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断腕意思是什么生肖(壮士断腕意思是什么)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6-26 22:39

三国时期的战争,最重要的是如何减少自己的损失,保持大局。完全打败对手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有壮士断腕的想法非常重要。东汉末年,很多诸侯为了一点点利益,放弃了一整块蛋糕,有些得不偿失。这次我要给大家解释的习语就是前面提到的“壮士断腕”。邓艾在参与灭蜀战争时就提出了这个想法,并在关键时刻当机立断。最后,灭蜀的计划非常成功。不得不说,邓艾是曹魏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钟会最后还是杀了他。

壮士断腕什么意思?壮士断腕典故出处介绍

今天的《习语三国故事》见于《三国志·陈泰传》,时间是蜀汉颜夕十八年(公元255年)八月。主要人物有姜维、邓艾、陈泰。原文如下:

艾等人认为:“王荆精兵败于西,贼多,胜之兵不合适,而将军以吴合为兵。兵败之后,兵败气绝,摇摇欲坠。”古人云:‘毒蛇咬手,壮士解腕。’孙子曰:‘兵不击,地不守。’盖小失大,故也。今日陇右之害,多为毒蛇,滴道之地,非弟子所言。姜维的士兵是先锋。不如割险自保,观其烦而治其弊,然后再去救援,这个计划的赢家也将是。"

太曰:“蒋深入军中,欲与我争袁野,得一战之利..王晶作为高墙深基,精神受挫。今为战,使贼得计,破王经,封德。若魏以战力东侵,据黎阳积谷,放兵投降,招降羌胡,东征关、龙,为我所恨。但乘胜追击的兵败城破,意气风发的兵败致命,攻守形势不同,主客不同。孙子兵法说,‘三月是成功的,但三月将是最后的’。真诚地说,这并不是一支轻装深入乡村的军队,而是由魏匆忙完成的。郡军远离华侨,粮谷不随。也是我赶紧破贼的时候了。所谓闪电快过掩耳,自然之势也。桃水取其貌,维之类。现在顺势而为,已近其颈,非战而去不可。寇不能纵,久围不下。你说呢?”

壮士断腕什么意思?壮士断腕典故出处介绍

这份记录的大意是:邓艾等人认为:“王靖率领的精锐西军大败,敌军士气大振。得胜的军队难以阻挡,将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身后败军已失,陇右局势动荡。古人说‘壮士断腕,一朝被蛇咬’,孙子兵法说:‘有时兵不可攻,有时地不可守’,因为小的方面有损失,大的方面却可以保全。目前陇右地区的危险远非毒蛇。还不如放弃这个危险的地方自救,等对方犯了错误再出兵救援。这是可行的解决方案。”

陈泰回答说:“姜魏全军轻装上阵,目的是通过运动战在旷野取胜。王晶本该挖战壕,建基地,把运动战变成攻坚战。王晶的贸然进攻,让姜维得逞。目前王晶兵败后被困迪道。如果姜维取得了战胜魏昱的胜利,占领了粮囤之地溧阳,到处招兵买马,吸引雍、梁地区的羌、胡少数民族,与我军争夺关中、陇右地区,同时向陇西、南安、天水、广卫发出檄文,这是我最担心的。但姜维没有采用这种方法,而是围困了这座设防的城市,这是他最大的失误。

壮士断腕什么意思?壮士断腕典故出处介绍

《孙子兵法》里有句话:造攻城用的盾牌战车,要三个月;建造一座土山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光凭兵力,粮草供应会有很大困难,现在正是我军力挽狂澜的最好时机!目前姜维身后是洮河,没有退路。前面是我军坚守的迪道。只要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出击,守卫险要地形,敌人就会不战而逃。你们怎么能说这种令人沮丧的话?!"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习语,就是邓艾口中的“壮士断腕”,后来演变成了一个叫“壮士断腕”的习语,意思是在关键时刻能够当机立断。

这个习语故事描述的战争发生在蜀汉颜夕十八年(公元255年)。这时候,曹魏的刺史周勇、王靖被姜维骗了,冲出去了。在旧关地区被姜维击败,死伤数万。当王靖逃回狄道清时,发现只剩下一万多士兵。

壮士断腕什么意思?壮士断腕典故出处介绍

姜维此战大胜,迅速在陇西引发连锁反应。包括邓艾在内的许多曹魏将领都建议避开姜维的锋芒,暂时放弃滴道等陇西地区,与姜维展开持久战。但这一提议遭到了曹魏名将陈群之子陈泰的强烈反对。陈泰认为,我们应该尽快出兵营救王晶,以救狄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彻底扭转局势。最终,曹魏的军队按照陈泰的命令,展开了对滴道的救援。陈泰的举动完全出乎姜维的意料。经过一场激战,陈泰得以击退姜维,稳住西北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