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忠竭力什么意思(竭力尽忠的竭是什么意思)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6-26 05:39

诸葛亮北伐开局不利,多次被司马懿击败。此后,诸葛亮有意联合孙权,向魏军发起进攻,孙权答应了诸葛亮的提议,但也警告诸葛亮和魏延别有用心。他还说杨仪和魏延都是坏人,一旦诸葛亮不在,蜀汉就会大乱。孙权的言论也耐人寻味。不知道是真的为了诸葛亮好还是想伤人心。这次我要给大家介绍的习语《精忠报国》就是和孙权有关的。让我们来看看背后的故事。

竭力尽忠什么意思?竭力尽忠典故介绍

今天的三国习语故事可以在《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章中找到,故事发生在费祎出使江东的时候。相关人物有诸葛亮、费祎、孙权。原文如下:

书上说:“汉朝不幸,失守,曹贼篡位,蔓延至今。梁是受昭烈皇帝的委托。他敢尽全力效忠吗?今兵将在祁山,狂匪死在渭水。希望陛下读懂结盟的意思,下令北伐取中原,与他共享天下。书不够,万喜生听!”全荃读毕,喜出望外,而费祎却说:“我早就想起兵,却未能见到孔明。既然书到了,我就去居巢门,带上魏新成。然后令鲁迅、诸葛瑾等屯兵江夏、棉口取襄阳;孙绍、张承等人出兵广陵取淮阳等地:三地齐行军,共计三十万,可起兵一师。”

竭力尽忠什么意思?竭力尽忠典故介绍

费祎谢了他,说:“果真如此,中原不日灭矣!”为费祎举行宴会的权利。席间,权问曰:“丞相之军,谁先破敌?”伊曰:“魏延为头。”权笑曰:“此人甚勇。而且心脏也不对。如果没有孔明,那将是一场灾难。你不知道孔明吗?”伊说,“陛下的话很恰当!我现在要回家了,应该告诉孔明。”遂辞了孙权,回祁山,与孔明相见。据说吴国带了三十万士兵,兵分三路。孔明又问:“吴老爷没说什么?”费祎将谈谈魏的语言。孔明叹道:“主公真是聪明!我不认识这个人。为了珍惜它的勇气,它被利用了。”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诸葛亮再次出兵北伐,却在北方平原之战中被司马懿击败。为了减轻战场上的压力,诸葛亮派费祎到江东,希望吴栋能在淮南发动进攻,牵制曹魏的军队。孙权欣然同意派诸葛瑾、鲁迅等人出兵。孙权在与费祎的谈话中,指出魏延居心不良,日后必有麻烦。费祎回到前线后,把孙权的话转达给了诸葛亮。

本文要介绍的习语,就是这封给孙权的信中提到的“尽忠”,意思就是尽忠。这个习语最早的出处是屈原的《卜居》,里面说“屈原已放,三年不得再见,忠其智也”。

竭力尽忠什么意思?竭力尽忠典故介绍

小说中提到的诸葛亮在北方平原被曹魏的军队打败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三国志·郭淮传》记载:“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在兰坑耕种。当时,司马王旋屯渭南;怀策梁求北平原,宜先从之...王玄擅长此道,淮绥驻扎在北方平原。城垣未成,蜀兵大,淮攻之。”这场战争也破产了诸葛亮战前北进的战略,只好固守五丈原,与司马懿形成长期对峙。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费祎出使吴栋的故事,历史上也有过。《三国志·费祎传》云:“梁初自南归,易为赵信使。孙权的本性既滑稽又可笑。诸葛恪、杨等据理力争,难以抵前,易辞顺义,据理回复,却不能屈。力量非常强大。”当时,陪同费祎去执行任务的还有蜀汉的玄心仲郎董辉。也是在这次任务中,孙权提到了魏延和杨毅。

据《三国志·董云传》引自《襄阳纪》:“孙权醉酒问易,‘杨仪,魏延,牧羊人也是小人。虽然在时事中尝到了狗吠的好处,但还是放手了,而且情况不轻。如果没有诸葛亮,那将是一场灾难。你们太担心了,以至于不知道如何预防。是所谓的孙谋吗?" "

竭力尽忠什么意思?竭力尽忠典故介绍

费祎惊讶于孙权的言论,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幸好董辉及时出声。董惠告诉孙权,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只是个人恩怨,并不是什么野心。“时至今日,一个夏天除掉强贼,混日子,不长远。若舍此职,防其后患,弃舟不长远。”孙权对董惠的解释一笑置之。

从这段记录可以看出,孙权很清楚魏延和杨毅的矛盾。孙权防患于未然,及早解决,否则后患无穷。费祎和董惠回到蜀汉后,把这件事告诉了诸葛亮。可惜诸葛亮不听孙权的劝告,在魏延和杨毅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诸葛亮病逝后,魏延与杨仪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酿成大祸,最终以魏延被杀,杨仪自杀的悲剧收场。如果诸葛亮当初听了孙权的建议,尽早解决魏延和杨毅的矛盾,这样的悲剧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