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如何看待纹身(外国人如何看待花木兰的观点)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6-25 19:52

20世纪末,迪士尼公司推出了迪士尼公主系列商业计划,出生在中国的木兰也是这个计划中的公主之一。1998年,迪士尼制作了《花木兰》漫画,将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传播到了全世界。《花木兰》这部动画,即使20年后的今天拿出来看,也不会觉得过时,而《花木兰》真人版电影的推出,会让全球更多的朋友了解花木兰。相信很多朋友都会好奇外国人对花木兰的看法。让我们来看看吧。

外国人如何看待花木兰的故事?为什么西方人会崇拜花木兰?

作者:小米桶

校对:猫斯图/编辑:白鸥

美国商业电影一直是全球文化的引领者,总是能吸引很多眼球。

《星球大战》、《碟中谍》、《复仇者联盟》等热门系列。,不仅票房含金量高,周边产品也能让发行商赚得盆满钵满。

除了这些动作系列,还有一系列电影,就是改编的迪士尼童话,也很受欢迎。这些由真人创作的作品,包括《黑女巫》、《童话之旅》、《美女与野兽》,都是发生在迪士尼宇宙中的故事。

在迪士尼的真人电影名单中,有一部引人注目。这就是定于今年年底上映的真人电影《花木兰》,改编自1998年的同名动画电影。

虽然木兰的原型来自中国,但在迪士尼的宇宙中,她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色彩。1998年,这部动画电影在全球也获得了3亿美元的票房。有过留学经历的花木兰,今年将再次掀起电影界的热潮。

今天的文章就来看看美国人赋予这个男扮女装的英雄新的意义。

外国人如何看待花木兰的故事?为什么西方人会崇拜花木兰?

木兰在美国。

南北朝乐府诗《木兰词》记录了木兰从决心从军到战后归来的完整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但这首乐府诗只记录了花木兰出发前和回乡后的故事,对她十年军旅生涯的描写缺乏细节。

这为迪士尼创造他自己的架空世界留下了空间。迪士尼邀请美国儿童文学作家罗伯特·桑苏奇(Robert Sansucci)与家人共度时光(FaFamily-胡建人?)的独生女木兰,在部队受训,参加战斗,最后荣立军功。主角还增加了肺结核的守护神木须和木兰的男朋友李翔。

以单于为首的敌人,也更加阴险狡诈。在全军覆没的情况下,他可以潜入京城,策划刺杀皇帝。最后还加了一个木兰和可汗,对抗紫禁城之巅,解救被绑架的皇帝,拯救华夏幸福丁。

守护神的设定在迪士尼的世界中并不罕见。灰姑娘和睡美人可以凭借仙女教母的神奇魔力化险为夷。男朋友这个角色也符合当时的惯例,每个女主角在结局中都要有个伴。虽然爱情不是花木兰故事的主线,但当时的背景还是决定了女性最终结婚成家才是正统。

外国人如何看待花木兰的故事?为什么西方人会崇拜花木兰?

尽管她遵循惯例,和李翔在一起,木兰的角色还是有一些跨时代的变化。

首先,花木兰不是以貌取人,她的男朋友和其他漂亮帅气的公主很不一样。

其次,木兰的情史也推翻了以前的模式,她不是被动地等待王子来救她,而是与李翔并肩作战。从相识到相知,两个人没有丝毫的依赖和被拯救的关系,最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变得深情。

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美国主流观念中女性认知的变化——或许也能代表普世观念的变化:女性越来越自强自立,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男性的玩偶。

事实上,早在1993年出版的电影《美女与野兽》相比传统模式已经有所突破。剧情反转,公主救出王子。但是,女主角贝尔依然是一个贤妻良母的好女孩。

外国人如何看待花木兰的故事?为什么西方人会崇拜花木兰?

但直到花木兰时代,女性角色才真正抛弃了精致的标签。她可以没有婚姻家庭的打算,可以穿男装,可以练武打架,比男人强。正是花木兰的出现将迪士尼的女性主义文化推向了一个高峰,标志着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成长的新女性形象登上了舞台。

后来独立女性的象征,苏格兰公主梅林达(勇敢的传说),北欧公主安娜,艾莎(冰雪奇缘),都在没有爱情的情况下过着精彩的生活。他们也是先驱者木兰的追随者。

“迪士尼公主系列”作为一个商业推广计划,始于上世纪90年代。该项目旨在聚集迪士尼宇宙中著名的虚构女英雄,广泛应用于媒体、周边商品以及迪士尼乐园的形象设计。仅2012年,营业收入就超过30亿美元。

外国人如何看待花木兰的故事?为什么西方人会崇拜花木兰?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女性角色都能成为公主,但她们必须由迪士尼正式加冕。目前共有11人,包括白雪公主、灰姑娘和贝尔,木兰是其中之一。

公主要想被加冕,需要满足一些条件,其中之一就是角色必须在王室之中。

白雪公主、长发姑娘、茉莉、小美人鱼本身就是公主;灰姑娘、贝尔和蒂安娜都嫁入了皇室,自然而然地成了公主。

唯一一个既不是皇族也没有嫁给王子的是木兰。木兰之所以加冕,是因为她拯救了自己的国家,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花木兰不仅靠自己赢得了爱情,还靠实力赢得了公主皇冠,人格魅力可想而知。

外国人如何看待花木兰的故事?为什么西方人会崇拜花木兰?

迪士尼可能没听过“谁说女人不如男人”这出戏,但他们确实抓住了花木兰人性的本质。而其他商家,虽然当时也推出了木兰系列产品,但也只能尽力做到更精准。

木兰周边最著名的产品是1998年麦当劳餐厅推出的木兰酱。这是麦当劳炸鸡块蘸酱。蘸酱的全称是“木兰素烧蘸酱”,中文翻译为“木兰四川招烧蘸酱”。

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这一串名字我绝对不知所措——四川的味道是辣的,而昭昭的味道是咸的,甜的。它们如何兼容?木兰的老家应该在今天的河南一带,和四川的麻辣味道相差甚远,更不可能有日式的烹饪方法。

但是美国人民一直很迷茫,也懒得去探究这种混乱的亚洲味道是从哪里来的,就这样毫无意义的爱上了。

可惜麦当劳推出的川酱只是作为花木兰电影档期的宣传,而且会限时售卖。无论人们对川酱有多热情,它很快就被从麦当劳的菜单上撤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