约束。因为他很了解主将,在前方作战,最怕后方的王奸干涉。两军并驾齐驱时,他灵活对抗敌方将领,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好处。

李牧则相反,李牧很严肃,很固执,不知道露出破绽。在北疆防备匈奴时,他留在边疆,大权独揽。在他管辖的边城,收的税都是他用的。他严格要求士兵每天从事骑射训练,每天奖励骑射成绩突出者。每次匈奴进攻,他都叫部队躲在城堡里,命令他们擅自出去杀匈奴人,否则按军法处理。匈奴人虽然什么都抢不到,却嘲笑李牧的胆小。久而久之,李牧的部下将士也认为李牧胆小。消息传到赵浩棋·程潇那里,他命令他去攻打匈奴。当他不听,赵浩棋取代了他,用其他将军取代了他。结果别人主动出击,甚至失败。没办法,赵王只好让李牧再去镇守边境。李牧不肯,赵王逼他去,于是和赵王约法三章,赵王只好应允。

李牧到了边区后,还是老样子。后来终于等到机会,一战在塔尔坎歼灭十余万人,匈奴大败。之后的十几年,他再也不敢侵犯边境。长平之战后,名将廉颇被奸臣郭凯逼出了赵国。公元前245年,赵谋祥继位,李牧很受重视。接连在公元前233年的法特战役和公元前232年的吴梵战役中两次被秦军击败,被封为武安君。公元前235年,王襄去世,王召继位。公元前229年,秦国派王建和攻打赵国,赵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不遗余力地抵抗秦军的入侵,名将和名将自然很难区分,一下子打了快一年。

老谋深算的王建知道,除非除掉李牧,否则这场仗很难打赢,于是他利用双重间谍的手段,派人潜入赵国首都,贿赂赵国的亲信大臣郭凯,让散布关于的谣言,说李牧和司马尚想勾结,准备背叛赵。昏庸的赵王千,不问青红皂白,不作调查,就要撤换李牧和司马尚,但李牧坚持"会不在,你的生活不受影响"信条,坚持不听。后来,赵王妥协,设下圈套,杀了李牧,废了司马尚,用无能的赵聪取而代之。公元前228年4月,王建找准时机,击败赵军,杀死,随后攻占邯郸,活捉赵。由此可见,李牧只专注于做事,性格倔强,不懂得圆滑。结果敌人赢了,奸贼灭了,赵王信任他,最后他失败了,恨天下。

纵观古今,能有好下场的名人少之又少。王建能够深得王心,深得臣意,无所不用其极。他在原方立功安心作战,善终,可谓智勇双全。他实际上是名人中的名人。李牧虽然足智多谋,权谋出众,但不懂得圆滑,一心一意,不懂得处理与君臣的关系,导致他身败名裂,只让后人感到尴尬。然而,太史公司马迁哀叹说,王翦在秦统一六国后没有说服秦始皇以德治国,导致了秦二世的死亡。人无完人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