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太岁是什么意思对人有什么影响(犯太岁是什么意思犯)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6-25 10:52

有句老话:到了老年,不开心就会有麻烦。据说到了自己的生肖年,会遇到所谓的“年冲”,也可以说是“太岁”,再加上另一个生肖会有“年休”。也就是说,每年的三个生肖都会受到“太岁星”的袭击,所以需要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前去寺庙“侍奉太岁”,祈求太岁邢俊的保佑,避免灾难的发生。

“犯太岁”是什么意思?“犯太岁”是怎么来的?

“太岁”的由来民间传说“太岁”是一颗凶星,起源于木星(又称旧星),也有人说四季之神是“太岁”。

中国古代信奉“天人合一”。他通过对日月星辰的观察,认为星辰光晕亮度的变化、日食、星辰的排列和运行方向都是事物发生的征兆,与世间的吉凶祸福相对应,并逐渐衍生为对星辰的信仰和神化,老星也在其中。

但太岁起源的确切时间点一直难以考证,但从相关文献记载中可以略知一二。《礼记》:“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国九都王公大夫,迎东郊之春”。东汉儒生郑玄注:“王居明堂礼曰:‘出五里迎新’,以阴盖礼也”。虽然无法确定东汉学者所说是否正确,但保守估计太岁信仰大概可以追溯到西周。

“犯太岁”是什么意思?“犯太岁”是怎么来的?

据陕西临潼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李潺”上的铭文说:“我要征商贾,我要向家人进贡,我老了要经商。”“坤”指的是周武王西部,在砍商割草的战役中,赢得甲子日的战役,因为老星在。后来的《国语》、《荀子》、《史记》等典籍都记载了“避旧”(旧在位时攻国必败)这一事件,对先秦两汉的军事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此时太岁与隋性仍有混淆,直到战国后期太岁才逐渐取代隋性,从“避隋性”到“避太岁”;直到汉武帝年事已高,才从旧星观念中分化出来,获得独立。

简单来说,岁星就是主财星。

从明星、小说人物到掌握吉凶的神。

除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星辰,“太岁”离中国人并不遥远。

“犯太岁”是什么意思?“犯太岁”是怎么来的?

在宋代故事书《宋宣和遗事》的基础上,张辉开发的小说《水浒传》(也被称为中国文学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描述了阮三英雄的哥哥阮小二。除了是梁山泊东南的水军首领,在天罡星中排名第27位,他的江湖绰号“太岁”更是代表了此人的勇猛无比。

再比如小说《封神演义》,写于明朝。书中记载,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奉老君、原佛之命封神。其中商朝太子商纣王的长子殷郊被封为“无愧于时代的神”;死于周朝灭亡的前商朝大夫,被封为“甲子太岁神”,属下有增福神、薛邪虎等10位“当班星”,任务包括“周日观星”、“观世间往事”,意为检视世间的过失与罪恶,掌管吉凶。但《封神演义》中记载的“太岁卜神”只有12个,与“六十甲子”衍生出的60个“太岁邢俊”还相差甚远。

“犯太岁”是什么意思?“犯太岁”是怎么来的?

传统上,中国以农业立国,并一直非常重视春耕季节,以便在秋季获得丰收。如果农业歉收,很可能会影响政权的稳定。所以比如明清时期,皇帝每年都会去先农坛祭祀,耕种自己的庄稼(也叫借田),说明皇室对农业的重视。在清代,春耕仪式中使用的当地牛,祭祀对象芒神(春神)和太岁合二为一,并在今天北京西城区的先农坛建立了阿泰隋庙,代表了太岁与春祭农业神的直接关系。此外,北京白云寺更供奉着“六十神”。随着中国帝制的终结,皇帝开春祭祀当地牛、太岁和其他吉祥神灵的仪式成为历史。太岁信仰再次复兴时,他把太岁视为凶神,认为太岁不可得罪。

事实上,清朝以前并没有“安太岁”的说法或仪式。研究者认为,与“安太岁”在意义上最接近的,是北京特有的“顺兴”习俗(又称祭星),即从农历正月初八开始向白云观供奉老星,以祈求生命核心碑星来年的保佑。

“犯太岁”是什么意思?“犯太岁”是怎么来的?

追根溯源,相传金章宗为了给病重的母亲娘娘祈福,在皇太后生辰年、本生日正月初八、丁卯日祭奠寿星核心碑。后来慈禧太后病愈,金章宗建了“十方永观”(白云寺前身),供奉丁卯年的陈元神,与其他59位陈元神为伴。清初白云寺重建时,由60岁的神代替60岁的神,成为一种习俗。

不管“太岁”是好是坏,总的来说,在农历正月里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幸福美满,不要过分迷信,这并不奇怪。理解“安太岁”其实是普通人求吉避邪的心理也就不足为奇了。