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瞻是个怎样的人(诸葛瞻最终成了怎样的一个人)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07 18:52

说起诸葛瞻,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肯定对这个名字很熟悉。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出生于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在这一年去世,孙权也在此时出兵包围魏江夏和襄阳。然而诸葛亮刚刚从华南审判回来,准备开始北伐。这个时候诸葛亮已经45岁了,可以说是老了。

诸葛

瞻字思远,其母不详,诸葛瞻八岁那年,诸葛亮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曾写信给弟弟诸葛瑾,说"湛二虽然聪明可爱,但是早熟,恐怕以后也成不了大人物。"

也许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才能。诸葛瞻擅长工匠和字画,记忆力非常好。再加上他父亲的光环,他已故的师父刘禅也非常看重他。诸葛瞻17岁迎娶公主,拜太师,相当于宫廷骑兵队长。第二年升为榆林都督,之后一路向上,射过校尉,当过仆从,写过信,射过武将。

因为蜀中百姓对诸葛亮很有好感,所谓爱屋及乌,这种感情自然会放大到诸葛瞻身上。所以每当朝廷有一些好的政策和事情,可能都和诸葛瞻无关,蜀中也流传诸葛瞻鼓吹他们,不过是夸大其词。

景尧四年(公元261年),35岁的诸葛瞻被封为"护卫各路将领"和董爵一起出差,也就是说诸葛瞻进入了国家事务的中心,和董爵一起,宰相在国务,实权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当时,蜀汉王朝正在衰落,"人家有菜"诸葛瞻对姜维的"军国主义",更讨厌黄浩"对国家的独裁统治"但它没有父亲诸葛亮那样的权威和政治手腕,所以它阻止不了局势的恶化。

两年后,三路大军攻蜀,汉中羊安关失陷。姜维、廖化、张仪、董爵只好退守剑阁,用五万拦住钟会的十八万大军。就在钟会粮草尽,准备撤退的时候,邓艾冒险潜入阴平投降了。说完,邓艾的军队直奔涪城(。

在这个关键时刻,已故的刘禅在成都建立了一支卫队,约有2万人,准备阻挡邓艾。这支队伍的统帅是诸葛瞻,随行的有张飞的孙子张遵、的侄子李秋、黄权的儿子黄冲、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等。,一个官二代的儿童军就这样妥妥的建立起来了。

诸葛瞻率军到绵竹后,黄崇曾建议出兵占领涪江关,并以此为依托御敌。但不知道是对邓艾的行军路线没有把握,还是没有山谷伏击的经验,还是轻敌。不管怎样,诸葛瞻没有听黄冲的建议,黄崇智哭了。邓艾轻松地穿过左毅路,打败了诸葛瞻的前锋,并占领了涪城。诸葛瞻只好率军南下,退守绵竹,

在绵竹,邓艾上书诸葛瞻投降,诸葛瞻怒斩使者。第一场遭遇战,邓艾没占到便宜,再战,魏国的精锐终于围歼了诸葛瞻率领的军队,诸葛瞻死在了前面。驻守绵竹城的诸葛尚听说父亲战死,策马冲向敌阵,也战死了。诸葛瞻37岁,诸葛尚17岁。

纵观诸葛瞻的一生,如果从官二代的角度来评价,名门望族,英雄豪杰之子,相貌英俊,书画俱佳,绝对是魏晋南北朝名士时代的偶像级人物;与此同时,诸葛瞻也一心一意希望荣耀父亲的事业,振兴蜀汉。绵竹战败的时候,诸葛瞻曾经大喊"我的父亲和儿子深深地感激我们的国家。他们没有早点砍黄浩,甚至还输了。人生有什么用"诸葛瞻没有玷污他父亲的荣誉,最后他为蜀汉而死。他真诚地庆祝他的国家,并被一代又一代人所称赞。

当然,诸葛瞻没有实战经验,性格过于刚烈,明显缺乏带兵经验。他虽然热情,却以悲剧收场。

但是,面对历史的车轮,诸葛瞻一个人怎么可能改变?诸葛瞻,顶着父亲的光环,最后为国捐躯,已经够光荣了。

最后,诸葛瞻的另一个儿子诸葛敬在晋朝做官,是梅县知府。他爷爷诸葛亮去世的地方,五丈原,在梅县。后来诸葛亮立功,升任江州郡守,也是大人物。后来吴銮华和诸葛亮的后代据说都迁徙到了浙江,现在浙江有了诸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