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什么放弃关中(李自成放弃陕西)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06 12:26

李自成从巅峰到被杀,刚好一年多。李自成入京后,被多尔衮和吴三桂联军击败。最后无奈退出北京,转而在陕西等地与清军作战。之后李自成一路南下,从Xi安到内乡,再到襄阳、汉阳,最后被杀于桐城。当时李自成也有不少军队。他为什么要放弃关中这个重要的地方

?事实上,李自成已经不可能继续在陕西立足,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三个选择。

1.放弃关中

1645年,李自成潼关大败。随即,他带领20多万大军实施战略转移。从蓝田、商州,经过武关,进入荆襄地区,"声称要拿下南京,水陆并进"。当时李自成虽败于潼关,但兵力仍远超对手。为什么马上放弃了自己的关中根据地,为什么要向长江以南转移?

陕西已经不安全了。清军分两路进攻陕西。北路阿齐格在榆林、延安与、高激战;南路,多多与李自成战潼关。李自成曾亲率精锐在潼关与多多大战,失利。潼关失陷前,李自成回到了Xi安。不久,潼关失陷,延安危在旦夕。需要强调的是,李自成表面上兵马众多,实则精锐,不过只是其直属部队,五个营,六万人。(《国阙》九十九卷)

山海关战役和潼关战役都是李自成有意进行的战略决战,其精锐消耗应该比较大。山海关战役和八旗进攻期间,大顺军迅速瓦解。考虑到大顺的精锐骑兵比较多,还是应该保留的。但潼关之战,李自成和刘宗敏的精锐骑兵屡战屡败,损失应该很大。依靠潼关的天险,李自成依然挡不住清军。两路清军进入关中平原,精锐尽失的李自成为何屹立陕西?

陕西不再安全,李自成需要转移。你要去哪里?虽然西北未定,但东南又失守了。当时李自成有三个撤退方向。

2.三种选择

(1)继续向西北方向逃窜。

这其实还不如留在陕西呢!清军常年生活在艰苦的东北,多次迂回到内蒙古等地,在偏僻人烟稀少的地区作战的经验极其丰富。

李自成大军已经移动多年,多在中原和陕西,对陕西西部并不熟悉。而且甘肃、青海更有利于清军骑兵驰骋,大顺部队去那里打仗,很难解决补给问题,对敌作战。毫无疑问,全军覆没。

②撤入四川。

当时,四川大部分地区被张所控制。这两个叛乱分子过去有过合作的经历,但他们的战斗友谊早已不复存在。特别是李自成攻取北京后,欲显示其统一天下的野心,派马可进攻川北,被张击败。因此,要迁往四川,我们必须经过张。

强敌取蜀路进攻张,不利于作战。值得注意的是,张在四川没有建立起系统的防御体系,纯作战部队可以绕道而行。后来,和从陕北退下来的高经川陕边界进入湖北。然而,入侵四川,驱逐张并在四川立足是不现实的。

李自成把目光投向了武关。

③进入荆襄地区。

商洛山区是李自成的福地。当时李自成战败,走出低谷的是蛰伏的商洛山。现在经过商洛山区,拿下武关,就可以直接进攻荆襄地区了。那里,有李自成手下败将左良玉。赶走左良玉,以荆襄为基地,顺流而下,江南可取。打不过清军,但还是可以打南明的!西北虽未定,东南又失!

3.被迫什么也不做

李自成的计划很快取得了成效。左良玉没有和李自成开战是为了"峻青这边"以东方的名义。李自成很快占领了襄阳和武昌。不久,和的高也绕道湖北加入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部队还有几十万,已经整编为四十八个单位。

李自成建立政治机构,设置官员,修建"永昌"币李自成试图以此为基地,抓住船主,在东南建立根据地,继续抗清。

根据历史经验,李自成的尝试似乎是可行的。历代少数民族入关时大多能向北疾驰,但面对汉江和长江水网体系,往往无所适从,不得不停下来。然而此时的清军已经和女真族祖先不同了。他们入京以来,拉拢了前朝的官员和将领,获得了不少支持。

四月,阿济格率领水陆大军进攻,李自成不得不匆匆放弃武昌,提前开始东移。但清军已攻占九江等地,阻断了李自成的东进之路。无奈之下,李自成只好带领部队掉头,企图从江西进入湖南。途经湖北九宫山时,李自成被杀。

4.原因分析

李自成死后,、高等人立即与南明何腾蛟合作。张临死前对等人说:"我死了,就急于回归光明,所以不是不义。"李自成、张部与南明部的合作,对清军略有阻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为时已晚。

看来,李自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企图通过进攻南明来逃避清军,继续发展。从李自成离开陕西后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的基本立足点是夺取江南。或许,他以为清军会像晋蒙一样驰骋中原,却无力渡河。李自成可以夺取江南,继续反清。

但是,清朝在东北建国已经很多年了。在东北,他们积累了统治游牧、渔猎部落以及统治农业地区的经验。所以进入中原后,满清明显不适应,赶紧拉拢"领导党",建立了有效的统治,并迅速而持续地向南发展。另一方面,明朝末年,确实有数量惊人的领军党!可惜文人将领,先投降,后投降,一个接一个带路。

历史虽然往往惊人的相似,但绝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